4月24日,国家安全部发布重磅通告,某国科技公司被指控在智能手机预留“后门”,数以万计的手机沦为间谍工具,甚至波及多国政府官员。
之后央视官网也对此事进行撰文,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从文章字里行间,网友已经猜出个大概,甚至有不少人表示:早就知道会是它,就差直接点名了......
漏洞百出的“潘多拉魔盒”
当国家安全部亲自发文提醒大家注意自己的隐私安全后,这一消息在网络范围内迅速传播,引发大众普遍担忧,许多人表示震惊,认为手机安全已经亮起红灯。
智能手机之所以普及,是因为能够享受网络的便利性,但如今可能变成随时引爆的“定时炸弹”,我们的数字生活,可能隐藏着难以想象的风险与危机。
根据披露,黑客有很多方法偷信息,比如利用SIM卡的漏洞远程控制你的手机,或者利用系统漏洞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激活手机,自己的东西被别人轻松掌握,想想就脊背发凉。
据说还有些手机预装的软件会偷偷地收集你的数据,更可怕的是,他们还会通过移动网络把手机信号降低,然后植入恶意代码,平常感知不出来,等到它开始行动,就是一次安全事故。
更令人担心的是,一些科技公司和情报机构串通一气,在手机系统里提前设置好所谓的“后门”,这样一来,即便你什么都不做,你的手机也可能被别人远程操控,毫无隐私可言。
数据显示,仅仅利用SIM卡漏洞发起的攻击,就有可能波及全球超过10亿部手机用户,“五眼联盟”主导的“怒角计划”更令人担忧,它使得数亿用户的数据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据披露,攻击者只需发送一条短信就能锁定目标位置,或者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话就能监听通话内容,所以不要觉得自己对着手机什么都能说,因为你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只耳朵贴在听筒旁。
更可怕的是,他们甚至能在用户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远程操控手机摄像头,想想看,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多少隐私信息正暴露在暗中监视之下?这实在让人感到不安。
目前手机操作系统阵营两大巨头安卓和苹果iOS,在安全和隐私方面都面临挑战,安卓系统频繁出现安全漏洞,早在2014年就曾被发现漏洞能盗取服务器密码和密钥。
仅仅一年后,安卓又出现重大漏洞,攻击者发送短信就能远程操控手机,SIM卡数据被篡改,联系人信息大量泄露,用户的隐私岌岌可危,这下就能明白为何总能接到莫名其妙的电话。
iOS系统同样问题不少,安全漏洞数量惊人,所谓的智能助手siri更是能够做到实时监听,有的还会自动记录,这些漏洞让用户的信息安全受到威胁,需要警惕并及时更新系统补丁。
防不胜防的是,几乎不需要你点任何链接,一些软件就能偷偷拷贝你手机里的东西,它们甚至还会自动整理并更新偷来的信息,将无用的信息去除,只留对它们有用的信息。
包括电话记录、短信、邮件、社交软件的聊天记录以及上网浏览的痕迹,智能程度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们做不到,你的隐私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就这样泄露了。
更可怕的是,去年有用户反映,苹果手机升级系统后,多年前删除的照片居然神奇地回来了,如果不是知道这是因为手机能被他人轻松掌控,那可能真的会认为就像闹鬼一样。
出了这么多问题,自然不会被所有人忽视,今年年初,苹果还因为Siri偷听用户说话被罚了巨款,虽然官司打了5年,但苹果最终接受9500万美元的赔偿,可见也是承认手机存在隐私泄露的隐患。
这些事情让人忍不住怀疑,我们天天用的手机,到底是帮我们忙的工具,还是暗中监视我们的“间谍”?
更让人气愤的是,有些科技公司和情报机构暗中勾结,故意在手机系统里留下方便后门,给间谍活动大开方便之门。
大家纷纷猜测,某家国际手机大厂最有可能,因为它的系统过去多次出现“不用点开就能中招”的漏洞,而且之前也有过和情报机构共享数据的黑历史。
虽然这家公司还没有承认,但是大家已经开始抵制,纷纷改用其他品牌,好在当下手机市场百花齐放,尤其是中国手机厂商,不但在手机本体方面发力,更是要对手机系统进行自研。
国家层面的反击与应对
随着智能终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我国也正在积极加强国家和个人的数字安全保护,今年年初亚冬会期间,三名美国国家安全局人员涉嫌攻击赛事网络,他们试图向黑龙江省内多台电脑发送特定指令,以此绕过Windows系统的安全防护。
针对这一行为,我国采取了坚决的反制措施,对涉事人员进行通缉,表明了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的强硬立场:对于网络攻击行为,我国将不再是被动防御,而是主动采取行动,捍卫数字主权,这体现了我国在网络安全问题上的态度转变,从被动防守转向主动出击。
于此同时,我国科研人员也在努力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希望能摆脱对国外科技公司的依赖,最近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公开支持鸿蒙系统,呼吁更多软件加入鸿蒙应用商店,相信不远的将来,我们的信息安全将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这种以往少见的举动说明,国家非常重视能够自主控制的智能终端生态系统,表明我国将在智能终端安全领域取得更大进展,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在打造自己的智能设备生态方面正在加快步伐,然而这样的场景一定是国外企业不愿意看到的。
结语
现在是数字时代,智能手机已经变成我们生活必需品,但是,手机“后门”事件被揭露,这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智能设备的安全性问题,保护个人隐私和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部的通告不仅是警示,更是用行动筑牢智能终端防线,靠技术自研打破垄断,需要法律严惩“数字叛徒”,更需要每个用户从“点击陌生链接”到“关闭云共享”的细微警惕。
有一句话说得好:数字时代的战争,早已没有旁观者!所以,你觉得你手中的手机,究竟是工具,还是枷锁?
信息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2025-01-05《苹果被集体起诉,花9500万美元和解!》
光明网2025-04-24《某国公司故意留后门,数千部手机被植入间谍软件!涉及多国政府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