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而不同,是我认为描述文玩核桃以及文玩文化最准确的用词之一。从成语本身的角度而言,和而不同所指的是君子之间可以有不同的观点却和平、和气地相处在一起。这个观点刚好可以适用于核友之间的状态。
对于文玩核桃,大家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可以有自己的偏好。比如有些人喜欢虎头、有些人喜欢官帽;有些人喜欢纹理深邃的,有的人喜欢矮桩满肉的;有的人喜欢楸子、有的人喜欢麻核桃;有的人喜欢三棱、有的人喜欢龟背……,喜欢自己喜欢的,就是对待自己兴趣爱好的最佳方式。既不需要让自己去迁就别人,更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像我和我的好兄弟小潘,他最喜欢的核桃大类是铁核桃,而我最喜欢的是楸子,我们两个凑在一起的时候,会互相用各自所好的优点去“调侃”对方。我会说他的铁核桃毫无纹理可言,就好像木头雕刻出来的木球,一点都没有核桃的特点;而他也会说我喜欢的楸子个头小、分量轻,拿在手里很“空虚”。玩笑归玩笑,每当有空闲的时候,我俩总是会相约着一起去文玩市场,在时间充裕的条件下,我们还会一起去“野山”里面寻找野生的“麻核桃”。
小潘自己去买核桃的时候,看见我喜欢的总会给我带一对儿,而我喜欢自己批发了核桃自己配对儿,在配对儿完成之后,我会给自己留下收藏的样品,而把剩下的核桃都送给小潘。这种核友之间的互动可以让我们各自丰富着自己的藏品,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俩继续做“互踩的损友”。很多年过去了,我依旧在说他的铁核桃在北方容易炸裂,而他也毫不客气地说我的楸子都是“手串料”。

不勉强自己,不强加于人——这是我对文玩核桃文化的终极理解,这也正是和而不同的君子相处之道。虽然我不敢自比君子,但是可以用更加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观点不同的核友,这至少可以让我自己的心情变得更好。对于那些可以做朋友的,即便我们喜欢把玩核桃的方式不同,我们也可以愉快地交流,就比如有些朋友就喜欢用刷子刷核桃,而我却觉得盘核桃完全没必要刷,观点不一致,但是一点都不影响我们交流,这才是“快乐”。
如果考虑谐音的话,和而不同的谐音是“核”而不同,没有两颗核桃是完全相同的,这也就让外形接近的核桃显得更加珍贵。一方面,我们需要挑选个头、纹理接近一致的核桃配成对儿,越是接近相同的核桃越能称得上“精对儿”;另一方面,因为每一颗核桃都有自己的特点,“核”而不同也是在告诉我们不必过分强求两颗核桃一定要“完全一致”,人生,哪有那么多的十全十美,有百分之八十、九十接近的核桃,就已经很棒了!

文玩核桃本来就只有三大类,即便是细分,麻核桃也只有四个“名核品种”,而如今市面上光涞水的麻核桃就有二三百个名称,这也可以算是“和而不同”的表现形式了吧。这些核桃拥有不同的名称、为不同的爱好者所喜爱,但是它们可以在同一个地方因嫁接而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手掌当中,也可算是有关文玩核桃乐趣的一部分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