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初,似乎什么都赶不上“AI时代”这个词汇了,无论从事于哪个行业的人、甚至是不工作的人,都被AI这个词汇所深深“冲击着感官甚至是灵魂”。特别是在过完春节之后,社会上关于AI的浪潮越来越汹涌澎湃。
作为93年就开始学习网络编程的那批人,我对于AI技术的前景发展是持乐观态度的,我认为人工智能会为人类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带来无穷大的便利,之前总是有媒体炒作“第某次工业革命”,而在我看来,“人工智能工业革命”才是真正意义上更新换代级别的工业革命,目前我们正处于这一“工业革命”的过程当中,而且是“靠近开始阶段的过程”当中。

科技,其实被极少数人所掌握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科技所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劳动、工作、学习、生活……各种工具的简化所带来的效率的提升。必须要强调的一点是,这种效率提升是“结果式”而并非“学习式”的,如果AI的概念需要普通大众通过认真努力地学习才能够应用,这种概念真的“智能”吗?
就比如无人驾驶的AI汽车,需要有一个非常详细的说明书来告诉人们“如何驾驶无人驾驶的汽车吗”?这个问题多像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悖论?但是,如今,我所接触到的许多人都陷入了这样一种“新内卷”当中——当人们都要通过花钱报班来学习掌握AI应用的时候,AI应用的便利性到底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

很多人都认为AI会取代人工写作,所以一些认为自己写作水平差但是又认为需要通过写作来工作的人就开始“花钱去学习如何用AI来写作”,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静态思维方法”,在这些试图用AI来完成写作工作的人看来,他们学会了AI写作就可以把工作完成得更好——只是,难道只有他们会学习而别人不会学习吗?如果AI写作真的能够代替人类写作,那么他们应当优先考虑的不是学习AI,而是换一份AI无法从事的工作,否则,他们总是会有失业的那一天的。
至少,从目前的科技水平来看,人工智能还无法像人脑一样思考,而机器人也还做不到像人类一样“进化”。对于人类而言,我们所造出来的一切能够辅助我们的——都是工具。如果一个人不具备判断一篇文章好坏的水平,那么他真的能够判断出一篇AI写出的发言稿到底是不是能够让领导满意吗?

越是无知的人,越容易因为自己的无知而“迷信”。人类应用各种工具,包括飞机、高铁、枪支、眼镜、热水器、炒菜锅……,都不是为了代替自己,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效率。确实需要有人去研究AI,但是那是属于少数人的工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应当认为自己应用了某种工具就可以“无往不利”。现实不是网络小说,不存在谁带着无限子弹的自动化武器去古代打仗的事情,在你应用工具的同时,别人也在应用,工具抵消掉之后,人和人之间的竞争还是存在的。
就像之前曾经火爆一时的AlphaGo,职业围棋选手都在用包括AlphaGo的各种AI在学习围棋,但是,如果谁真的去用AlphaGo下围棋了,那么他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工作,甚至可以说是“失去了自己”。其他的事情,会不会也是这样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