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军官狂言:应用核弹毁灭俄罗斯!其言论,也为台海之战敲响警钟

小王旭旭 2025-04-21 16:14:31

2025年4月,特朗普上台后对俄罗斯展现出明显的绥靖姿态,试图推动俄美和解,这一政策却让英国的对俄敌意陡然升级。作为北约的重要成员,英国已将俄罗斯视为头号威胁,双方在乌克兰战争、水下基础设施对抗等领域的摩擦愈发激烈。

在这一背景下,英国前陆军军官哈米什·德·布雷顿-戈登(Hamish de Bretton-Gordon)在《每日电讯报》发表专栏文章,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观点:英国应尽早对俄罗斯使用战术核武器,以弥补常规军事力量的不足。这一狂言虽异想天开,却暴露了西方军事战略的困境,更为中国敲响了警钟。

英国军官核武狂言,凸显北约军事短板

哈米什·德·布雷顿-戈登曾是英国第1皇家坦克团的指挥官,长期驾驶挑战者2坦克,对现代战场有着深刻理解。他在文章中直言,北约的常规军事力量已不足以应对俄罗斯的威胁。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争中展现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其坦克、士兵和无人机的数量远超北约。英国皇家联合服务研究所(RUSI)专家埃德·阿诺德(Ed Arnold)警告,北约可能在两年内与俄罗斯发生军事冲突,潜在热点在波罗的海地区。英国媒体近年来也频频炒作这一可能性,渲染北约与俄罗斯的紧张关系。

戈登指出,北约武器在追求高精尖技术的同时,忽视了数量和适应性,导致其在现代大规模战争中难以发挥作用。他以德国豹 2坦克为例,进行了深入分析。豹2被誉为技术奇迹,配备复杂的火控系统、强大的MTU动力组和120毫米滑膛炮。然而,乌克兰战场暴露了其致命弱点:维修困难,一旦发动机故障,需运往数百英里外的专业设施修复,而俄罗斯T-72坦克的简单发动机可在现场由普通机械师修好。

此外,豹2易受无人机攻击。500美元的廉价无人机即可摧毁这一重达数百万磅的坦克,而其设计时并未考虑无人机威胁。戈登回忆,二战中德国虎式坦克虽技术先进,但因数量不足(仅几千辆)被盟军6万辆谢尔曼坦克压倒。如今,北约仅向乌克兰提供了18辆豹 2和14辆挑战者2坦克,数量远不及俄罗斯数千辆坦克。戈登感慨,德国和北约重蹈了二战覆辙,追求高精尖却忽视实战需求。

相比之下,俄罗斯的武器体系虽被戏称为“傻大黑粗”,却因价格低廉、便于维护而更适应大规模战争。俄罗斯T-72坦克虽技术落后,但其简单设计使其能在恶劣环境下快速修复和部署。戈登得出结论:北约在常规军事力量上绝非俄罗斯对手。

面对这一差距,他提出了一个极端建议——英国应重新激活战术核武器,并在必要时向俄罗斯投掷战术核弹,以实现“质量效应”的威慑。他设想,若普京在苏瓦基峡谷使用战术核武器,英国若仅以战略核武器(如三叉戟导弹)回应,可能引发世界末日;若不回应,则可能导致波罗的海国家被征服。戈登认为,战术核武器的威慑力远超北约目前计划中的100多辆挑战者3坦克。

核武言论虽异想天开,却暴露西方军事困境

戈登的核武言论无疑是异想天开的。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库,其核弹头数量高达5889枚(根据2024年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数据),其中包括大量战术核武器。俄罗斯的“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可携带多枚核弹头,单枚威力足以摧毁一个大城市。

若英国对俄使用核武器,俄罗斯的反击足以将英伦三岛化为废墟。英国虽有4艘核潜艇,每艘可携带16枚三叉戟2D5导弹,总计128枚核弹头,破坏力约600万吨TNT当量,但其核力量远无法与俄罗斯抗衡。戈登的提议与其说是战略建议,不如说是英国对俄军事劣势的绝望呐喊。

然而,这一言论却暴露了西方军事战略的深层困境。英国近年来频频指责俄罗斯威胁其安全。《每日电讯报》报道,皇家海军密切监视靠近英国领海的“俄罗斯间谍船只”,指责其试图绘制水下基础设施地图,并在波罗的海和北海破坏通信电缆。

英国军情六处前负责人亚历克斯·扬格(Alex Younger)警告,俄罗斯正在破坏水下能源和通信管道,英国需为对抗做好准备。首相基尔·斯塔默(Keir Starmer)坚持将俄罗斯视为主要威胁,近期为乌克兰提供4.5亿英镑额外援助,并通过冻结俄罗斯资产提供22亿英镑贷款。然而,英国的军事实力难以支撑其强硬姿态。伦敦大学教授穆萨纳·阿卜杜拉(Muthanna Abdulla)指出,英国担心特朗普的亲俄政策威胁其安全,因此加剧对俄敌意,但其常规军事力量的短板让这一立场显得底气不足。

戈登的核武狂言虽不切实际,却为中国提供了重要的战略启示。美国近年来在军事战略上也走入歧途,过于追求高精尖技术,忽视了数量和适应性,导致其在现代大规模战争中的能力严重不足。

乌克兰战争表明,现代战场不仅需要高端武器,更需要数量和实战适应性。西方为了弥补常规军事力量的不足,可能采取非常手段,即通过战术核武器实现威慑。这种趋势对中国而言,是一大警钟。

尤其是在台海问题上,美国的常规军事力量已历史性地落后于中国。根据2024年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亚地区的海军和空军力量已超越美军,尤其是在反舰导弹和防空系统领域。美国若在台海与中方发生冲突,其常规力量可能难以取胜。

由于中国强大的工业能力,中国武器弹药的补充能力更是远超美国。要知道中国每年光是舰船生产量就是美国的260倍。如今中国对美国实行“稀土制裁”。缺乏稀土,美国各种高精尖武器的成本陡增。根据《纽约时报》估计,如今中国武器的生产和研发速度,是美国的五到六倍,这是令美国人绝望的差距。

但我们不能沾沾自喜,戈登的言论提示我们,我们不能排除美国在绝望之下使用战术核武器的可能性。历史上,盎萨人(英美)在战争中从不缺乏残忍。为了胜利,不吝惜采取任何反人类手段。例如越战期间,美国使用橙剂等化学武器,造成数百万越南平民长期健康问题。面对军事劣势,美国可能重演历史悲剧。

面对这一潜在威胁,中国需做好两手准备。首先,要防核,绝不能低估盎萨人的残忍。中国应加强核防御体系建设,包括反导系统、核辐射防护和应急响应能力,确保在核冲突中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其次,要做好核武器建设。虽然中国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但必须保证对任何向中国投掷核武器的国家实施毁灭性反击。中国目前拥有的核弹头数量虽远少于美俄,但足以构成有效威慑。未来,中国需进一步提升核武器的质量和投送能力,例如发展高超音速弹道导弹,确保二次打击能力,让任何敢于核冒险的国家付出惨痛代价。

结语:以持久战应对西方危机

哈米什·德·布雷顿-戈登的核武狂言,表面上看是英国对俄战略的焦虑之举,实则折射出西方军事战略的深层危机。英国和美国在常规军事力量上的短板,可能促使其在未来冲突中诉诸核武器。中国需从中吸取教训,防核与备核并重,做好应对非常手段的准备。同时,西方阵营的内部危机为中国提供了战略机遇。中国应以持久战应对,深化与欧盟等盟友的合作,分化西方阵营,为自身争取更多战略空间。这是一个变数不断的时代,唯有提升自身实力,才能在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

0 阅读:30

小王旭旭

简介:每天更新不一样的科技,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