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担任江西省革委会副主任,1976年被审查,1979年被撤职

朱瑾瑜瑾秒 2025-04-21 15:11:37

肯定有不少人知道安源煤矿那次大罢工,那是我党带头搞的一次工人大行动,真真切切地显示了我们工人阶级的力量。这次罢工过后,安源就成了咱们工人运动开始的地方。等到新中国成立了,毛主席、周总理这些大领导都特别看重安源这块有红色历史的地方。到了1968年,在八届十二中全会上,也就是准备“九大”那会儿,周总理说了,得在安源选一位代表去参加“九大”,到北京去开会。

周总理的想法获得了毛主席的点头,这消息很快就被带到了江西萍乡市。萍乡市的领导们琢磨了好久,最后推选了一个叫潘世告的人去参加“九大”。从那以后,潘世告就像坐上了火箭,一路升到了江西省革委会副主任的位置。那么,潘世告这个人有啥特别的呢?他后来过得咋样呢?

潘世告是1930年在江西萍乡上栗县金山镇山口村出生的,他家境贫寒,是个地道的农民家庭。他小时候过得挺苦,11岁就跑去地主家的煤井里干活了。到了17岁,他又跑到安源那边的小煤矿打工,那时候,地主和资本家真是把他往死里压榨。

1949年萍乡得到解放,潘世告的人生从此大变样。身为煤矿工人,他从心底感谢共产党。为了报恩,他卖力干活,想尽办法多挖煤。因为干活卖力,又有老经验,潘世告在煤矿上特别出彩,大家都叫他“采煤能手”。就凭这出色的表现,1955年,潘世告自豪地成为了共产党员。

后来,潘世告年年都被煤矿评为优秀职工,他干活从不计较,就在那不起眼的岗位上一直默默付出。要是没碰上后面那十年的动荡日子,潘世告说不定就在煤矿一直干到退休,然后安安稳稳地享受晚年生活了。但偏偏,那十年的特殊时期一来,潘世告的命运就转了弯,他被卷进了政治的漩涡里。

潘世告真正涉足政坛,是在“九大”会议结束以后,而他能够参加“九大”,背后还有段小故事。那时候,周总理建议从安源煤矿挑一名代表去参加“九大”,还列出了三个要求。潘世告呢,他不仅全符合这些要求,而且本身就是出身贫寒的工人,所以就很自然地被选为了“九大”代表,并且在会上还被选为了中央委员。

得提一嘴,那时候整个江西省,中央委员就那么俩位,另一位呢,是革委会主任程世清。“九大”搞完后,潘世告就火了,1970年,他被提拔为江西省革委会的副主任,成了地方上的大领导。但你猜怎么着?虽然他地位挺高,可他的组织关系还在安源煤矿呢,每个月领的还是那85块钱的工人薪水。

1973年,“十大”大会开的时候,潘世告又一次被选为了“十大”代表和中央委员。但话说回来,那时候潘世告也走了一些弯路。就拿1974年2月15日这事儿来说吧,潘世告自己说,让别人帮着写了一张大字报,然后贴在了萍乡市委的大门口。因为这大字报是潘世告的意思,所以一下子就炸了锅,江西省委、萍乡市委的好多干部都因为这大字报挨了狠批,事儿闹得挺大。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后,有关部门动手清查跟他们有关系的人,潘世告也进了审查名单。经过三年多的仔细调查,1979年,审查小组给出了对潘世告的处理结果:他犯了大错,被撤掉了所有职位。那以后,潘世告就去了江西省萍乡矿务局黄冲矿上班,一直到1982年退休。退休后,潘世告的日子过得很平静,没事就种种菜、养养花。到了2007年,潘世告因为生病去世了,享年77岁。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