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一波被提拔为中央候补委员,陈赓当场反对,毛主席:直接转正

子青说历史 2025-04-19 18:13:41

尼采曾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这句话放在抗战以及内战时期的我党的党员身上就非常贴切。

可以为了革命事业奋斗与奉献,他们就不会惧怕什么风刀霜剑的侵袭,不会恐惧那些龌龊猥琐的侵害。

哪怕曾经的一些经历成为他们身上的“污点”,但是只要心在一道,污点也可以是绚丽的花纹。

薄一波曾有三次入狱的经历,不过每一次他都凭借自己的本事和运气化险为夷了。

然而这样的经历没有改变他的品性,却也对他生活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因为这件事,他差点失去了成为中央委员的机会!

到底是什么样的事差点让薄一波与中央委员的位置失之交臂?后来的他又是如何真正坐上这个位置的呢?

读了书,就走不错路

薄一波这辈子很辛苦,家里是小作坊,在动乱时期没有钱,而他的父亲这个时候唯一做的梦就是“望子成龙”。

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薄一波可以读书走仕途,以后当了大官就可以保住一家子的荣华与平安了。

他父亲最努力也走得最对的事情,可能就是让自己的儿子读了书,有了一双清澈见世界的眼睛。

因为读了书,所以薄一波有了更多对这个世界的见解与思考,后来也开始陆续在各家报纸上刊登自己的文章。

在文章上自己的思考越来越多之后,很多人也都盯上了他,就连村里人都时不时会议论他。

因为在国民党掌权的时代,共产党还是在野党,加入了他们就意味着动乱与不安,在很多一开始没有文化的人眼里就是这样的。

薄一波的家人也确实有人来说这件事,就说他们薄家难得过了点安生日子,为什么这家里的男丁要去做共产党呀!

“穷人不找共产党找谁?你别管这事!”薄家老爹听了外人的话,没有什么质疑情绪,反倒是异常地愤怒,喝止那个人不要再说下去了。

其实你要说薄老爹真的知道什么是共产党吗?其实他也未必真的理解,他能这么相信共产党的原因,只是因为他相信自己那个饱读圣贤书的儿子。

他相信只要读了书,就不会走错路,他的宝贝儿子读了书,懂了救世的大道理,所以才会去相信共产党,他相信,那自己也会相信。

1925年5月太原发生了反房税运动,薄一波也冲锋在前和同学们一起参与到了这次运动之中,进而逐渐形成了规模颇大的学生运动,也是在同一年,薄一波参与到了当地的五卅爱国运动。

和大家一起声援起了远在上海的工人运动,这个时候薄一波的共产主义思想早已经初见雏形,所以也是同年时间薄一波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是在秋天成为共青团员,12月之后又申请成为正式的共产党员。

他还成为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党支部书记,开始积极地参与到了共产党的行动中来,薄老爹说得没有错,耳聪目明的薄一波身在这混沌不分的世界里,有了一双澄明的眼睛,攥紧了这救世的大道理,一步一步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但是正确的路却不一定是一帆风顺的路,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免不得地就会侵害到一些利益群体的既得利益,而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就会给他们下绊子。

1931年,此时的薄一波还在北平、天津以及唐山之前来回游走,从事着兵运工作,再者之前他已经被捕了四次,其中有两次都把他抓捕入狱了。

幸好还没有什么性命之虞,所以即便是凶险非常,但是薄一波始终没有放弃共产党方面的工作。

不过薄一波不知道的是,他即将面对的第三次入狱,就差点改变了他的人生。

一开始的薄一波还不以为然,认为自己已经足够有经验了,但是他不知道的是这一次的入狱可以说是薄一波在监狱里待得最长的时间了,从1931年一直到1936年整整五年时间才成功出狱。

而这种身体上的不适还都不是什么问题,这一次入狱还差点影响了薄一波后来的处境,因为这一次的事件,他差点失去了中央委员的席位,后来甚至被扣上了叛徒的帽子,如果不是成功平反了,那薄一波的一辈子就可以说是毁在了这次入狱之事之上了。

这一次入狱去的就是1931年的位于北平的草岚子监狱,反动派们还为了实行“软化政策”,给这个监狱改了个名字叫做“北平军人反省分院”。

走不了,只能先妥协

薄一波以为这一次的入狱会和前两次一样,随随便便被抓进去,然后随随便便地就保释出来,

但是等到了这个所谓的“北平军人反省分院”的时候,薄一波就知道了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这个地方其实非常的简陋,因为他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反动派们借着一个大院子匆匆盖起来了。

1931年8月有叛徒出卖了薄一波等身在北平、天津的共产党员,所以国民党才匆匆将这个院子征用了起来,做起了监狱。

这座监狱真心不大,分为“南监”与“北监”的它,一边各有24个房间,这样的配置充其量只能容纳100人,而这一次的国民党反动派就抓了61位共产党员。

监狱的这些国民党反动派实行着所谓的“反省政策”,要求这些共产党员自愿放弃追随共产党的想法,可以“脱共”。

不过共产党员并不是可以轻易洗脑的人,在这座监狱里薄一波见到了很多和他有着共同理想与抱负的人,他们抱团在一起,组成了以党支部干事会为核心的坚强的战斗集体。

其中除了薄一波以外还包括中共河北省委书记殷鉴、顺直省委秘书长安子文以及刘澜涛等同志,这些核心干事带领着众人一起粉碎了敌人的三期“审查”,敌人的“软化反省政策”就此不攻自破。

他们这些人在狱中也没有放弃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表面折磨人的监狱反倒让他们有机会更加沉下心来系统性地进行学习,更好地让他们去理解和研讨共产党各种科学的理论与思想。

面对此情此景,国民党反动派见软的招数不顶用了,就开始动了杀鸡儆猴的心思,而其中的用来杀的“鸡”自然是这些核心的干事们,薄一波就是其中的一员。

此时已经是1935年的6月了,监狱方面从这61位共产党员中选择了12名同志,要将他们作为“关键要犯”进行处决。

眼见千钧一发之际,也不知道是运气好还是老天舍不得他们这么落魄地离开这个世界,此时的国民党与日本人签署了一个叫做《何应钦-梅津美治郎协定》(后面同意称为〈何梅协定〉)的丧权辱国的秘密协定。

没想到这么一个丧权辱国的协定签订,耽误了国民党反动派方面对于草岚子监狱的“关键要犯”的处决批复,反倒让这12个人逃过了一劫。

与此同时,因为中共北方局也一直都在筹措拯救他们的计划,因为《何梅协定》的签订意味着如果现在不把他们救出来,后面他们就要落到日本人的手里了,这样的处境比之现在更要险峻很多,还不如现在一鼓作气把他们都救出来。

这个时候中共还在和张学良进行磋商,此时正是共产党大有作为的时候,我党也需要监狱里的这些坚定人士的支持与协作。

此时的中共北方局主持工作的是刘少奇,他此时正化名“胡服”积极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这件大转折事件。

刘少奇还专门致信到了陕北中央,表达了希望可以挽救这些人的想法,没过多久中共中央的密信就到了狱中干事们的手中,其中说明你们可以履行“出狱手续”,争取早日离开这个草岚子监狱。

而也是这个所谓的“出狱手续”惹出了后面的事情,因为这个所谓的“出狱手续”说白了就是应付国民党反动派的要求,按照敌人预备好的《启事》上按手印登报,这是敌人要求他们离开之前必须完成的“手续”。

担责任,成为中央委员

这件事情其实可大可小,明事理知全局的人会说这不过是缓兵之计,不必上纲上线。

然而有些不太知情的人士就会把这件事作为这61位我党人士革命事业上的污点,严重的甚至会借此来抹黑他们。

在他们陆续在这个《反共启事》上按了手印并登报之后,他们也就陆续离开了草岚子监狱。1936年8月暌违5年的薄一波离开了北京,在阎锡山的邀请之下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山西,而党中央也支持薄一波的路线,并且让他担任起了中共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书记。

同时薄一波还担任着阎锡山为会长的“牺盟会”的骨干,并在其中进行了改组以及发展党员,彻底让“牺盟会”成为我党的抗日群众组织。

薄一波在共产党工作方面的努力所有人都看在眼里,所以在后续1943年11月筹备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均简称“七大”)之后,薄一波也在其中作为晋冀鲁豫代表团副团长的身份参与出席了本次会议,来到了延安。

来了延安之后薄一波就见到了毛泽东,还和他亲切地进行了交流,说了当时在草岚子监狱的处境以及后来的事情。

毛主席表示非常理解,同时还说:“这件事我知道,中央完全负责。”包括再后来任弼时也曾当众说明这件事:“这件事中央全都知道,是少奇同志和北方局的提议,是中央同意后让你们出来的。”

可见这件事没有什么需要争吵的,事实胜于雄辩,在他们亲切交流之后,大会也如期举行。

大会代表一共755名出席,其中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代表着当时全国120万名党员。

而他们这次大会的其中一项决议,就是以无记名的方式投票选出中央委员以及候补中央委员。

本来的薄一波是以候补中央委员的身份提名的,在讨论有关薄一波的提名的时候,陈赓就在场表示,因为薄一波是从监狱出来的,所以成为正式中央委员有些不太合适。

毛主席听说了之后第一时间发出了质疑,他认为提名候补委员才不合适,因为七大确认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所以他的意见传达到了各代表之后,薄一波最终还是以中央委员的身份参与了投票选举。

而最终薄一波也是没有意外地在37岁这年成为了七大当选的最年轻的中央委员。

到此所有人都认为应该是尘埃落定了,虽然他们的这件事没有专门的书面澄清,但是多方中央领导证实其真实性,也足以让这件事盖棺定论了。

可是在特殊时期,这件事情还是成为某些反革命者的“噱头”,成为他们捅向优秀共产党人的一柄“利器”。

起因还是因为一次“翻旧账”,反革命者翻到了《华北日报》10月14日第2版,高仰云的《反共启事》就明晃晃地出现在了这一期报纸之中。

就此作为线索,这些反革命者好像抓到了很多人的“小辫子”,寻寻觅觅地他们就凑齐了61位登报《反共启事》的共产党员,并借此开始“批斗”他们。

为了扭转这些人颠倒黑白的嘴脸,包括周恩来在内的中央领导人都站了出来说明了此次事件的来龙去脉,也所幸这些事在当时就已经非常的清白明了。

所以虽然闹得天大,但是这件事情最终还是得到了平反。

结语

天理昭昭,如果不是中央的领导们的授意,这些人又怎么会做出危害党、危害国家的事情来。

其实在第一次密信的时候,狱中的党员们也怀疑过这封信的用心,生怕他是敌人的圈套,是中央一次又一次的密信才成功让他们相信了这是中央的决定。

这样的人连生死都已经置之度外,他们怎么可能会为了些许蝇头小利去做所谓的“叛徒”之举。

云开终会月明,真相也终会澄清,任何的投机与迫害都不会影响共产党人守护国家、守护党的决心。

来自:

七大当选的最年轻的中央委员_薄一波_韩莎

风云叱咤80年——薄一波革命生涯的几个片段_王建柱

薄一波与草岚子监狱中的难友-胡长水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