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网友在评论区留下的真实故事。故事中的这位网友是从民办教师考上大学进入机关当了公务员,另一位一直从事民办教师工作,后来转为公办教师。退休后考上大学的民办教师,每月养老金比一直从事民办教师的老师低了将近3000元。这是怎一回事呢?
与他在同一个学校的王老师,只有初中学历,一直在村里从事民办教师工作,在90年代,国家集中解决民办教师的问题。通过考试和考核,王老师顺利从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继续在原来的小学从事教学工作。

王老师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通过十多年的努力,总结了一套比较适山区孩子的学习和教学方法,其教学模式被全县推广学习。当地学生家长,都希望将自己的孩子转到王老师所带的班级,因为如此,王老师也成了全乡比较知名的教师。
王老师转为公办教师以后,并没有因此骄傲自满,对新来的老师认真辅导,不少新老师在王老师的指导下,逐渐提升了教学水平,安心在乡村小学工作,使这所乡村小学成了当地的名校。外村甚至外地的学生,都希望能转学到这所学校读书。
王老师的工作不但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认可,教育部门也多次邀请王老师到各校上示范课,并引起市里教育部门的重视,教研部门就王老师的教育法进行了研讨。王老师也因此被评为省级劳动模范,破格晋升为副高七级教师。
王老师作为乡里的知名骨干教师,由于乡村教师对于聘任高级教师没有比例限制,王老师在退休前一年被聘任为副高六级。王老师退休后,养老金加上职业年金达到了1.1万元左右,成了当地乡村小学老师中,退休后养老金最高的一位。

与王老师同时进入这所小学的民办教师,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翁张老师是高中毕业生,当了五年的民办教师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参加了高考。功夫不负有心人,考上了省内著名的财经类高校,成了这个村历史上考上大学的第一人,全村人为之骄傲和自豪,也成了全村激励孩子认真读书的榜样。
张老师大学毕业以后,分配到了县里的财政部门工作,从一般科员开始,担任过财政局的办公室主任,预算股的股长,分管预算的副局长,后来调动到发改局担任局长,在退休前晋升为四级调研员。
由于张老师的年龄和王老师差不多,是在同一年办理退休的,王老师是在6月份办理退休,张老师是在10月份办理退休,张老师在退休后每月养老金加上职业年金只有8000元左右,比过去同为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只有初中文化的王老师少了3000元左右。老张不淡定了,于是到社保部门咨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社保部门通过个人人事档案发现,王老师一直在从事民办教师,后来转为公办教师,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以后,从事民办教师的工龄要计算为工龄,工龄长达42年。
而从民办教师考上大学的张老师,虽然是大学学历,但读大学的4年不算工龄,毕业以后没有继续从事教肓工作,当民办教师的5年不计算工龄,这样张老师的工龄比王老师减少了9年,累计工龄只有33年。

王老师比张老师的工龄多了9年,而且这9年都是视同缴费年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是从2014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王老师的视同缴费年限比张老师多了9年,仅过渡性养老金一项就要高1000多元。
虽然实际缴费指数,王老师和张老师差不多,但加上视同缴费指数,副高六级视同缴费指数也要高于四级调研员,王老师的平均缴费指数、视同缴费指数要高于四级调研员的张老师,所以王老师的养老金高于公务员的张老师3000元左右是完全合理的。
综上所述,这两位网友过去都是民办教师。一位从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的,只有初中学历,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了副高六级教师;一位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成了机关的四级调研员。他们两人通过各自的努力,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退休后养老金有一定的差距,从制度层面来比较也是合理的。
退休工资有必要那么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