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六国后,六国贵族都想复国,为何秦人却不想

诗情画音 2023-05-31 13:34:45

诸侯国争霸天下,积攒实力,经过数百年的征战,弱小的国家被强大的国家吞并,最终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西元前六百五十一年,齐桓公大力推行“尊王攘夷”政策,不仅让齐国变得更加强大,也让齐桓公在战国时期的五大诸侯中,被称为中原之首。

从那时起,天下间先后有四个君王,分别是: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韩,赵,魏三国在西元前建立了三足鼎立的三足鼎立之势,这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开始。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开始推行“商鞅变法”,这不仅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为秦国征服其他国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在前356~251年间,先后击败了六个国家。秦始皇即位之后,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先后灭亡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然后建国。若把这层历史的幕布掀开,便可看出六国被灭后,六国的王公大臣均有恢复国家的念头,但为什么秦人却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六国覆灭之因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由一个穷乡僻壤的蛮荒小国,一步一步成长为雄踞一方的霸主,并逐步蚕食了以前的六国。这七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悠久的历史和人文优势,而秦国在这方面的优势是最弱的,为什么其他六国会被秦国一网打尽呢?

苏洵以此为鉴,专门作了《六国论》,告诫宋廷不要重蹈其他国家的老路。杜牧在其《阿房宫赋》中也表达了他对“灭六国者,六国也”的独特看法。很明显,六国之所以覆灭,应该归咎于六国本身的缺陷和失误。

比如,在七大强国中,燕国成立最久,历史最悠久,他们把自己的地位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举国上下都被贵族所包围,无法自拔。燕国从来没有改变过传统的律法,也从来没有顺应过时代的发展,他们一直在向上天和先祖祈祷,直到后来,他们才陷入了自己的困境,最终被秦朝灭亡。

赵武灵王不可能像秦国那样,创建一个法制的国家,所以他只好利用自己的权威,将全国的军队集中起来。赵武灵王心存幻想,又希望借助二子之间的相互牵制,以达到巩固王位,高枕无忧的目的。

没想到到了后来,赵国出现了三股强大的力量,互相争斗,到了后来,赵国政权一落千丈。可见六国之所以衰败,皆是因为他们的能力有限,大部分国家都是自己做了嫁衣,所以面对秦国的进攻,他们才会如此脆弱。

六个王侯将相

秦始皇在灭掉东方六国一统天下后,除了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和没收武器以外,还有一个惊人的举动,那就是把六国的十二万家老臣,都搬到咸阳来,合共六十万人。秦始皇非是仁君,对六国诸侯没有赶尽杀绝,必是另有顾忌。

六国的王公大臣遍布天下,如果把他们全部处死,秦国的力量必然会直线下降。但若是放任不管,六国的旧势力,很可能会卷土重来,威胁到秦王朝。于是把六个国家的王公大臣都安置在咸阳,使他们与六国隔绝,并随时接受朝廷的监视,不失为一个上策。

但随着秦始皇确立军功制,实行郡县制,六国以前享有的封地、军事和经济等方面的权利也随之消失殆尽。特别是在严格的户口制度之下,六国皇族子弟和普通百姓没有什么区别,都是种田放羊。

这样的对待让六国的王公大臣们越来越不满意,到了最后,陈胜、吴广等人纷纷造反,六国余孽见大秦日渐衰落,纷纷萌发了复国的念头。陈胜吴光等人所处的阶层是属于农夫阶层的阶层,六国诸侯所处的阶层是属于属于地主阶层的阶层,这两个阶层并没有完全融合在一起。

刘邦是一个草根出生的人,他被六国权贵利用,在六国权贵的支持下,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建立了自己的王朝。但刘吕两族之间,却是你死我活,你死我活,到了最后,以陈平和周勃为主的六大家族,终于掌握了整个汉朝的权力。

秦人为什么没有恢复自己的国家

第二代,秦灭亡,大秦王朝,就此湮没在了时间的长河之中。秦朝是古往今来最强大的国家,但并没有真正团结起来,六国的权贵们都在蠢蠢欲动,他们一直在等待着恢复自己国家的机会。于是,六个国家的贵族们,在农民们的力量下,重新建立了自己的疆域,开始了一场反抗大秦的战争。

秦王朝在一场农民和楚汉之战中,最终被摧毁。对于秦国没有复兴的理由,很多历史学家和学者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首先,前两任皇帝的残暴和严酷,让秦人痛不欲生,对这个国家已经没有了任何的信任。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进行了一系列工程,如长城,阿房宫,皇陵等等。秦国人民不但要交纳巨额的营建费用,而且要承担大量的劳役。而且,大秦王朝的法律十分严厉,甚至还推行了“连坐制”,不知道有多少无辜的人受到了莫名其妙的波及,有的甚至直接被砍掉手脚,有的甚至因此丧命。

所以,秦人对于秦国并没有什么归属,也没有什么认同,只希望能出现一个新的皇朝,来代替残暴的秦朝,这样才能让他们安心,可以安心的过日子。其次,从商鞅的改革来看,世卿世禄被军功制度所代替,分封制度被郡县制度所代替。而且,取消了分封,也就意味着取消了秦国的贵族身份,他们的一切好处都会被剥夺,又怎么可能还会拥护自己的皇位?

一般情况下,都是贵族推动的,六国的贵族都是为了重振昔日的荣光。但就算大秦的权贵们重新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又有什么好处可言,为什么要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而且由于秦国不断扩大,一统天下,秦国的王公大臣亦日渐凋敝。

所以,在秦代末期,秦代的世家大族并没有能够组成一支强大的军队来对抗农夫和六国。从楚汉两国的情况来看,秦人对刘邦的偏爱程度要高得多,他们都赞成并力挺刘邦为“关中王”。秦、楚两个国家是世敌,因为项羽的缘故,秦人对他恨之入骨,恨之入骨。

所以,刘邦和关中百姓订立了三条法律,明确地规定了各类犯罪行为,赢得了很多人的支持。又因楚汉两国连年征战,百姓苦不堪言,旧秦人只是希望能在刘邦的恩威并施之下,得以安稳度日,所以才会积极归顺。

0 阅读: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