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已经有了三高的朋友,咱们可得注意一下饮食啦!

第一:深加工的食品,包括熏肉、腊肉、鱼罐头、臭豆腐、辣条这些食品咱们要少吃。食物尽量选择新鲜的,尽量在家做,这样油盐糖以及食材才知根知底。
深加工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往往添加了大量的盐、糖、防腐剂和其他添加剂。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过多摄入深加工食品会增加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进而影响血管健康。有研究表明,长期食用深加工食品的人群,血管堵塞的发病率比少吃深加工食品的人群高出 30% - 40%(数据来源:《深加工食品摄入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队列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1 年,第 49 卷第 5 期,第 456 - 462 页)。

第二:含糖饮料、碳酸饮料、奶茶这些食物也要少吃,这里面不但含糖量高,而且有些还含有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更容易导致血管堵塞。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指南》建议,成人和儿童游离糖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摄入的 10%以下,最好进一步降低到 5%以下,以降低超重、肥胖和龋齿等疾病的发生风险。而含糖饮料中的高糖分会导致血糖升高,长期如此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同时,其中的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会增加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进一步加重血管堵塞的风险(数据来源:《含糖饮料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美国心脏协会杂志,2020 年,第 9 卷第 12 期,第 e016020 页)。

第三:过咸的食物要少吃,过咸的食物一般含钠盐比较高,钠盐多了高血压的风险就会增加。血压高了,对血管的危害就大,血管堵塞的风险也会增加,所以太咸的食物一定要少吃。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 5 克。高盐饮食会导致体内钠离子浓度升高,引起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使血压升高。长期高血压会使血管壁承受较大的压力,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增加血管堵塞的风险。有研究显示,每天食盐摄入量每增加 1 克,收缩压平均升高 2.86 毫米汞柱(数据来源:《盐摄入与高血压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华高血压杂志,2019 年,第 27 卷第 8 期,第 733 - 737 页)。

第四:太油的食品要少吃,就是油炸的,比如油条、油炸鸡蛋、油炸丸子、炸薯片等等,这些吃多了,油脂也会增加,增加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堵塞的风险。
美国心脏协会(AHA)建议,每天摄入的饱和脂肪应不超过总热量的 5% - 6%,反式脂肪应尽可能避免摄入。油炸食品中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这些脂肪会在血管壁上堆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和堵塞。长期食用油炸食品还会使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水平升高,进一步加重血管病变(数据来源:《油炸食品摄入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欧洲心脏杂志,2019 年,第 40 卷第 36 期,第 2985 - 2995 页)。

第五:肥肉、内脏,要少吃。肥肉、动物的内脏胆固醇含量高,嘌呤高,会导致血脂高,尿酸高,会增加血管堵塞的风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人每天畜禽肉的摄入量应控制在 40 - 75 克,减少肥肉和动物内脏的摄入。肥肉和动物内脏中的高胆固醇和高嘌呤物质会在体内代谢后产生过多的尿酸和脂质,导致血脂升高和尿酸代谢紊乱。血脂升高会使血液中的脂质颗粒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增加血管堵塞的风险;尿酸升高则会引发痛风,同时也会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数据来源:《动物内脏摄入与心血管疾病及痛风关系的研究》,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0 年,第 36 卷第 10 期,第 856 - 860 页)。

宝子们,血管健康可是咱们身体健康的基础呀!这五种食物吃得越多,血管就越容易堵塞,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哦。平时要多选择新鲜、健康的食物,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关注我,我是陈晨脑科医生,后续还会为大家带来更多健康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