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分红3.65亿,右手募资补流?正扬科技“割韭菜”疑云重重?

华祥明 2025-03-31 19:30:41

作者|王小树

编辑|何华

作为汽车核心部件之一,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动力总成、底盘、车身系统等领域,时时监测并传送车辆状态信息,对提升车辆性能、保障安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如今的智能汽车时代,随着现代汽车对于传感器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传感器需求量不断攀升,自然引发相关企业不断加码布局。

在此背景下,一些专注于汽车传感器领域的企业也逐渐脱颖而出。以广东正扬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扬科技”)为例,该公司自2023年6月发布第一版招股书、开启IPO之旅后,便持续引发市场关注。

然而,正扬科技的上市之路却并非意料之中的一帆风顺,截至目前的IPO审核状态来看,自2024年12月31日更新招股书,公司仍处于第二轮问询阶段,上市进程略显缓慢。

为什么会这样?从可能面临高额赔偿风险的专利“诉讼战”,到业绩表现上的剧烈波动,再到惹人质疑的大规模现金分红动作,种种信息表明,正扬科技想要成功冲刺IPO不容易。

或面临巨额赔偿?

正扬科技主营业务在汽车电子及关键零部件领域。根据介绍,公司专注于SCR后处理相关的各类传感器、尿素箱总成及其相关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拥有包括尿素箱总成、尿素液位传感器、尿素品质传感器以及其他配件等在内的垂直一体化产品体系。同时,基于自身在各类传感器、热管理领域技术及工艺经验,公司发展出了VCU、PTC加热器等新能源产品。

在2024年的最后一天,正在深交所IPO审核的正扬科技更新了招股说明书。而该公司之所以选择更新招股书,按照一些媒体的分析,很有可能与正扬科技在IPO前遭遇到的专利“诉讼战”有关,因为在2024年10月至12月这段时间,相关案件在美国和德国都有了新进展。

从招股书“知识产权争议风险”部分的更新内容当中可以看到,正扬科技明确了有两起涉及美国原告SSI公司在美国和德国发起的专利索赔案件。值得注意的是,两起案件正扬科技预估的赔偿金额最多为1.8897亿元,这很难不让人视其为公司冲刺IPO的一大风险点。①

据悉,在两起专利索赔案件中,美国方面的赔偿额由当地法院陪审团于2024年10月3日做出,包含两部分,一是利润损失赔偿1426.14万美元;二是合理的专利许可费为20美元/件,专利许可费赔偿金额为237.69 万美元;两者合计为1663.83万美元。

不过,陪审团在裁决是否故意侵权时,排除了2021年9月4日至2024年5月22日这段时间,但除此之外2019年至今的时间,则认定是故意侵权。

公开信息显示,向正扬科技发起“诉讼战”的原告名为SSI公司,成立于1982年,是一家从事压力、液位和磁性传感器,数字压力表和数字液位计的方案提供商,目前是美国安费诺公司成员,而安费诺公司在过去几年一直在针对中国连接器企业发送专利诉讼。

2020年至2024年期间,正扬科技与SSI公司之间进行了颇为复杂的诉讼与上诉过程,直到去年10月由陪审团做出损害赔偿的决定。

但对这一决定,正扬科技方面已向地方法院提交了动议,并明确表示会继续提起上诉。

除了在美国的案件外,2024年12月,SSI的专利律师还向正扬科技聘请的美国诉讼律师发出了以正扬科技及其欧洲公司为被告的起诉状,主张其品质传感器侵犯了其在德国的专利,该德国案件预计的最高赔偿上限大约为7238万元。①

“专利战”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很明显,正扬科技被SSI“阴了”一把,孰是孰非目前还难有定论。只是,赶在公司冲击IPO之际发起专利诉讼,正扬科技难免受到负面影响。一旦专利诉讼失利,那么对于正扬科技方面的打击将会非常大。

业绩与财务问题凸显?

如果说“诉讼战”是影响正扬科技能否顺利上市的外部因素,那么业绩基本盘则是内部动因。但在此方面,公司的表现可谓未达人意。

根据去年末正扬科技最新更新的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正扬科技实现营收分别为23.27亿元、19.29亿元、22.99亿元、11.75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2.88亿元、1.86亿元、1.96亿元、1.23亿元。

可以看到,2021年至2023年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呈现出剧烈的波动。特别是在2022年,公司营收从23.27亿元骤降至19.29亿元,净利润更是同比下降35.05%。②

具体到营收构成看,正扬科技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传感器、尿素箱总成、配件等产品,其他业务收入主要为模具、设备销售与服务以及废品收入。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均超过96%。

报告期各期,正扬科技传感器实现营收分别为13.07亿、10.88亿、13.09亿、6.81亿,营收占比分别为57.53%、58.13%、58.78%、59.30%;尿素箱总成实现营收分别为6.48亿、5.66亿、7.03亿、3.55亿,营收占比分别为28.51%、30.26%、31.56%、30.88%。各期,其他配件营收占比分别为13.77%、11.22%、9.28%、8.81%;新能源产品营收占比分别为0.19%、0.39%、0.38%、1.01%。

对应业绩波动,报告期内正扬科技主营业务也有所波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分别为23.97%、-17.62%、18.95%和-3.72%;主营业务毛利率亦逐年变化,报告期内分别为32.55%、29.10%、31.36%和34.77%。②

业绩与主营业务的波动揭示出正扬科技在成长性上的隐忧,也难免引发监管机构和投资者对公司未来能否保持盈利、增长的担忧。对于一个寻求上市的企业而言,这样的财务表现值得重点关注。

另一方面,正扬科技的大客户还与公司有着竞争关系,可能会影响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

报告期内,正扬科技的前五大客户主要为TE、康明斯、山东重工集团、Traton、北汽集团、江铃集团、佩卡等国内外知名商用车主机厂和发动机系统供应商。

其中,根据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公司对TE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25亿、2.37亿、1.90亿、1.14亿,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4.31%、12.65%、8.55%和9.93%。

正扬科技表示,TE为全球知名的传感器及连接器件解决方案供应商,具备尿素液位传感器、尿素品质传感器等产品核心器件的独立设计、研发与销售能力,与公司存在竞争关系,报告期内,公司生产尿素及液位传感器并向TE进行销售。若受未来业务发展规划的影响,TE降低对发行人的采购,则发行人存在对TE主营业务收入下降的风险。

聚焦最新业绩表现来看,招股书披露,2024年前三季度,正扬科技实现营收为16.73亿元,同比下降3.86%;归属于发行人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57亿元,同比增长15.04%,还显现出“增利不增收”的局面。③

同时,正扬科技预计2024年全年实现营收为20.09亿-24.56亿,同比变动-12.58%至6.85%,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85亿-2.26亿,同比变动-5.98%至14.91%,意味着在2024年度,公司的财务表现仍然需要担忧。

清仓式分红惹争议?

在业绩表现面临隐忧的同时,正扬科技还曾陷入“清仓式分红”的争议。

2022年度,是正扬科技营收、利润表现骤降的一年。可就在这一年,公司实施了一次高达4.05亿元的现金分红,占整个报告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的83.05%。④

在公司急需资金进行搬迁、建厂等重大投资之际,如此大规模的分红显得格外扎眼,自然加剧了市场对其背后是否存在“圈钱”意图的怀疑。

而根据招股说明书,公司实际控制人顾一新间接持有公司股份45.10%、田虹间接持股45.19%,照此估算,有媒体认为4.05亿元的现金分红中有约3.65亿的分红款进了顾氏夫妇的钱包。④

众所周知,大额分红很有可能会对公司IPO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在IPO申请过程中,证监会会审核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资金情况,是否存在对资金流动性的不利影响。大额分红可能会削弱公司的现金流,导致财务状况不符合深市的审核要求,从而影响到公司的IPO进程。

另外,正扬科技还计划通过IPO募资中的一部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这种做法也让人不得不对其资金管理的真实动机产生疑问。

在2023年12月31日版本的招股书中,正扬科技计划募资15亿元,其中用来补充流动资金4.5亿元,占比30%,超过了20%的规定红线。

而在2024年6月份修改的招股书中,正扬科技直接将总募资改为12亿元,补充流动资金的金额则改为1.5亿元,占比不足20%,满足了2024年4月份刚刚修订的新规。少的部分全是补流资金,让人浮想联翩。

清仓式分红下,再加上专利诉讼案件、业绩下滑对公司IPO前景带来的负面影响,正扬科技“带病闯关”意味显著。希望正扬科技能够尽快解决诸多市场疑虑,提升投资者信心,早日为自己的上市之路铺平道路。

【编后语】

若将企业IPO比作一场马拉松,正扬科技的冲刺堪称“带病上阵”——左手举着专利诉讼的绊脚石,右手捧着业绩过山车的体检报告,口袋里还揣着“清仓式分红”的争议账单,这场长跑注定跌宕起伏。

专利战如悬顶之剑。美国SSI公司的“法律狙击”让正扬科技在美欧两地面临近1.89亿元的赔偿风险,堪比马拉松途中突遇冰雹。尽管公司坚称“上诉到底”,但这场官司若败北,无异于冲刺时被绊倒,IPO之路或将踉跄。

业绩波动则像心电图般惊悚。营收从23亿骤降至19亿,净利润“坐滑梯”,2024年甚至上演“增利不增收”的财务魔术。主营业务依赖大客户TE,却与其“亦敌亦友”,仿佛在钢丝上卖艺,稍有不慎便可能失衡。

更耐人寻味的是“清仓式分红”。2022年业绩寒冬中,公司豪掷4亿分红,实控人夫妇揽走3.65亿,此举堪比饥荒年开粮仓赈自家,引得市场侧目。虽后续募资计划“削足适履”合规,却难掩“左手分红,右手补流”的割裂感。

正扬科技的IPO剧本,像极了一部商战悬疑剧:主角光环与致命弱点并存。若想破局,不妨学学中医“标本兼治”——对外死磕专利战,对内稳业绩、戒“分红瘾”,再用透明沟通重塑信任。毕竟,资本市场更愿押注“健康跑者”,而非“带病赌徒”。

注:

2025.01.03,企业专利观察,《广东正扬传感IPO披露,美、欧两地专利诉讼或面临最多1.89亿赔偿》2025.02.17,港湾商业观察,《正扬科技4亿巨额分红后募资补流砍掉3亿,业绩持续承压》2025.02.20,精言财经,《正扬科技IPO:财务风险凸显、“清仓式”分红惹关注、身陷专利诉讼恐承担近两亿赔偿》2025.03.04,财访团,《财务业绩大起大落,清仓式分红频现,研发独立性受质疑,五问正扬科技IPO》
0 阅读:0

华祥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