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还能造血?禾元生物上市路暗藏不确定?

华祥明 2025-04-18 20:21:32

题要:稻米不仅能填饱肚子,还能“造血”?

作者:王晓

编辑:李朋

依靠“稻米造血”的创新技术与商业模式,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元生物”)自科创板IPO获得受理以来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作为一家专注于植物源重组蛋白表达技术的生物医药企业,禾元生物核心产品为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所谓“稻米造血”,即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在转基因水稻中提取人血清白蛋白的独特技术路径。

然而,目前的禾元生物仍存在着多重隐忧。从上市进展看,2022年12月,禾元生物IPO申请获得受理,保荐机构为海通证券;2023年1月,进入问询阶段;截至目前,公司已经历二轮问询并回复。可以看到,禾元生物的IPO进程稍显缓慢,目前排队时间已超过两年。

更重要的是,从公司基本面看,禾元生物正面临着业绩亏损、商业化验证争议、专利纠纷等问题,这些问题预示着禾元生物的“稻米造血”之路暗藏不确定性。

持续亏损盈利能力待自证

从创新生物医药企业的角度,尽管市场对于禾元生物的盈利能力具备较高的宽容度,公司也能够依靠长期的市场预期获得资本市场认可,但基于最新的财务数据,禾元生物的业绩表现仍然令人担忧。

最大的问题点便在于,公司核心产品至今未上市,因此在报告期内,持续亏损成为禾元生物的主旋律。

招股书信息显示,2021年至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禾元生物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2551.81万元、1339.97万元、2426.41万元、953.36万元;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1.34亿元、-1.44亿元、-1.87亿元、-7859.2万元,报告期内合计大幅亏损超五亿。①

当然,依靠创新技术,禾元生物具备着一定的市场潜力与盈利空间。

据悉,禾元生物此次申报上市,选择了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但从禾元生物自身在招股书中提示的风险也能够看到,由于产品技术应用尚无商业化验证先例,公司在盈利能力上始终存在隐患。

据禾元生物风险提示,水稻胚乳细胞生物反应器表达体系是在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基础上,结合DNA重组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全球尚未有利用水稻胚乳细胞生物反应器表达体系生产的人用药品上市,该技术平台尚未在人用药品领域得到商业化验证。

这自然是禾元生物选择在科创板上市的初衷——众所周知,科创板支持未盈利企业上市,是为了鼓励和支持那些处于研发阶段或早期商业化阶段但具有高成长潜力的企业,特别是科技创新型企业。

只是,未盈利企业常常面临较高的经营不确定性和财务风险,只有经历严格的审核筛选出来的具备真正创新能力和成长潜力的企业,才能收获市场认可。

从这个角度来说,禾元生物在清晰且可行的商业模式、技术研发能力、明确的商业化路径以及合理的资金使用规划等方面还存在争议。而想要顺利登陆科创板,公司需要释放出更强的技术能力、更大的市场潜力才行。

市场前景不被看好?

事实上,在持续亏损的业绩背景之下,对禾元生物至关重要的市场前景也在遭受拷问。

招股书显示,禾元生物尚无商业化产品推向市场,目前共有八个在研药品。其中,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HY1001是公司核心产品,也是距离商业化最近的产品。2024年8月,HY1001用于“低白蛋白血症”适应症的药品注册申请正式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预计2025年获批上市。

好消息是,HY1001这类产品的作用已经得到公认。

相关资料显示,血浆来源的人血清白蛋白被用于治疗失血性休克等危重症患者,起到扩充血容量的作用,后来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因失血、烧伤、烫伤、外科手术引起的循环衰竭、脑损伤等引起的脑水肿、以及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导致的低白蛋白血症等。

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血浆来源的人血清白蛋白已经获得医生和患者的广泛认同。重组人血白蛋白作为人血白蛋白的替代产品,国内外开展相关研究已数十年。从研发格局看,国内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阶段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剂共三项,包括禾元生物、安睿特、深圳普罗吉医药的同类产品。

坏消息是,重组人血白蛋白的市场前景不确定性较大。

根据相关媒体统计显示,目前,全球仅有通化安睿特重组人血白蛋白在俄罗斯获批,其他获批产品主要作为药用辅料和培养基用途,布局重组人血白蛋白药物用途的公司数量屈指可数。②

商业医药公司对重组人血白蛋白兴趣不高自有其原因所在。

首先,产品生产工艺稳定性仍需后续验证。相关专家指出,由于白蛋白的广谱性结合能力,能结合许多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在发酵、植物合成过程中极易结合未知杂质。因此,低成本地获得高质量高纯度的重组人血白蛋白难度颇大。

其次,即便生产工艺成熟,产品获得认可的难度也较大。从产品推广角度看,目前还没有重组人血白蛋白产品在FDA或EMA获批,其临床使用效果未得到任何组织及指南的认证,因此在注册审批时可能会由于缺乏权威参照而面临困难。此外,由于医生用药习惯以及患者认知等原因,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也存在无法获得医生和患者认可的隐患。

最后,在至关重要的市场潜力上,目前我国依靠进口来填补供需缺口,但国外白蛋白产品价格要普遍低于国产白蛋白,意味着想要实现“国产替代”,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否则难以与国外品牌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博雅生物《血制品智能工厂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中的统计,2021年初至2023年3月末全国累计批复69个新浆站,规划数量显著多于“十三五”期间。截至2024年6月末,全国在营浆站数量达327家,较2020年增加70家,浆站数量的提升将进一步增加白蛋白产品的总体供给。

在此背景下,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商业化预期或进一步减弱,同样影响着禾元生物这类公司的商业化预期。③

专利纠纷“埋雷”?

在技术研发层面,禾元生物还存在着一个较大的“雷点”,那就是在专利纠纷上的风险。

据相关媒体报道,禾元生物实控人杨代常曾任职美国VentriaBioscience公司,并在回国创立禾元生物。

而Ventria Bioscience在2020年12月曾以禾元生物的产品侵犯其在美国两项专利的部分权利为由,向ITC(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对其进行337调查,并于2021年提起诉讼。

按照Ventria Bioscience方面的说法,禾元生物主要技术源自于Ventria Bioscience。

2022年9月,ITC作出337调查终裁,对禾元生物未经授权的侵权产品(存在侵权951专利的产品)发布有限排除令。根据终裁结果,禾元生物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产品中的聚合体(包含二聚体及多聚体)含量低于2%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产品不得在美国销售,聚合体含量不低于2%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产品不构成侵权。④

随即,Ventria Bioscience方面又向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提起上诉,2023年选择撤诉。

2024年3月,禾元生物转而向美国特拉华州联邦地区法院提起诉讼,指控Ventria Bioscience开发、生产、销售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产品的行为侵犯禾元生物多项美国专利;2024年5月,Ventria Bioscience对禾元生物的起诉进行应诉并提起反诉。目前,该案件仍在审理排期中。

专利纠纷的争议和不确定性注定会给禾元生物带来潜在风险点,也会给公司产品在全球范围的市场应用埋下隐患。就眼下,可能也会影响公司的上市进程。

因为根据上市规则,科创板申请上市要求发行人不存在主要资产、核心技术、专利、商标等的重大权属纠纷,但考虑到Ventria Bioscience与禾元生物的专利纠纷至今悬而未决,或对公司上市产生不利影响。

业绩亏损、商业化验证争议和专利纠纷之外,禾元生物面对的问题还有更多。

比如,本次科创板IPO,禾元生物拟募集资金35.02亿元,是目前科创板IPO存量企业中募资额较高的一家,募资合理性有争议。为此,在审核过程中,公司募投拟建设的120吨产线项目产能能否消化也遭到了监管质疑。④

面对诸多不确定性,禾元生物“稻米造血”之路已行至“路口”。

编后语:

稻米不仅能填饱肚子,还能“造血”?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里农夫与科学家的跨界狂想,而武汉禾元生物正试图将这一脑洞变为现实——通过转基因水稻“种”出人血清白蛋白。技术虽炫酷如“稻田炼金术”,但禾元生物的上市之路却像未灌浆的稻穗,青涩中暗藏风险。

这家公司的故事充满反差:一边是“植物源重组蛋白”的硬核科技,另一边是连年亏损的财务赤字。招股书里,亏损数字如滚雪球般累积超五亿,而核心产品至今未上市,仿佛在稻田里挥锄头挖金矿,锄头抡得勤,金子却迟迟未现。科创板虽宽容“未盈利”企业,但市场耐心并非无限,禾元生物需证明自己不是“PPT种田”,而是真能收割创新果实。

更戏剧化的是专利纠纷。实控人杨代常与老东家Ventria Bioscience的“水稻大战”,宛如科技界的“稻米权游”。美国官司未了,产品出海之路便蒙上阴云。专利战若升级,禾元生物的全球化蓝图恐沦为“纸上稻田”。

商业化前景同样迷雾重重。重组人血白蛋白虽被寄予厚望,但全球尚无同类药品获批,医生与患者的认知壁垒如同田埂,难以跨越。加之国内浆站扩增、进口白蛋白价格低廉,禾元生物若想“国产替代”,需将成本压得比稻穗还低。

创新总需时间孕育,但资本市场未必愿做“长期佃农”。禾元生物或许该学农

夫智慧:既深耕技术田地,也需嫁接市场甘霖——或寻找药企合作分担风险,或拓展白蛋白的辅料用途,先让技术“分蘖”出更多可能性。毕竟,在科技的田野上,未熟的禾苗既可能迎来丰收,也可能倒在风雨前。

注:

2025.01.06,界面新闻,《禾元生物科创板PO招股书更新!净利持续亏损,专利纠纷引关注》2025.01.07,北京商报,《三年半亏超5亿元,首创“稻米造血”的禾元生物硬闯科创板》2025.02.12,新浪财经,《用水稻造“人血”?!武汉禾元生物冲刺科创板IPO,技术路线尚需验证》2025.01.23,新浪证券,《禾元生物IPO:核心产品商业化前景欠佳 与实控人前“东家”的专利诉讼仍悬而未决》
0 阅读:6

华祥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