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父亲愤怒自扇自己十耳光,值得所有家长重新审视家庭教育

江郷贰的独白 2024-04-10 00:50:09

文/木槿夕先生

“我儿子10分钟打游戏充了6000元,就这几天花了一万多,我先甩自己十巴掌。”

浙江杭州,一位父亲录制视频,当着镜头说出了以上的一段话,接着连续用巴掌扇向自己,孩子明显被父亲的动作吓到了,连忙拉着爸爸的手劝说。

相信这一幕戳中了很多人的心,面对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大部分家长苦于没有办法,只能寄望于孩子能够懂事,有的家长会采取收手机的方式,让孩子脱离网络游戏,可是这只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这位父亲的教育方式,乍一看让人感觉不舒服,不同于对孩子实施棍棒教育的家庭,他代替孩子承担了这次错误,一句“子不教,父之过”更是让人震惊,冲上热搜之后,关于这位父亲的职业同样被扒出来,随之而来的质疑声接踵而至。

在此次事件之中,涉事孩子才9岁,利用了成年人的信息注册网络游戏,还记住了父母的手机密码,往游戏里充钱。为了保障孩子的隐私,视频对孩子打上了马赛克,可是能够看出,孩子看到父亲自扇耳光的动作时,明显是慌张的。

这位父亲的职业是卖车行业,有自己的短视频账号,会向网友分享一些购车优惠和心得,用他自己的话语解释,“我哪怕做生意倒闭都没事,我管不住我儿子,我对不起所有人。”

单从这个态度上看,他此前对孩子的教育或许有些忽视,但是在发现孩子问题时,能够及时介入,采取措施去解决这个问题,不能说这个行为完去正确,至少能够一定程度上对孩子进行劝诫。

在事件持续发酵之后,涉事的网络游戏公司回应,已经安排全额退款,并且查明了原因,是孩子通过拿到成年人信息后。实名注册后使用8个月,充值金额为13824元,可见男子所说基本属实,孩子确实在沉迷游戏之余,用父母的钱充了游戏。

有人质疑,是男子在利用孩子炒作,男子针对这个说法进行回应,“谁会拿孩子炒作?”说实话,在游戏公司退全款的时候,我相信男子将此事说出来,退钱并不是唯一的目的,他更想的是引起对网络游戏的重视,呼吁加强对游戏公戏的监管。

拿男子的孩子为例,他才9岁,对网络游戏的控制力不强,自控能力太差,很容易被网络游戏诱惑,采取了不理性的消费观念,几天充值过万的举动,不是一个正常小孩能够支付的开销。

在男子将此事曝光之后,游戏公司备受质疑,即便是它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了全额退款,但是暴露了在限制未成年进入游戏的措施上,存在了一定的漏洞。特别是大额的支付金额,在输入一次消费密码后,下次就无需继续输出,有时候孩子根本没有注意到什么,款项就已经被扣除了,这是很不合理的方面。

针对网络游戏,家长的反对声音很大,他们在忙工作之余,对孩子难免有疏忽,而孩子在同伴的宣传之下,偷用父母的信息注册,借着往游戏里充钱,这绝对不是个例,而是一个病态的趋势,值得所有家长重新审视自身的家庭教育。

我们并不排斥,让孩子有更多娱乐的方式,玩玩游戏是没问题的,毕竟孩子也需要快乐。但是在沉迷网络游戏上,一定要有所限制,采取合适的方式制约,让孩子将注意力转移,多进行户外运动,提高一下生活体验。

对于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动辄影响自身的学习,严重的话还会造成亲属关系的疏远,大部分家长都是为了孩子打拼,一旦涉及到孩子的问题上,大家是很难保持理智的。

说实话,网络游戏和短视频平台已经针对这个问题,陆续开展了未成年模式,限定孩子接触到一些奇怪的内容,但是架不住信息发展迅猛,孩子接受信息能力不断提升,让家长很是头疼,脾气上来还会对孩子动手。

这种方式是不对的,参考这位父亲的行为,他是采取让孩子亲眼看到父亲对这件事的愤怒,拳头没有落在孩子身上,反而是惩罚自己,这对于孩子是另外一种教育方式,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效果好过于棍棒教育。

除了孩子家长的教育方式,评论区同样出现过多个孩子充值的案例,这在说明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危害正在逐渐形成,已经造成了家长的困扰,大家可以就此采取必要的方式,让游戏公司退钱。

一般情况,未成年消费是由父母承担,此前就报道过,父母攒了积蓄被孩子拿去充值游戏,结果只能采取投诉网络公司的方式,拿回部分充值金额。

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需要家长和网络游戏的共同发力,让孩子在娱乐之余,能够及时回到现实,特别是家长要把身份信息和支付密码隐藏,不要让孩子有充钱的资金来源。#热点议事庭#

希望这件事能够引起更多的家长关注,根据自身家庭情况,优化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让孩子远离网络游戏。

0 阅读:18
评论列表
  • 2024-04-10 06:02

    只想知道开发游戏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未成年不能玩,玩了前途没了!成年人有时间玩吗???有时间玩的家庭就没了,游戏毁了多少家庭

  • 2024-04-10 09:21

    这个游戏公司还是挺厚道的

江郷贰的独白

简介:文字是尖刀,也是一个温柔乡,在这和你说点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