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历史长河中,许多文人雅士都和歌妓有着扯不断的关联。在他们的著作里,常常通过歌妓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人生观念。北宋的文学巨匠苏轼,也有不少和歌妓有关的美谈。当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他在宴会上为歌妓柔奴当场创作诗词。那首流传千古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展现了苏轼对女子坚韧品格的赞美之意,也算是他人生创作中的一个巅峰之作。
【一段佳话的背景】
在北宋初年,有这么一段美谈。那时,因乌台诗案遭贬的王定国总算从南方返回北方,他专程前去探望同样被贬的挚友苏轼。二人分别许久后再次相见,苏轼精心筹备了一场热闹的酒席。酒桌上,王定国唤出自己的歌妓柔奴,让她向苏轼敬酒。
苏轼惊奇地看到,柔奴跟着王定国在岭南漂泊了好些年,却依旧保持着往昔的容颜。他对柔奴的坚毅品性由衷地钦佩。柔奴说道:“只要心安定的地方,那就是我的家乡。”这话深深地触动了苏轼,使得他当场为柔奴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以此来赞扬这位女子的刚强品格。
这便是那首广为流传的词的诞生缘由。在事情发生的前些年,王定国不过是官场的一个后起之秀,他在科举考试中进士及第,没多久就受到了器重,官职不断晋升。那时的王定国正值年轻,意气风发,他结识了一帮文人雅士为友,当中就有那时已颇具声名的苏轼。这两人年岁相当,喜好一致,没多久便成为了知心挚友。
王定国在汴京当官那阵子,日子过得还算顺遂。然而,这好日子没持续多久,乌台诗案骤然掀起,众多文人都被牵扯其中。王定国只因和其中一人有过交集,便也受到了牵连,被发配到了疫病横行的岭南。他觉得自己摊上这档子事儿实在是冤得很,可他心里也清楚,朝廷这般严厉惩处,自己就算去喊冤,也没法改变啥。没办法,他只好认了这个裁定,打算动身去南方赴任。
王定国遭贬谪的消息一传出,他的那些亲朋故旧都陆续赶来探望并辞别。这些人里,多数人虽说对王定国的境况感到怜悯,可出于自身安危的考虑,并不敢公然替他喊冤叫屈。然而,苏轼却赶来和王定国开怀畅饮一番后,二人紧紧相拥,泪如雨下,尽显深厚情谊。
王定国满心不舍地告别了汴京,朝着南方启程。他本打算独自离开,然而他心爱的歌妓柔奴却执意要与他一同前往。这柔奴原是王定国在汴京时,豪掷重金从歌坊购得的有名歌妓。她长得天生丽质,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备受王定国的喜爱。
王定国心里头虽说替柔奴犯愁,可柔奴反倒比他还坚定,声称要陪着主子去承受这场磨难。王定国跟她讲岭南那地儿条件艰苦,然而柔奴丝毫没有改变主意的意思。没办法,最后王定国只好妥协,领着柔奴一路朝着南边去,到了那杳无人烟的岭南,就此过上了艰辛的日子。
【艰辛的岭南生活】
在岭南这地方,瘴疠到处都是,蛇虫猛兽也是随处可见。王定国和柔奴只得住在那简易的草棚之中。整日整夜地遭受着湿热之气与蚊虫的侵扰,过上了那种几乎与世隔绝的日子。王定国老是替柔奴操心,然而柔奴从不言语,就那么静静地承受着所有这些。
白天,王定国在这偏远的县里忙公务,柔奴就在那简易的草棚中守候着。王定国心里犯嘀咕,怕她这么个柔弱的女子孤身一人,在这般环境里会生病或是碰上危险。然而,每天王定国回到草棚时,都能瞧见柔奴的精神头还挺不错。
有时候王定国出门好几天,心里老担心柔奴一个人在草棚里会出啥意外。可每次他回来,就发现柔奴把自己照顾得挺不错,压根没出现他之前担心的那些事儿。这下子,王定国可对柔奴另眼相待了,没想到一个女子竟有这般毅力。
在岭南的那段时光,王定国和柔奴心心念念的,就是啥时候能离开这个地方。总算,过了几年,乌台诗案的影响慢慢淡去了,王定国他们这才有了被重新任用的契机。对于躲在这荒郊野外的两个人来讲,那可真是好比大旱之后迎来了一场及时雨啊!得知这个消息后,王定国兴奋得不行,和柔奴抱在一起,眼泪止不住地流。
【重逢故友】
王定国那叫一个高兴坏了,麻溜地收拾好行李,带着柔奴就踏上了回北方的路。这一路上走了好久,王定国和柔奴经过了苏轼待的黄州。王定国想着,得去瞧瞧这位老朋友。苏轼听说王定国要来了,赶忙备下了一顿热热闹闹的酒席。
好些年没见着了,这两人一见面就紧紧相拥,眼泪里满是激动。在宴席间,他俩聊起往昔一同吃苦的日子,虽说艰难,可也让彼此的感情更深了。他们为终于能回到汴京,得以重新开启仕途之路而欢庆。
在宴席间,王定国示意柔奴给苏轼敬酒。苏轼瞧见柔奴时,着实吃了一惊。在他的印象里,柔奴可是个有着倾国倾城之貌的美人,哪曾想,在岭南历经了数年的风餐露宿后,柔奴的容颜竟丝毫未变。苏轼打心眼里钦佩柔奴能维持这般美貌与淡定,便询问她在岭南的生活状况如何。
柔奴平静地讲道:“心安定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把柔奴内心强大的本质给讲了出来。她可以从容地应对艰难困苦,从不埋怨上天、责怪别人,反倒是懂得知足,能从简单中获得快乐。她这种不看重名利,面对人生起伏也能泰然处之的态度,使得苏轼对她另眼相待。
【一首传世佳作的诞生】
苏轼立马拿起笔,创作了一首《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赠予柔奴。在这首词中,苏轼极为生动地描绘出了柔奴的美丽容貌以及坚韧品格,也展现出了他对柔奴的敬佩之意。特别是那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已然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被后人频频传颂。
这般珍贵的作品,所讲述的乃是一个平凡歌妓顽强的生命之力。咱现代人读起来,不由得要思索一番,在遭遇困境之时,能否也拥有这般的心境。这首词体现了苏轼对生命里真善美的向往,也成为了他一生中极为出色的作品之一。
苏轼与王定国皆曾遭贬谪,而后又都回到了汴京。至于柔奴最终的结局,已难以考证。然而,她在苏轼笔下所留下的形象,却是永恒不朽的。一个看上去柔弱的女子,却拥有着非凡的精神力量,或许这便是苏轼借这首词所要表达的人生要义吧。
【结语】
甭管环境有多艰难,只要心里头有坚定的信念,那就能够放宽心,等着美好到来。这也是咱们现代人在这世间起起伏伏时,应该牢牢记住的精神依靠。在生活里,逆境是在所难免的,咱们都曾经跟王定国和柔奴似的,被命运折腾得没辙。
不过呢,只要能拥有乐观积极的心态,便能如柔奴一般,泰然面对,心之所安处,即为吾乡。我们应当学习柔奴那种奋发图强的精神,尽力去拓展生活,不被生活所困扰。只有让自己的心境变得宽广,我们才能够培养出高瞻远瞩的人生境界,从而缔造出伟大的人生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