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乾隆皇帝六次南巡的饮食供给体系中,御膳房配备有专属御厨,内务府则承担着筹备高端食材并随时待命以供使用的职责。值得一提的是,用于膳食的牛、羊皆从北京精心运送至江南地区,沿途烹饪及饮用所需泉水亦为特供。此种种,仅为南巡期间饮食安排之一斑。
乾隆帝之御膳,其意义绝非仅限于维护皇室尊严,更上升至政治层面的重要议题。无论身处京师亦或外出巡幸,每日两餐皆秉持严谨态度,绝无敷衍之可能。乾隆帝南巡期间,在饮食方面究竟展现出何等极致之讲究,实乃值得探究之关键所在。
【一个月吃掉一个省的赋税】
乾隆在位期间,曾先后六次展开南巡之举。每次南巡,均呈现出规模宏大、劳师动众之态,致使诸多人力、物力与财力被大量耗费。彼时,伴随乾隆南巡的人员构成颇为复杂,涵盖王公大臣、章京侍卫官员以及拜唐阿兵丁等,其总数高达2500人。
在每次南巡启动的前一年,各便需展开缜密筹备。届时,会遴选出一位亲王膺任总理行营事务大臣之职。与此同时,大批向导及地方官员将受命对南巡沿途道路进行细致勘察。从表面上看,上谕强调不得滋扰百姓,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在筹备过程中,凡遇山峦则开山辟路,逢河流便架桥通途。在此期间,数以万计的民房乃至祖坟,皆被无情夷平。
在乾隆南巡期间,自京师至江南迢递数千里之途,所涉耗费靡费惊人。于沿途供应方面,尽显奢华铺张之势。针对乾隆皇帝偕同皇太后、皇后的膳食,内务府依规制定的标准为不低于京师水准,而实际执行中,乾隆帝的膳食规格相较京城更为考究。
在封建王朝的宫廷规制中,皇帝膳食有着既定标准。然而,每逢皇帝出行,途径之地的官员,出于谄媚邀宠之目的,往往不遗余力,预先精心筹备珍稀食材,并延请当地负有盛名的庖厨精心烹制,以备随时向圣上呈献珍馐佳肴。
如同于宫廷之内的日常惯例,乾隆帝进膳完毕后,依循旧制会将膳食赏赐予后宫妃嫔、王公及大臣。这般奢靡铺张的行径,必然消耗巨额财资。据内务府档案所载,乾隆帝南巡期间,仅在饮食方面的开支,每日便高达三万余两白银。
以乾隆中期的盛世阶段为典型实例,从财政赋税角度审视,彼时贵州、云南等省份所承担的赋税数额相对微薄,仅达五六十万两。相较之下,财政状况稍优的广西、四川,赋税数额亦仅在百万两左右。由此可见,乾隆南巡期间,仅一个月的饮食费用支出,便等同于上述两个经济相对欠发达省份的全年赋税总额。
不仅如此,每逢乾隆帝出入省境之际,皆会举行规格颇高的宴请活动,受邀者为致仕老臣与诰命夫人。此次宴请规格之高,较乾清宫千叟宴亦有过之而无不及。至于宴请所需资费,其来源部分为朝廷专项拨款,而大部分则由地方官员负责筹措。鉴于官员自身利益考量,他们自然不愿自掏腰包,最终,这笔费用实则转嫁到江南百姓身上。
乾隆皇帝行事风格极为考究,凡事追求极致精细,这与他祖父康熙皇帝南巡时简约从行、食宿将就的作风大相径庭。据相关记载,乾隆南巡期间,内务府于行程筹备阶段,便精心安排了75头乳牛随行,旨在确保乾隆皇帝随时能够享用新鲜挤取的牛奶。
乾隆帝对羊肉情有独钟。鉴于江南地区所产羊肉在品质等方面相较北方略逊一筹,内务府遂采取措施,预先自京师押运1000头活羊,运送至宿迁、镇江等地储备。若实际需求超出储备量,便即刻从京师予以调配补充。
在宫廷生活中,用水开支颇为庞大。以乾隆帝为例,其饮用水向来为特供。于京城时,御用之水乃玉泉山水。当乾隆帝南巡之际,鉴于用水需求激增,自北京调水实难实现。故而,乾隆帝颁旨明确:踏入直隶境内,取用香山静宜园之泉水;抵达德州进入山东境内,以济南珍珠泉之水为用;过红花埠进入江苏境内,选用镇江金山泉之水;行至浙江境内,则取用杭州虎跑泉之水。
彼时,各省运水车队规模宏大,络绎不绝。地方官员为满足特定需求,不计成本,动用诸多民力与物力。身为帝王,追求饮食精致本属常理,但在用水方面亦如此严苛考究,遍观古今历史,乾隆帝此举堪称独一无二。
【乾隆皇帝南巡菜单】
从客观视角审视,乾隆在南巡途中的饮食规格已然尽显奢靡之态。然抵达扬州后,情形更甚。扬州盐商,久负巨富盛名于世,他们为乾隆准备的种种,即便以乾隆见多识广之姿,亦不禁为之惊叹。
在江南地域,若论经济富庶程度,扬州堪称首屈一指。为取悦乾隆帝,扬州盐商群体不惜斥巨资。其中,盐商公会的首领振臂一呼,便能迅速募集达数百万乃至上千万两白银。
据《扬州画舫录》所载,彼时扬州饮食业呈现出高度繁荣之态,其厨师的专业素养在全国范围内堪称首屈一指。
在南巡之际,盐商们广聚当地久负盛誉的名厨。为博圣上欢心,在薪酬待遇方面毫不吝啬,即便日薪高达百两白银亦在所不惜。这些名厨凭借精湛的烹饪技艺,呈上风味独具的江南及扬州佳肴、面点,深得乾隆皇帝与随行大臣的嘉许。
扬州盐商于饮食之道奉行极致的精细理念。乾隆莅临扬州之际,除操办“满汉全席”,亦以扬州菜系设宴款待王公大臣、八旗随从及禁卫人员。此次宴会依据等级差异,细致划分为五等。即便以当代标准衡量,此五等宴会亦具备五星级的水准。
乾隆皇帝日常的两膳食谱构成究竟如何?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代内务府“御茶膳房”档案,对乾隆南巡期间的膳食清单有着详实记录。
在《江南节次照常膳底档》中有相关记载:
三月十八日卯时整,恭迎圣驾并悉心侍奉,呈上冰糖炖燕窝一份。至卯时二刻,进奉早膳,膳品包含燕窝烩鸡苏、锅烧鸭丝配春笋丝、羊肉片、蒸肥鸡与油串野鸡攒盘、匙子饽饽搭配红糕、蜂糕、竹节卷小馒头、鸡炖豆腐以及奶品等。
乾隆皇帝早膳已然规格不凡,至于晚膳,其奢华程度更甚。彼时,江南诸多以名贵食材烹制、对烹饪技艺要求极高的佳肴,纷纷呈于乾隆御膳之桌。不仅如此,此类筵席一次便设十二桌,乾隆仅就其中一桌用膳,余者皆赐予后妃及王公大臣。
乾隆六次南巡期间,其在饮食等生活方面的耗费确切数额,实难精确估量。然而,无可否认的是,乾隆南巡时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此番行径所费银两数额巨大。不仅如此,这一奢靡之举给南巡沿途的官商以及江南地区的百姓造成了沉重负担。他们辛勤劳作所创造的成果,如同血汗汇聚,最终成为乾隆皇帝宴饮间金杯玉碟中的琼浆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