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民间奇案:上门女婿失踪,公爹状告儿媳谋害,女婿现身水落石出

沫沫在哪 2021-03-17 23:05:46

嘉庆年间,福建省连江县县令王大人正在公堂查阅案卷,忽闻外面有人击鼓,遂让衙役把击鼓之人带入堂内。击鼓鸣冤之人名叫闫二,告的是自己的儿媳和人私通,二人一起杀害了儿子闫守才。

闫二跟县老爷交代,他的儿子闫守才,因家境贫寒娶不起媳妇,只能入赘到邻村的张婆婆家,张婆婆家仅有一女,家境也算一般,母女二人靠卖面为生。孤儿寡女容易在村里受欺负,于是张婆婆认了同村一孤儿徐四为干儿,徐四经常来张婆婆家帮忙做些劳作。

闫二称因儿子是上门女婿,张婆婆从来不给他好脸色,对他非打即骂。儿子嫁过去之后,他们家的生意并未好转,反而因为闫守才吃得过多,张婆婆对他更是冷眼相待。在闫守才进入这个家庭之后,徐四还是经常来张婆婆家,但闫守才很快发现徐四好像跟媳妇娟娘有不正当关系,俩人经常眉来眼去,儿子私下回家时曾跟自己提过此事。自己也劝告儿子,只要没发现他们俩有不正当关系,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上门女婿不好做。

这一年正月十五,按照惯例闫守才这天回家探亲,结果闫二等了一天都没见到儿子。第二天闫二找上门,张婆婆却称守才昨天就出门到现在未归,于是找来邻居四下寻找,最终也没发现任何踪迹。

儿子无缘无故失踪,加上之前儿子曾提过儿媳与他家养子有不正当关系,联系起来不禁大怒,在张婆婆家门口骂起来,徐四上前相劝,他认为是儿媳与徐四私通将儿子杀害,一怒之下把三人告上公堂。

县令接到报案后,立即提审三人。结果三人都口口声声说没有杀害闫守才。由于没有证据,仅仅凭闫二的一番供词是不能给他们定罪的。于是把三人暂押大牢,等找到新的证据再提审。

县令家的小妾刚刚生下儿子,因小妾产后无奶,便请了一个奶妈,正好这个奶妈与张婆婆是同村人,于是私下询问奶妈张婆婆女儿与徐四是否真的有染,会不会真的是他们杀了闫守才。奶妈也算是个见过市面的人,经常出入大户人家,又喜欢打听一些邻里八卦消息,就把自己所听说与知县。

奶妈告诉县令,其实村里早就传张婆婆女儿和徐四的事,俩人天天在一起眉来眼去,时间长了自然出问题。现下闫守才不见,肯定是他二人所为。县令听了此话,认定是他二人杀了闫守才。于是提审张婆婆女儿和徐四,对二人进行严刑拷打,逼问其为何行凶。二人禁不住酷刑,于是承认私通杀人之事。

县令问尸体存于何处,二人却说不上来。再次刑讯逼问之后,二人交代说把尸首肢解,四散扔了。县令很满意这个结果,让他们签字画押。二人判为死罪,并上交省里进行复查。

按察使李大人提审了二人,结果发现二人说辞太过一致,便觉疑点重重。二人虽承认杀人,但太多细节问题根本无从解释。比如在何处杀人,肢解的尸首又扔与何处,太多问题没有头绪。于是把此案交与知府重新审理,务必查明不可造成冤假错案。

知府开堂重审此案,将二人与张婆婆三人分开审讯,发现细枝末节三人口供不一,首先在杀害日期上三人就不一致。知府大人把调查结果告知李大人,得知此案果然有问题,于是便已证据不足,暂押二人,派出衙役到处寻找闫守才的下落。

只是时间渐过,闫守才的下落一直不明,案件一直拖下去李大人不免心急。正在大家一筹莫展时,外面忽然有人击鼓喊冤,将人带入堂中,大人还未发话,此人就说自己是闫守才。闫守才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向李大人交代,自从入赘到张婆婆家,整日遭受大家白眼。所以想着如果自己有了钱,那么别人就会看得起他。于是思前想后觉得只有赌场才能让他一下致富,结果到了赌场不但没有赢钱反而欠了更多钱。

债主逼得紧,自己又不敢跟岳母和媳妇说实话,只能逃走。自己逃了几个月,在得知家中出事后,才抓紧回来自首。李大人重审此案,提审张婆婆女儿和徐四让他们进行对峙,经过一番查询,证实二人是清白的。李大人明察秋毫,避免了一桩冤假错案,拯救了两条性命。

所有的一切真相大白,一切都是因为闫守才引起的,因此李大人罚他30板子以儆效尤。至于县令大人严刑逼供,屈打成招差点造成冤假错案,致使二人差点丢了性命,上奏建议将县令大人革职查办。

这个案件本身并没有太大稀奇,只是因为古代的信息传递不畅才造成这种局面。如若闫守才一直不回去,媳妇和徐四二人就会因此丧命,造成一桩冤假错案。

自此,民间一桩奇案,就此结案。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