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上映的《美人无泪》宫廷剧,主要说了大玉儿也就是孝庄的历程。通过这部剧我们还了解到皇太极对大玉儿的姐姐海兰珠的一往情深。那么历史中的真实情形又是如何呢?海兰珠当真如此受宠吗?
皇太极剧照
崇德六年1642年9月,皇太极正在“松锦之战”的前线指挥,却接到了宸妃有疾的消息。这可是辽西战场上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决战,对于刚刚成立不久的清王朝和皇太极来说至关重要。可是再重要,也不如宸妃生病的消息让他紧张。他最终还是下令让众将守卫,自己返回京城。
可是在那个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的年代,即使皇太极快马加鞭连续五天的奔驰也没能赶上宸妃海兰珠的最后一面,伤心欲绝的皇太极悲痛欲绝甚至几度昏厥。
根据史料《清实录·太宗实录》记载,铁骨柔情的皇太极曾因为自己的用情过度而自责:
太祖崩时,未尝有此,天之生朕,岂为一妇人哉?
大体的意思父亲去世时,自己都没有如此伤心难过,现在却因为一个陪伴自己几年而病逝的宠妃如此伤心难过。由此可见海兰珠在皇太极心中的地位真的是非一般人可比。
海兰珠剧照
除了以上所说,根据史料,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皇太极对海兰珠的宠爱非常人可比:
首先海兰珠比大玉儿也就是历史上的布木布泰后来的孝庄文皇后晚嫁9年,26岁嫁给皇太极,这在那个年代属于女人属于相当大的婚嫁年纪了,所以根据年龄推测海兰珠也有可能是再婚的。可海兰珠入宫后还是被封为宸妃,其地位仅次于中宫皇后。
第二点,崇德2年1637年,海兰珠生下了皇太极的八皇子,皇太极高兴的下发了大赦令,这可是清朝下的第一道大赦,并且很快就要确定立八皇子为太子。这可谓是真正的“子凭母贵”
第三点就是海兰珠在病逝后,皇太极亲自宣布祭文,祭文尽显他对海兰珠的宠爱和思念。能被一个权力至高无上的男人亲口承认对她疼爱有加,甚至还有对伉俪情深的妻子才有的富贵同享的想法,可见海兰珠在皇太极心中的地位,真的是后宫之人无人可比。
为何一个26岁而且还不是女儿身的海兰珠会如此让皇太极宠爱?让皇太极为她如此痴情?
其实翻阅历史会发现原因很简单,或许成熟的男人更容易明白这点!
根据史料《清史稿》记载,皇太极是一位能文能武,对内勤修政事,对外出兵讨伐,用兵如神,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从父亲手中接过政权后,他面临的形势很严峻。对内,需要保证内部团结一致,进一步将皇权集中巩固。对外,面临着严峻的战时压力。
这个时候,对于皇太极来说,女人不仅仅是生理上的需求更多的是心理的安慰。弥补在战争中厮杀带给他的空虚。只是这种需求,尚还年轻的布木布泰并不能满足他,而身居中宫、担负满蒙联姻的重任的哲哲皇后也无法满足。而其他宠妃是皇太极死敌的遗孀,他无法全身心信任。此时就体现出了海兰珠的重要性了。
孝庄文皇后剧照
当时的海兰珠,有一点的年龄经历,成熟美丽,温柔体贴,符合所有成熟男人对女性的需求。再加上海兰珠之前有过一段婚姻,对于男女之事也了解,更懂得如何取得面前这个男人的欢心。
在海兰珠去世以后,皇太极写的祭文中写到了很多她的优点:
她可以协助哲哲皇后处理宫中事务,让久经沙场的皇太极没有后顾之忧。即使她得到专宠,对哲哲皇后及其他妃嫔也都是恭敬有礼,从不过分逾矩。从不因为自己受宠而把自己高看一眼,如此,怎能不让皇太极宠爱有加呢?
哲哲皇后剧照
或许还有一个原因是,姑姑哲哲皇后和妹妹布木布泰庄妃先后嫁给皇太极,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满蒙之间的联姻,是政治手段。而海兰珠出嫁时,政权基本稳固,这种目的也差不多消失。所以对于两人的关系更多的是轻松,而海兰珠并不是像影视剧中如此,她对皇太极也是真心真意,又深得皇太极信任,这也是恩宠的基础把。
作为女人,海兰珠有男人需要的成熟、温柔、体贴、美丽;作为嫔妃,海兰珠有男人需要的忠诚、忠贞;作为爱人,海兰珠有男人需要的真挚情感。作为皇帝的皇太极需要的,海兰珠全部都能满足,又怎能不受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