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动魄的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的秘密被封为一等公的他暴露秘密

沫沫在哪 2021-02-27 23:59:08

作为皇帝,其一言一行都被天下人所关注,所以做任何决定都要慎之又慎。因为地位的特殊性,他的一个小动作都会被世人放大,不知解读为何。历史上还有实录这样的资料存在以供后人学习。

在历史的长河中,史官一直作为真实的化身,要求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执着求实的毅力。比如晋朝时期的董狐就被作为秉笔直书的形象代表。因为他写下了“赵盾弑其君”的事实。

优秀的传统一直延续到唐代,到了李世民这被破坏。玄武门之变,大家都清楚,李世民也清楚,所以他一再要求看史官记录的内容,他最终也看到了。自然记载的内容不是李世民愿意看到的,所以他多次提出了修改。

李世民 画像

大家因为是他在粉饰玄武门之变这个事实,但就目前所知道的的史料记载来看,并未对此事有何隐瞒,杀人事件全部纪实。

斩草除根,不仅杀了兄弟还把他们的孩子也杀了。说实话,这么大的事情就算是想瞒也瞒不住。毕竟下手稳准狠,没有丝毫的怜悯和犹豫。

既然此事无法修改,那他改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呢?

事变一月后,李世民开始对在在玄武门之变立功的人进行论功欣赏,其中有5人被封为一等公爵。

也正是因为这个名单,暴露了李世民想要隐藏的真相。在研究名单之前,我们先说一下在事变中一些奇怪诡异的事情。

(01)李渊的奇怪态度

李渊画像

查阅史料可知,李氏江山几乎是李世民一个人打下了的,无论从起兵到建立政权。而李渊似乎就是给李世民充当背景墙衬托他的功劳而已。

李渊作为一代开国皇帝,也是杨广的亲表弟。因为身份原因,所以他很早就对宫廷斗争有着很清晰的认识。到50岁起兵,应该也是慎之又慎的决定。李渊一直在隋朝的中央权力区混,自然积累了很多经验和人脉。因此建立唐朝的首功肯定属于李渊。

但就是这种身份和出身,他的态度和行为在玄武门之变中显得很怪异。

玄武门之变时,李渊已做了9年的唐朝皇帝。从史料来看,他一直在平衡儿子之间的关系。加之李渊善用李家宗亲,不信任官僚体制,这说明他是个很懂帝王权衡之术的。

自古皇帝都是敏感多疑不信任别人的,即使是自己的妻儿也如此。而李渊的做法充分说明这一点。极力平衡大臣之间、儿子之间的平衡关系。让太子和秦王同时发展自己的势力,彼此制衡。

时过境迁,太子和李世民的心境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所以是时候需要解决了。

据史料记载,李世民迫于无奈才打算杀太子和李元吉。在计划生成后,李世民面见李渊说太子和李元吉淫乱后宫。李渊听后自然生气,命令三兄弟第二天进攻面圣解决问题。

结果第二天,太子和李元吉还没见到李渊,就被李世民埋伏在玄武门杀害。

不久之后李渊就传位给李世民。只是这里面的疑点实在太多。

(02)第二战场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无法隐瞒的。但他想隐瞒的是另外一事。玄武门之外还有一个战场-太极宫,李渊居住的地方。

李渊的出身和经历,使得他对任何人都不信任,对任何人都有防备。因此皇宫的守卫自然是森严无比,而且里面的禁军属于皇帝直接统领。

李世民发动事变需要面临很大风险,而且他身边能用之人少之又少。甚至连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都亲自出面。

用最快的速度控制第二战场,才能完成第一战场的斩杀。

如此大的动静,李渊自然能察觉。事情一旦败露,禁军和太子兵马肯定会反扑。还有一点就是即使杀了太子和李元吉,他一定能坐上皇位吗?

此时李渊已登基9年,已生育很多儿子。即使事变成功,李渊一定会同意让他继承皇位吗?如果李渊发现派禁军围攻,斩杀他怎么办?

李世民做出弑兄逼宫的事,李渊不一定认同他的行为。所以此时控制李渊是至关重要的。

至于谁来控制李渊,兵变之后,那封论功行赏的诏书,暴露了不为人知的秘密。

(03)出人意料的侯君集

李世民继位一月后,发布了论功行赏的名单。这些人都是在事变中功不可没的大臣,其中被封为一等公爵的有5人:

长孙无忌,封齐国公;房玄龄,封邢国公;尉迟敬德,封吴国公;杜如晦,封蔡国公;侯君集,封潞国公。

前四位,毫无疑问在这场事变中功不可没,可侯君集只是一个普通的武将,为何能被封一等公这样的荣誉。

论资历和战功,他比不上秦叔宝、程知节;论在政变中的表现,他不如张公瑾。可为何他能获得如此殊荣呢?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属于李世民的决策军师,尉迟敬德杀死李元吉,摧毁了太子亲兵的斗志,还曾入宫逼迫李渊,这功劳才属于功高盖主。

可是这个侯君集在事变中又是什么作用呢?

侯君集剧照

我们能想到的合理解释是侯君集负责控制李渊。控制李渊是玄武门之变中最重要的环节。

历史以来一般像这种比较恶劣的事情不会由资历较高的人做,风险大,不是所有人都能承担起的后果。他们敢密谋杀太子,但是杀皇帝,可能需要付出的代价太高。

就是这个原因,这个任务落到了名不经传的侯君集手里。而且他很出色地完成任务,控制住了李渊。以至于事变时李渊这边并无任何动静。

事变之后,尉迟敬德带着太子的头见了李渊。此时李渊已经明白自己处境,认清现实。

事变之后李世民顺理成章地成为太子,两月之后李渊让位与李世民。

所以李世民想要隐瞒的不是玄武门之变而是控制父亲这一段。历史总会在不经意间透露一些蛛丝马迹给我们。

(04)因果轮回

李世民剧照

想掩盖的事情被掩盖。可是因果轮回,这样的事情很快出现在他身上。

李世民立李承乾为太子,可惜他资质平庸。太子的一个强劲对手李泰,就像当初的李世民一样出色,而且深受父亲喜爱。

两人一直争斗不断,太子选择谋反,只可惜失败。为了改变现状,李世民不仅废了太子,也废了李泰。为的就是不想让玄武门之变再现。

而这一次侯君集再次谋反,支持太子。结果谋反失败,被刺死。

侯君集已享有世人羡慕的荣华富贵为何做出糊涂事。说到底,是希望继续维持自己的地位和财富。做臣子的为皇帝为社稷着想,但哪有不为自己着想的。当过惯了奢靡的享乐生活,谁还会记得在战场厮杀吃苦的日子。

他想赌一次,第一次成功了。第二次说不定也会成功呢。

论杀有功之臣,李世民杀的不在少数。但是对于侯君集,对他偏爱有加,不愿杀他。从侧面也反映出,在当年的事变中,侯君集做的事情有多重要。

只是满朝文武皆请命要求杀了侯君集。侯君集请求放过妻儿殃及之罪,李世民同意了。

侯君集的一生,两次谋反,一次为他获得无上的荣耀,一次让他搭上自己的性命。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