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略过原文,直接读解析和启发
第92卷 中宗元皇帝下
永昌元年(壬午,公元三二二年)
本文重点:
人这辈子,想活的舒服相对容易,但是如果想活的更有意义,那就太难了,有时不得不付出生命的代价。

原文:初,宜都内史天门周级闻谯王承起兵,使其兄子该潜诣长沙,申款于承。魏乂等攻湘州急,承遣该及从事邵陵周崎间出求救,皆为逻者所得。又使崎语城中,称大将军已克建康,甘卓还襄阳,外援理绝。崎伪许之,既至城下,大呼曰:“援兵寻至,努力坚守!”乂杀之。乂考该至死,竟不言其故,周级由是获免。
周崎、周该这样的人,在历史上有很多,本书中记载的至少5-6处。
我们常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同样的道理,真正有理想能做事的往往都是底层人士,日常平淡的生活,他们没有出头的机会,一旦有机会肯定会为了个人的理想,为了个人的信念,为了个人的热血和雄心做出一番事业。
但是掌握了各种特权的高层人士,在面对困难时,往往会考虑更多的个人得失,最终选择为了个人利益而放弃本该由自己承担的责任。但是自然法则最终会给他们归零设置,不承担责任,自然不能再来享受特权。

原文:乂等攻战日逼,敦又送所得台中人书疏,令乂射以示承。城中知朝廷不守,莫不怅惋。相持且百日,刘翼战死,士卒死伤相枕。癸巳,乂拔长沙,承等皆被执。乂将杀虞悝,子弟对之号泣。悝曰:“人生会当有死,今阖门为忠义之鬼,亦复何恨!”
虞悝以死,青史留名。
人这辈子,想活的舒服相对容易,但是如果想活的更有意义,那就太难了,有时不得不付出生命的代价。
原文:乂以槛车载承及易雄送武昌,佐吏皆奔散,惟主簿桓雄、西曹书佐韩阶、从事武延,毁服为僮,从承,不离左右。乂见桓雄姿貌举止非凡人,惮而杀之。韩阶、武延执志愈固。荆州刺史王廙承敦旨,杀承于道中,阶、延送承丧至都,葬之而去。易雄至武昌,意气忼慨,曾无惧容。敦遣人以檄示雄而数之,雄曰:“此实有之,惜雄位微力弱,不能救国难耳。今日之死,固所愿也!”敦惮其辞正,释之,遣就舍。众人皆贺之,雄笑曰:“吾安得生!”既而敦遣人潜杀之。
韩阶、武延有古君子之风。
王敦先放了易雄,再派人偷偷的杀了他,小人之举。背后玩阴的,格局、心胸比曹操和武则天差远了!

原文:魏乂求邓骞甚急,乡人皆为之惧,骞笑曰:“此欲用我耳,彼新得州,多杀忠良,故求我以厌人望也。”乃往诣乂。乂喜曰:“君,古之解扬也。”以为别驾。
解扬,春秋晋国人,史载有“解扬守信”的故事。
原文:诏以陶侃领湘州刺史;王敦上侃复还广州,加散骑常侍。
皇帝的诏书不管用,王敦的话才管用。
原文:甲午,前赵羊后卒,谥曰献文。
俗话说“小时候胖不叫胖,老的时候幸福才是真的幸福”。羊后历经磨难,饱经沧桑,幸而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得到刘曜的宠爱,她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