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音师》:隐藏的人性之恶

长安电影客 2019-04-15 21:22:10

人类既强大又虚弱,既卑琐又崇高,既能洞察入微又常常视而不见,而心灵深处鏖战了数千年的善与恶则是亘古不变的的话题。

2019年4月3日上映的印度电影《调音师》的创意来源于2010年的同名短片,讲述了一名假装盲人的钢琴师无意间成为凶杀案的目击证人,从而遭遇到众多意想不到的危险,最终凭借智慧虎口脱险的故事。与前作在14分钟内运用封闭空间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心理战相比,本片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进行了近一步的再创作,人物性格层次丰富,情节设置跌宕起伏。同时利用极大的偶然性因素构成了层出不穷的反转,考究的配乐也赋予了影片独特的印度风情。电影以男主角的旁白作为开场,“说来话长,咖啡?”的询问恰好符合影片结尾处其与苏菲偶遇的场景,创作者通过倒叙的手法呈现了一份因出轨而变质的“惊喜”,让观众怀揣着忐忑的心情一起解开这件错综复杂的事件的神秘面纱。

“What is life?“”It depends on the liver.”影片一开场就出现了这样一句简单的问答。

“life”中文可译为“生命”或“生活”,“liver”则可译为“肝脏”或“生活者”,截然不同的含义让这句话蕴含了一语双关的效果。关于“生命”和“肝脏”的意义。黑市医生斯瓦米通过血样测试发现出轨少妇西米的肝脏与富商的女儿相匹配,于是影片中医生对同行的阿卡什做出了美好的承诺,并且直接对他说出了“生命是什么,这取决于肝脏”的言论,100万美元的巨大诱惑和重拾光明的希望,这样简单粗暴的翻译可谓是直抒胸臆。

关于“生活”与“生存者”的意义。“生活是什么,取决于生活者本身”,更为简单的理解就是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你。在影片开始阿卡什在独白中为自己伪装成为盲人做出了解释,在他看来如果无法区分日夜,就可以仔细聆听每一种声音,更好地寻找灵感.艺术是艺术家生活的意义所在,生活中的不便是必须为此付出的代价,然而事实却是编造的谎言让阿卡什获得了原本不属于他的同情与帮助,甚至给予了他窥视别人的生活与隐私的机会,利用与欺骗构成了他的日常生活,于是以装瞎为乐的他也真正迈入了无尽的黑暗深渊。兔子与农夫的悬念

影片中最大的悬念设置是关于兔子与农夫对决的情节,首尾呼应的叙事框架形成了一个圆形闭合的整体。

烈日下逮捕猎物的农夫,田地里啃食蔬菜的兔子,一方步步紧逼,一方绝地求生,在阿卡什向苏菲的讲述中西米杀害了医生并且驾车冲向失明的他,千钧一发之际正是这只四处逃窜的兔子扰乱了汽车的行驶方向,西米与汽车付之一炬,他则成为这场利益争夺中唯一全身而退的幸存者。

然而阿卡什口述的故事真的是整个事件的全貌吗?细细琢磨影片,疑点一一出现,在兔子出现的第一个镜头中,它有一只眼睛呈现白色,在仓皇逃窜的过程中更是不小心撞到了农田里的稻草人,这些细节都证明了它的视力存在问题,死里逃生的兔子和处于失明状态下的阿卡什如出一辙,兔头拐杖的特写也就显得别具深意,暗示了他向苏菲讲述的“真相”或许只是即兴编造的谎言。街角一击即中的易拉罐是纯属巧合还是代表了隐于墨镜之后的双眼已无大碍?两年后在欧洲酒吧以盲人身份演奏的他是历尽风波后的寻求本真还是别有用心下的故伎重演?画面在由舒缓到紧张的BGM中戛然而止,那些意味深长的情节则将故事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人类的本性永远倾向于贪婪与自私,谎言和欺骗充斥着阿卡什的生活,悬念与反转充实了影片的血肉,是多番周旋后的幡然醒悟,还是利益驱使下的全员恶人,虽然真相是什么无人知晓,但是人性的恶劣却在一次次的纷争中展露无遗。真假难辨的世界透露着无限的荒唐,开放式的结尾提供了足够的留白和缓冲让观众去思考人物的命运。真相是什么,知道了又会如何?你最想相信的答案就是结局。

1 阅读: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