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菁妈
01
《三十而立》中有一个片段,许幻山和顾佳吵架的时候儿子缩在角落浑身发抖,让观众们都觉得非常的揪心,甚至让很多网友感同身受。
也有妈妈提到自己在和老公吵架的时候,孩子会变得非常的古怪,甚至会吓得哇哇大哭……

黑龙江附一儿童心理咨询中心就提到,有一个一岁的孩子经常习惯性的大哭,甚至哭了之后还全身抽搐惊厥,父母带着孩子去医院看。
医生说孩子生理上没有任何问题,后来建议他到儿童心理咨询中心看一下心理医生,了解到父母带孩子的这些情况就告诉父母,因为父母经常吵架,导致孩子没有安全感出现的应急反应就会大哭,大哭之后孩子会出现惊厥。
所以建议父母们在孩子面前千万不要老是吵架了,要彼此包容,互相理解。

02
有人说再恩爱的夫妻在婚姻中都有过上千次想掐死对方的念头,也都会有过上百次想离婚的想法,所以夫妻之间吵架可以说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有99%的夫妻都经历过吵架,有一些可能就是拌几句嘴,有一些甚至是大吵大闹,甚至把家里面的东西都摔了大打出手,而很多的夫妻在吵架的时候压根就不避讳孩子,甚至在孩子面前也一样的吵闹。
殊不知,父母的争吵会给孩子留下一生的阴影。

广州有个心理学家何日辉就提到自己接诊过的一个女性不婚主义的案例,在对这个患者做深度催眠的时候发现她在小的时候父母经常吵架,导致她内心非常的厌恶婚姻,最终一辈子都不想结婚。

所以父母经常吵架,可能会毁了孩子一生。
网友窒息的童年提到:每次父母吵架,我就躲进洗衣机,现在30岁了听到任何剧烈声音我都会胃酸反流。
网友雨薇的树洞提到:5岁那年躲在衣柜里听到父母摔东西,指甲深深地掐进掌心,现在32岁了,听到摔门声都会浑身发抖。
这种创伤的记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甚至导致他在亲密关系中,只要对方声音稍微大一点点,他就会非常恐慌。

哈佛大学持续20年的追踪研究发现:童年期长期暴露在家庭冲突中的孩子,成年后抑郁发病率是普通人的3.2倍,婚姻失败率高出47%。
而且童年期每周目睹三次以上争吵的孩子,30岁时平均收入要比同龄人低23%,职场抗压能力测评得分仅为正常群体的61%。也就是父母经常吵架真的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会影响孩子以后的一生。
电视剧《小欢喜》中乔英子蜷缩在房间里面,听到父母的争吵,整个人瑟瑟发抖,可以说让无数的观众泪目,父母争吵时孩子有多受伤,这时候具象化了。

第一:空间隔离
父母想要吵架的时候一定要远离孩子,至少要离开孩子视线至少三米之内。
比如说像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陈小春就利用了“暂停冷静法”。

第二:家庭会议
在家庭会议中,家庭成员可以说一说这周自己有什么感觉到不舒服的地方,需要对方怎么支持自己?
比如说妈妈在家庭会议中,我这周工作很忙,家务又很累,我需要一个爱的抱抱,这时候女儿或者说是儿子跟丈夫给妈妈一个爱的抱抱,就让妈妈内心的委屈消弥于无形,也能让妈妈感受到内心充满了力量,家庭的争吵自然能够大大的减少。
第三:情绪转化
比如说家里面有冲突的时候可以画画,这是情绪绘画治疗法,或者是听音乐或者是一家人出去外面运动,这些都能够消靡情绪,都能够让全家人变得阳光灿烂。
父母争吵对孩子来说伤害一生,想让孩子有更幸福的童年,想让孩子能够更健康,更阳光,更温暖,建议父母之间要恩爱和睦。
《请回答1988》中,豹子女士对丈夫和狗焕的唠叨关爱看似普通,却塑造了三个个性非常健全的孩子。
大儿子成为医生之后就说父母吵架后依然会一起吃泡面的场景,让我相信婚姻中没有过不去的坎!

★情商更高
加州大学追踪研究显示:父母关系融洽,孩子的情绪识别能力也要比普通孩子的高出27%。
也就是孩子的情商会更高。
★更容易成为学霸
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院数据表明:家庭和睦的孩子更有安全感,也更容易成为学霸。

★婚姻更幸福
英国剑桥大学研究,父母恩爱的孩子成年后,婚姻满意度比普通群体高39%。
想让孩子以后自卑懦弱,在亲密关系中无法自处,那就吵架吧。想要孩子以后成为学霸暖男,有更幸福的婚姻,那么夫妻一定要和平相处。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