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假带娃”正流行,许多年轻爸妈还不知情,一直以为是隔代亲

大果小果妈妈 2025-04-18 23:42:39

01

有一段时间,我对自己的生活感到非常焦虑。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从大宝出生到现在,我几乎没有回到职场。中间几年,我全职在家,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带孩子上。

看着那些职场妈妈们每天妆容精致、步履从容地出入办公室,再看看自己穿着睡衣围裙,头发凌乱地陪着孩子玩积木、擦鼻涕,心里不是没有落差。

但每次看到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我就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

相比之下,我的朋友梅子选择了另一条路。她家孩子从出生起就是婆婆带的,儿子小浩和我家孩子差不多大,从小我们两家来往密切。

孩子们还不会走路的时候,我们常带他们到附近的小公园玩。

我总会带上爬行垫,让孩子在草地上摸爬滚打,而小浩却只能乖乖坐在童车里。

每次他一准备爬,奶奶就会急忙阻止,说地上太脏,孩子要是爬破皮了怎么办?

结果是,我家孩子九个月就学会爬行,一岁前就迈出了小脚步,而小浩则几乎没爬过,直接跳过了这个关键发育阶段,直到一岁多才由大人牵着学走路。奶奶还觉得这是“捷径”,为此特别得意。

孩子三五岁的时候,正是调皮捣蛋、精力旺盛的年纪。我家儿子四岁时已经能熟练地玩轮滑了,虽然也摔得鼻青脸肿,但越摔越勇,乐在其中。

梅子看到我儿子的“英勇表现”,也赶紧给小浩买了整套轮滑装备。

但几年过去了,小浩一次都没真正玩过。每次刚穿上鞋,奶奶就大叫:“太危险了!他摔了怎么办?我又追不上!”

于是,小浩的童年一直围绕着“安全”两个字展开。奶奶从不让他冒一点点险,大部分时间不是坐在童车里,就是窝在沙发上看电视或玩平板。

现在孩子已经上初中,但看起来却总像个缺乏阳光的小孩。

说话轻声细语,见人不敢直视,甚至举止拘谨。简直就是一朵被精心呵护的“温室花朵”。

很多人羡慕梅子有婆婆帮忙带孩子,可我从来不羡慕。因为我看得太清楚了:那种“看似无微不至”的照顾,其实是一种“隔代溺爱”,是一种对孩子成长的阻碍。

02

“太安全”的环境,限制了孩子的成长

长辈带娃有个最大特点:凡事以安全为重。这无可厚非,孩子确实需要被保护。但如果保护过了头,就会变成限制。

爷爷奶奶怕孩子脏、不让在地上爬,怕磕碰、不让玩滑梯。孩子从小生活在“静态”环境中,失去了锻炼运动能力的关键时期,连探索世界的欲望也会被压抑。

孩子需要在尝试中跌倒,也需要在跌倒后学会重新站起来。

摔倒的膝盖可以结痂,但错过的成长却无法重来。唯有让孩子动起来、敢尝试,他们的身体和心灵才会真正长大。

溺爱无度,让孩子失去独立性

很多老一辈对孙辈的爱,是超出他们当年对自己孩子的。也正因如此,这种“偏心”带来的后果,常常是过度包办和毫无原则的宠溺。

穿衣、吃饭、喝水,凡事亲力亲为,孩子根本没有锻炼自理能力的机会。

孩子哭了,就满足;孩子闹了,就让步。久而久之,孩子变得任性、依赖、不懂礼貌。

这种“隔代宠”,往往一宠就宠坏了。等到父母想重新立规矩,往往为时已晚。

孩子不但不听话,还可能认为爷爷奶奶才是真正“站在自己这边”的人。

我们做父母的,必须明确:爱不是纵容,而是引导。立规矩、讲原则,是对孩子未来负责。

“带”孩子只是表面,实则是为了图省事

还有一种“假带娃”的现象非常普遍。表面看,老人带着孩子,但其实他们并没有真正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

我曾亲眼看见,一个奶奶带孩子去广场,自己跳广场舞,孩子一个人坐在台阶上看手机。晚上灯光昏暗,万一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的孩子跟着奶奶混迹棋牌室,长时间待在烟雾缭绕的环境里,别说教育,连身体健康都成问题。

这不是老人不爱孩子,而是他们真的没有那个精力和方法去做科学的育儿活动。年纪大了,身体吃不消,只希望孩子“别吵”,自己也能歇一会儿。

家有老人带娃,父母不能甩手做“甩锅侠”

很多年轻人因为工作繁忙,把带孩子的责任几乎全部交给老人。但我们要明白,爷爷奶奶只能“帮带”,不能“全包”。

教育孩子,尤其是性格、行为习惯的养成,父母必须亲自参与。哪怕每天只有一两个小时,也要认真陪伴。讲故事、玩游戏、引导孩子解决问题,这些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教育”。

老人可以在生活上给予协助,比如做饭、接送、陪睡,但在原则问题上,父母必须挺身而出。让孩子知道,家里是有“主心骨”的。

做父母的,要引导老人科学带娃

有老人帮忙是福气,我们要心怀感恩。但也不能盲目顺从。对于一些明显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做法,要委婉地沟通,科学地引导。

比如可以告诉奶奶,地面虽然脏,但孩子适当接触细菌,有利于增强免疫力;孩子适当摔倒,有利于学会判断风险、积累经验。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共同制定“带娃原则”:孩子哪些事该自己做,哪些事情必须坚持,哪些底线不能破。只有一致对外,才能不给孩子“钻空子”的机会。

果妈寄语

“隔辈亲”是家庭的温情,也是一种挑战。老人愿意帮忙带孩子,值得感恩。但父母不能放任、不能逃避,更不能假手于人。

养育孩子,从来不是“谁管就行”的事,而是需要我们共同用心参与的过程。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在温暖而有界限的环境中,真正长成自己该有的模样。

互动话题:你家有老人带娃吗?你是如何与老人配合育儿的呢?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故事。

©图源网络|侵删

作者简介:果妈,家庭教育指导师,专注分享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婚姻家庭感悟,欢迎关注。

0 阅读:30

大果小果妈妈

简介:专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解决爸妈育儿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