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很清楚那种“怎么催,孩子就是不动”的感觉,有时候咱们真想发火,但经常被催促的孩子,其实是永远学不会自律的。
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家长的过度控制,反而会削弱孩子的内驱力。
所以如果咱们想要孩子自动自发去学习,还是得先激发他的自驱力才行,不然催一万次也没用。
《自驱型成长》一书也指出:“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取得成功、成绩优异,但唯有孩子的自主动机,才能使这种愿望成为可能”。
那具体如何唤醒孩子的自驱力呢?其实说起来也不难,做好4件事就好啦!
(一)
给孩子自主权,尽量让他自己说了算
《自驱型成长》一书中一再强调,自主权是孩子内驱力的基石,当孩子能对自己的生活做出选择时,他们会感受到“掌控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和做事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所以咱们家长要尽量让孩子“说了算”,慢慢地,孩子在做决策的过程中能锻炼大脑中的前额叶皮质,前额叶皮质更快成熟了,孩子以后做出的决定更理智,不容易被本能控制,也就是更自觉、更自律。
像我家儿子就是这样,他读一年级的时候,我天天晚上都要催他写作业,但他就是不肯写,每次都要拖到不能再拖,才开始动笔写,而且一边哭一边写作业,那段时间特别难熬。
孩子总不高兴,我也经常发脾气。
后来读了《自驱型成长》这本书后,我改变了教育策略,重点培养他的自驱力,而不是事事非要我来掌控了。
我会支持孩子做学习以外的闲事,比如做手工、玩“cosplay”、玩游戏,每天回家先玩再写作业,还是先写作业再玩,都他自己做主。即使他不想写作业,我也不会管。
这样下来,孩子并没有放纵,每天的作业都做完了,而且质量还不错,到了二年级后,他基本是自主完成作业,再没有让我这个妈妈操心过了,成绩也变得越来越好。
只要不是关乎孩子的安全、不是危害公共秩序、不是损害别人利益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尽量让孩子做主。
(二)
让孩子靠自己获得胜任感,家长只需做顾问
孩子没做一件事情之前,肯定会本能地觉得很难,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嘛。
《自驱型成长》这本书中说道:“孩子大脑的发育取决于它是怎么用的,想要激活孩子的前额叶皮质,得靠他自己做主,包括获得胜任力”。
胜任力,包括4个阶段,无意识地无能、有意识地无能、有意识地胜任、无意识地胜任。
我想所有的家长都想孩子至少达到第3个阶段吧,能有意识地胜任某一件事情,比如学习数学,但是如果孩子不靠自己顺利通过其他阶段,家长想太多也没用。
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我们家长要当好顾问,一直在孩子的身后支持和引导他,让他能靠自己的努力学会一个又一个的技能,这才算是孩子真正的本事,不然家长拔苗助长,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沮丧,最终失去了奋斗的动力。
具体怎么做呢?其实就是咱们退让一步就足够了,在孩子做决策的时候,可以给我们有但孩子欠缺的视角和信息,通常孩子能做出明智的决定,因为谁都想要自己变得更优秀嘛。
当然咱们家长当顾问并不轻松,要熬过前面那几个月的时间,后面慢慢地孩子才会变好。
(三)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非批判性接纳孩子
《自驱型成长》指出,家庭应是孩子的“安全港湾”,而非压力源。当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与接纳时,才能勇于尝试并从失败中学习,越学越有劲。
其实家长的压力和焦虑是很容易传给孩子的,我们要争取做孩子的“非焦虑临在”,自己先要处理好压力,过好自己的生活。
然后学会欣赏我们的孩子,不仅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要表现得很高兴,而且要真心实意地爱孩子,不带有任何条件。
孩子成绩好与不好,表现好与不好,我们都要欣赏孩子。
家长要淡定地面对我们的恐惧,比如你担心孩子现在犯下的一个错误,可能会导致未来很严重的后果,让孩子没有幸福的人生。
其实我们回想自己读书的时候,就明白了,担忧的事情很大程度不会发生,即使没有考上好的大学,我们依然能过好这一生,因为人生的容错率很高。
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并且采取非批判性接纳的态度对待他们,当然接受并不等同于纵容,而仅仅是意味着承认孩子身上有不足的地方。
具体要如何做,咱们可以看看下面这张图,经常共读这一段话,很有效,我就经常这样做。
(四)
帮孩子塑造有动力的大脑,触发心流
神经科学界泰斗玛丽安.戴蒙德得出过这样的结论:“当孩子沉浸在最喜欢的游戏中时,他们会高兴得忘记所有烦恼,而伴随这些感受而来的是强烈的内在动机,能够指导与强化他们去努力、学习和追求成就,这种影响也无法以任何其他方式实现。”
我们尽量让孩子沉浸在这种快乐中,就是处于心流中,比如和孩子经常玩一些益智有趣的游戏,玩乐高、拼图,一起运动,做他一切喜欢做的事,这样会频繁触发孩子的心流状态,让孩子的大脑更具有动机和专注力。
教育的本质不是填充知识,而是点燃内心的火种。
正如《自驱型成长》所言:“最好的控制是自我控制,最好的成长是自我成长。”
当孩子从“被推着走”变为“主动奔跑”,他们终将展翅翱翔,拥抱属于自己的广阔人生。
上述许多内容都来自美国威廉.斯蒂克斯鲁德和奈德.约翰逊,一起写的《自驱型成长—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律》这本书,正好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家长们可以好好品读这本书,愿我们一起做不焦虑的妈妈,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