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吼后若有这两种表现,可能是讨好型人格,妈妈别洋洋得意

西红柿妈妈 2025-04-14 21:23:55

孩子懂事,原本我认为是一件好事,但太懂事的孩子,不知道怎么的,总让人很心疼。

直到后来我知道“讨好型人格”这个词后,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过于懂事的孩子,在隐藏和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不是自愿“懂事”的。

01

我有一个同事的女儿小璇,就是如此。

她妈妈总是跟我说:“小璇这丫头从小就很懂事,我吼她一顿,她就不闹着买玩具,也不会乱发脾气了,还经常帮我照顾弟弟。弟弟有时候打她,她都不还手,还会给弟弟呼呼手呢!”

我只能一笑置之,但感觉不太对劲。

后来,同事跑来跟我说,“小璇居然每周都要给好朋友买东西,过年收的几百块压岁钱一个月就用完了。”

同事细问之下,才知道小璇好不容易交到一个好朋友,舍不得好朋友生气,所以只要朋友要求她买的东西,她都会出钱。

同事不知道为什么孩子这么讨好别人,有必要吗?

正好那段时间我学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我就跟同事说:“小璇可能是讨好型人格,而且也并非突然形成的,可能跟从小你们对待她的方式有关。你好好想想,小璇是不是经常讨好你们?”

同事使劲点头,然后我跟她讲了讨好型人格的一些特征,小璇都对上了,她真是后悔死了。

“自从有了弟弟后,我事情多、经常会控制不住脾气,每次吼完她,她都懂事地来哄我,生怕我不要她,原来她是在讨好我……”

我自己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知道吼孩子是许多妈妈控制不住会做的事,偶尔吼几句也没啥,但咱们要尽量少吼孩子。

02

特别是如果孩子被吼完有以下表现,就暗示是讨好型人格了,要立即停止吼,不要傻傻地以为孩子是懂事。

表现一:害怕妈妈生气,不敢哭、更不敢顶嘴,还主动讨好。

通常情况下,孩子在父母面前是不需要隐藏和压抑自己的,会显露出本来的情绪。

像大多数孩子被妈妈骂、被妈妈吼,会生气、顶嘴、难过,有的孩子甚至会撒泼打滚、哭闹不止。

但有些孩子却不敢表现出一点点不开心,只能偷偷掉眼泪,有的孩子甚至会因为害怕父母生气、不要他了,会马上停止哭泣,反过来安慰父母。

他们会说自己错了,会努力改正,即使他们内心并不认为自己完全错误,也会为了让父母高兴而这样做。

这种压抑自己真实情绪,去讨好父母的行为,是讨好型人格的一个重要特征。

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尚且不能做真实的自己,长大后更不可能了,他们会为了迎合他人而压抑自己,一辈子活在别人的阴影下,这是非常痛苦的。

表现二:完全服从父母的安排,不敢有丝毫的违抗。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的自主意识会逐渐增强,与父母意见不统一是正常的现象。

有的孩子遇到父母“吼”“批评”,他们会坚定地说出自己的意见,还会与父母理论,就是要争出一个胜负,这都是正常的操作。

但如果孩子被吼后,无论什么情况都完全按照父母的意思做事,不敢违抗妈妈的意思,那就可能是讨好型人格了。

像我同事就回忆说,小璇刚开始弹钢琴的时候,总是不按照自己的标准,后来她经常吼孩子。

吼几次后,小璇就再也没违背过同事的意愿了,每天放学回家,小璇就雷打不动地坐在钢琴面前练2个小时的琴,中途不敢上厕所。

这不就是妥妥地讨好吗?

当孩子习惯用“讨好”换取安全感,长大后就会变成“老好人”:不敢拒绝同事的加班请求,不敢表达对伴侣的不满,甚至在婚姻里委曲求全,一辈子活得很煎熬,容易抑郁、焦虑。

妈妈们,如果你家孩子有以上两个表现,千万不能再吼孩子,也不能强迫孩子服从你了。

如果你发现娃已经有讨好别人的行为时,要想办法让孩子做回自己。

03

如何让孩子远离“讨好型人格”?

首先,要用爱滋养孩子,让他相信“不讨好”的自己,也值得被爱

作家毕淑敏说过:“我们的生命,不是为了讨别人喜欢而存在的。”

想让孩子摆脱讨好型人格,核心是帮他建立“比较强的自我价值感”,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存在本身,就足够珍贵。

比如我们可以在家里设立一面孩子的成就墙,记录孩子勇敢拒绝别人、不讨好的事迹,并且及时表扬孩子。

还可以一家人玩“接纳缺点”的游戏,各自说出自己的缺点,让孩子明白“即使不完美也没关系”。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父母要经常对孩子说:“我爱你,只因为你是你,而不是因为你听话、你懂事!”

还有,和孩子吵架了,我们可以说:“你刚才和妈妈顶嘴了,虽然我不开心,但我依然爱你”。当孩子确信,不管自己是否讨好,爸爸妈妈都爱他时,他就不会再用“懂事”交换爱了。

其次,咱们要教孩子学会说“不”,敢于拒绝。

孩子讨好别人久了,有时候都不懂拒绝了。

我们得先让孩子学会说“不”,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来培养的。

咱们可以经常和孩子做模拟场景演练,让孩子在训练中,习惯说“不”。

当然也可以具体教孩子如何拒绝别人,比如把“我怕你生气”换成“我不舒服”,别人抢玩具时,让孩子说:“我正在玩这个玩具,你这样抢,我很不开心。”

如果遇到妈妈吼他,可以让孩子说:“妈妈大声说话,我有点害怕,我们可以好好说吗?”孩子这种说,既不攻击别人,又能保护自己,比“讨好”更有力量。

反正咱们要让孩子明白:保护自己的感受,不是自私,而是本能;拒绝别人的不合理要求,不是得罪人,而是尊重自己;真正的友谊,是不需要靠“讨好”来维系的。

我相信照着这样做,终有一天,孩子会明白:他不需要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因为独一无二的自己,值得被世界温柔对待。

3 阅读:683

西红柿妈妈

简介:自媒体育儿达人,两个孩子的妈妈,教你更科学的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