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美,男人脑子里首先蹦出来的词汇就是“美人”,这也就是生物原始本能吧?!
民国才女林徽因最讨厌别人把她当美人,好像女人就没事做一样。上世纪著名作家木心说:“一切出名都是源于误会。”这话用在林徽因身上,恰如其分。
很多人知道林徽因,始于倾国倾城的容貌,陷于对她传奇感情世界的好奇。怎样的女人,能让徐志摩为她离婚,梁思成一生包容,金岳霖终生不娶?这不能说完全捏造,但误会远远大于真相。

少年林徽因▲
说到林徽因大概没有人不知道。当年北平城“太太的客厅”名满天下,堪称是“京派”的大本营。
林徽因本名林徽音,早年随父游历欧洲时结识了来英留学的徐志摩,开始对新诗产生浓厚兴趣。一九三一年,林徽因以“徽音”为笔名发表了她的第一首诗《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以后几年,她连续在《新月》、天津《大公报》、《文学杂志》等报刊发表了几十篇作品。出版的作品集包括剧本《梅真同他们》和《林徽因诗集》等。

林徽因照片▲
美国历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夫人费慰梅说林徽因“美貌、活泼、可爱,和任何人在一起总是成为中心人物”。
这精准概括了林徽因的个人魅力和文学影响力。或许与林徽因自身的家庭背景和个人兴趣有关,林徽因对“美”有一种超乎常人的敏感。她的小说《钟绿》就可以说是一篇记录和感叹“美”的小说。小说一开头就说:“钟绿是我记忆中第一个美人”,这个美人在作品中一直是个悬念,“我”总是在别人的叙述中获得美人“钟绿”的消息,通过别人的介绍,“我”知道了钟绿的“好看”、“傲慢潇洒”、“纯朴”、“天真”和“古典”。终于,“我”有机会和“钟绿”同住一晚,和她有了直接的接触。面对钟绿的美丽,“我”不禁发出了“钟绿你长得实在太美了”的惊叹。然而,这样一个从肉体到灵魂都美丽无比的女性,却迭遭不幸:先是爱人在结婚前一星期骤然死去,后来她自己也“死在一条帆船上”。钟绿的人生,不禁令“我”“有点儿迷信预兆。美人自古薄命的话,更好像有了凭据”──而小说开头“我”幼时听到的一个美人故事,也与“红颜薄命”相关,于是,“好像美人一生总是不幸的居多”在小说中就有了首尾呼应。

林徽因小说《钟绿》▲
林徽因也写了关于莲花的美,笔者感觉也是将莲花的境界写到了极致,令人惊叹不已,她的生花妙笔写出了《莲灯》小文,将莲花的另一种无私奉献的美写尽,文字如下: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枝点亮的蜡,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不怕它只是我个人的莲灯,照不见前后崎岖的人生——浮沉它依附着人海的浪涛,明暗自成了它内心的秘奥。单是那光一闪花一朵——像一叶轻舸驶出了江河——宛转它飘随命运的波涌,等候那阵阵风向远处推送。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

《莲灯》插画▲
世上有过多人都写过莲花,无一不是赞叹莲花的圣洁美。
而再怎么写,都无法突破周敦颐的《爱莲说》其中的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以说莲花写到周敦颐这种境界已经是极致了,从北宋至今都无人超越过。

周敦颐的《爱莲说》▲
民国时期四大美女之一的林徽因,也写了关于莲花的,个人感觉也是将莲花的境界写到了极致,令人惊叹不已。
如莲花正中擎出一枝点亮的蜡,只需要一剪光,林徽因就能让“莲花”骄傲的捧出更加辉煌。这是多么自信的力量与美?能将蜡烛与莲花连接在一起写,也是一种极致美。就如莲花灯一般,照亮了黑夜长河。莲花的圣洁,蜡烛的无私。无疑是将美与无私结合,烘托出另一种莲花境界美。

少女时期的林徽因▲
林徽因曾说:美,是对女人最低级的评价!
16岁的林徽因写分手信给徐志摩:“我降下了帆,拒绝大海的诱惑,逃避那浪涛的拍打……”很多女人一辈子都绕不开一个“情”字,林徽因16岁就爱得起,放得下。但其实还是忘不掉。忘不掉,又不能在一起,就把所有想对他说又不能对他说的话,都写在文字里。

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
徐志摩为林徽因写过很多诗,感情最凄美的一首是《偶然》:
“……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林徽因也写了一首《那一晚》来回应: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 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 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 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 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
后来,徐志摩和林徽因各自拥有自己的幸福,他们还能以朋友相称,以知己的名义相互关怀。

林徽因(左)、泰戈尔(中)、徐志摩(右)▲
1931年,徐志摩坠机而亡、入土为安。1932年,林徽因路过徐志摩的家乡,百感交集,写下了诗歌《别丢掉》:
“一样是月明,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有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 你问黑夜要回, 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 有那回音!”
2017年初,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参加《朗读者》,别的不读,就要读林徽因的《别丢掉》,90岁的人了,还读得像一个脸红紧张的初恋少年。
因为林徽因写的这种相爱又没能在一起的感情,让人持久共鸣。

林徽因的思念▲
初恋像康桥的彩虹,瞬间即逝,初恋教给她的创作能力,却成了一辈子的坚持。
西方有句谚语:“生命给你一个柠檬,你却把它榨成柠檬汁。”化苦为甜,是一种境界。但像林徽因这样,坦然接过柠檬,而只把当做生命大盘上的装饰,爱过走过最后放过,初恋结痂却升华为艺术灵感,是更上一层楼......

已为人妻的林徽因▲
林徽因一生对“美”的关注和记录使她的小说与同时代的女作家比起来,具有了一种超越人类本能的精神升华:
即林徽因对女性的关注和思考,重点不在女性的现实处境而在女性的“美”和“美”的“结局”──想来这与她自己“美”密切相关吧。
《赞林徽因▪七律》——佚名
才情绝代绽芳华,妙笔生花绘锦霞。
诗意玲珑惊世梦,风姿绰约醉天涯。
古建探寻心未改,文思涌溢韵无邪。
传奇女子千秋颂,风采依然映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