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明仁宗朱高炽的皇后,她是一位贤德聪慧且能力超凡的皇后,她一生历经五朝,辅佐过三代君主,她的贤德及处事能力令人敬佩,被后人称为女中尧舜。

1、
张皇后是河南永城县人,她的父亲张麒是兵马副指挥,母亲仝氏贤惠温婉。张皇后兄弟姊妹较多,上有三个哥哥,下有两个妹妹。她自幼聪颖伶俐,性格开朗,做事得体且周密细致。
张氏是朱高炽的原配夫人,在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高炽被立为燕王世子时张氏也被封为燕世子妃。张氏孝谨温顺,侍奉成祖夫妇尽心周到,所以很得成祖与徐皇后的欢心。
朱高炽好学有礼,生性仁厚,但因身体过于肥胖不善骑射,明成祖并不喜欢这个儿子,而是喜欢英勇善战,行事机敏的次子朱高煦,所以几次想废太子另立次子,但徐皇后和大臣们一直在阻拦。
朱高炽没有被废并登基为帝,这里面也有张氏的功劳。

张氏做事谨慎,言行极为得体。她对父皇母后恭敬有礼,极为孝顺。明成祖对这位儿媳妇称赞有加。徐皇后在内心也是由衷的喜欢这个儿媳妇。朱高炽与张氏所生的长子朱瞻基从小聪明伶俐又好学识礼也深受明成祖宠爱。
有这么好的儿媳和孙子,明成祖为了这些原因,才没有废太子。
2、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朱棣去世,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张氏被册封为皇后。朱高炽在朝政上的事也同张皇后探讨,所以一切政事张皇后均都知晓。
明仁宗继位后勤勤恳恳终日忙于政事,身体本来就不好的他,加上日夜操劳更是吃不消,所以在位不足一年便病逝了,那一年他才四十八岁。
明仁宗去世后,太子朱瞻基于宣德元年(1426年)即位,是为明宣宗,尊母亲张皇后为皇太后。明宣宗对母亲极为孝顺,每日请安问候。若是张太后参加宴会或是外出游览宣宗必侍奉于母亲身旁。凡四方所进贡的物品宣宗总要先奉送给母亲。宣宗对母亲的照顾可谓是无微不至。

朝政要事大多请张太后定夺,太后处理事情总是细致周密合规合距,朝中大臣无不敬重。当时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国内一派祥和安泰。
张太后,对直言进谏的忠贤之臣厚爱有加并委以重任。对外戚却很严格,虽然自己的弟第张升为人谦和做事谨慎,但张太后并不安排他重要的职位,且不许他参议国家大事。
张太后还是一位慈爱和善的长辈,她对后宫内的妃嫔也是关爱有加。在后宫的嫔妃中,宣宗尤其宠爱孙贵妃,为此将皇后废除改立孙贵妃为皇后。
皇后胡氏没有过错却被废除,太后怜悯她,对她一直非常照顾,且常常召她到清宁宫聊天。若是安排宴席时也让胡氏的位次居于孙皇后之上。
3、
本以在儿子宣宗的治理下,国家安定,海内祥和,自己可以享享清福了,但不幸的是333宣德九年(1435年),时年只有三十八岁的宣宗却丢下母亲撒手人寰。此时的皇太子朱祁镇才九岁。

儿子去世,张太后心如刀割,悲伤欲绝,恰在这个当口宫中却传言将立襄王朱瞻墡为皇帝的流言。张氏听闻立马召集内阁大臣到乾清宫,指着皇太子朱祁镇说道:这就是新天子。听了张太后的话,群臣立刻跪拜高呼万岁,至此流言方才平息。
朱祁镇即位是为明英宗,尊张氏为太皇太后。皇帝年龄尚小所以遵宣宗遗诏,朝中所有大事均由张太皇太后定夺。
此时众大臣请求张氏垂帘听政,张氏却拒绝了,她不想破坏祖宗之法,要求将一切不急的事务全部废止,让贤德有能力的大臣时时辅佐勉励皇帝向前人学习。
为了让朱祁镇能成为一位不负众望的好皇帝,张氏特意召集朝中位高权重且资历最老的五位大臣英国公张辅和杨士奇、杨荣、杨溥及礼部尚书胡濙,特意向他们交代,让他们同心协力,共同辅佐皇帝,维护国家安定。
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张氏崩逝。在遗诏中她勉励诸大臣专心辅助英宗治理国家实行仁政,语气十分诚恳。
十二月,张氏与仁宗合葬于献陵,附祭于太庙。

张氏明仁宗朱高炽元配,明宣宗朱瞻基的母亲,明英宗朱祁镇的祖母,她一生辅佐三代君王,并经常提示帝王亲近贤臣远离小人,多听忠言,体恤百姓疾苦。她是明朝著名的贤后,被后人称为女中尧舜,她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值得后世铭记,值得彪炳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