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赵老板虽已口头答应尽快将拖欠的30多万元欠债通过银行转账转给郭淑芬,但因当时网络滞后以及诸多因素,钱是不会很快到账的,加上又担心赵老板耍什么花招只说不行动,为此,杨芳全让赵海安三天两头打电话催促赵老板抓紧时间准备货源,货到款清,不拖不欠。

并告诉赵老板若在半个月的时间内先送50套小叶紫檀红木组合家具给他们,他们将会一次性给赵老板付清150套红木家具的钱,赵海安的这一承诺,对贪婪的赵老板来说,是有着抵挡不住的诱惑力的。
加上对方的合伙人,又是经济实力雄厚的房地产开发商,再加上赵海安的特殊身份,城建局的副局长,这令赵老板一家人对这笔生意的成功是坚信不疑的。
为此,赵老板就三番五次地打电话给郭淑芬,而郭淑芬按杨芳全的事先嘱,告诉赵老板如果不把此前欠下的30多万块钱的债务还了,她是不会再派车送一件货到赵老板的店铺里。
而郭淑芬之所以这么有底气,是杨芳全在电话上已告诉郭淑芬,赵海安和房地产开发商的人,已事先对赵老板声明,且已写进了合同,他们只认“丽芬牌”系列红木家具的,别的牌子不可代替。
为此,这就让赵老板一时没有别的选择,但一心想发一笔大财的赵老板,只能寄望在郭淑芬的木器加工厂了。
于是,赵老板全家人就开始四处筹钱,争取能早一天将欠下的30多万块钱的债还给郭淑芬。
30多万对今天的企业家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90年代经营企业的人来说,那可绝对不是一笔小数字。而此前,赵老板将拖欠郭淑芬他们厂的钱,全部投资到了他的两个儿的厂里了。
尽管赵老板已在电话上,再三告诉郭淑芬他会很快还清债务,但在赵老板还没有真正将他所欠的债务,全部转到郭淑芬的账上之前,郭淑芬是不会答应送货给他的。
为预防中途出别的什么问题,杨芳全是已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在未收回所有的债务之前,他是不会离开赵老板的二儿子赵文的抛光厂的。
经过几天打磨抛光技术的练习,杨芳全的打磨抛光技术也渐渐得以提高,亦能顺利地加工出比较合格的产品,每天除扣过饭钱和消耗的麻轮、手套、以及蜡钱外,他每天可净赚5至8元了。
尽管他明白,他账面上的这点钱,到时候能不能顺利拿到手还是两可,但杨芳全心里仍有一种成就感,因为这是他真正的打工经历。
而杨芳每天的消费都在30块钱以,光住在招待所每晚的房费都要12元,另外,每晚在招待所对面的小型川菜馆里的消费在10元上下,外加电话费。
不几天,杨芳全就和厂里的工人们熟悉了,对彼此的个性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由于杨芳全的心态和目的与大家不同,所以杨芳全干工时就不那么拼命,他晚上不加班,有什么好干一点的工件,他也不会去和员工们抢工件。
赵文打磨抛光厂,当时主要加工打磨本县一家国营五金厂生产加工的不锈钢钗,但时不时也会接一些圆型的不锈钢产品,如不锈钢碗,壶、盆等餐具回来加工。而一些圆型工件相对比较容易一些。
一晃,就到了这个月发工资的日子。
胡宝山也在发工资的前一天黄昏时分回到了厂里,也就是在杨芳全下班冲过凉准备跑回县城招待所那个时间回来的。
杨芳全这天跑出厂不远,就与胡宝山迎头相遇。
一见面,胡宝山就亲热地从他背的篮帆布包里,掏出一个蒸熟的大红薯和一个煮熟的玉米棒递到杨芳全手里,杨芳全笑着将红薯和玉米棒又塞回胡宝山的帆布包里,说他现在回去要跑步,不方便带在身上,他明天来上班之后,再吃。
胡宝山说也好。
接下来杨芳全与胡宝山聊了几句,胡宝山告诉杨芳全他母亲的病已稳定了,他这次回去给他母亲买了不少降压的新药,他原想在家里再住几天陪陪母亲,可不行,因为翌日厂里就要发工资了,他不得不回厂。
杨芳全点点头,表示他能理解。
随后,杨芳全抬手胡宝山的肩膀上拍了拍,笑问:“这次回来搭车,有没有遇到上次打你的那几个贼?”
胡宝山说:“远远看到了他们的那辆车,但我没有过去,我今后不会再搭他们的车了。”
杨芳全说:“你现在先回厂里,等我忙完手头里的一些事后,再找机会教训他们……”
此时的胡宝山,仍误以为杨芳全只不过是为安慰他随便说说而已。
等胡宝山朝厂里走去,杨芳全这才深吸一口气,撒腿就跑,他一口气跑进了县城,吃过饭洗澡后,正在考虑要不要打个电话给郭淑芬,询问一下有没有收到张老板的转账时,电话就“叮叮当当"地响了,杨芳全忙将手中的香烟捻灭,上前抓起电话接听,是郭淑芬打给他的,郭淑芬在电话上,高兴地告诉他,说今天下午两点半,她收到了张老板一笔18万元的还款汇票,现还剩下12万多。
杨芳全高兴地说:“淑芬姐,你不要慌,你要沉住气噢!如果赵老板打电话问你收到钱没有,你就如实告诉他收到了,这几天就派人去采购相关木材,但收不到剩下的12万多块钱的欠款,仍然不会送一件货给他,厂里目前存有一部分货,但不夠他要的,他目前虽给了一部分钱,但这钱不是他给的订货押金,是他欠咱的旧债噢,是他早该还给咱的钱……”
郭淑芬等杨芳全说完,说:“芳全呀!这事我清楚,还需要你在电话上教你姐我怎么做嘛?另外,我想问你什么时间回来……”
杨芳全笑说:“我得过一段时间才能回来,起码要等张老板将剩下的12万多块钱全部转到咱的账之后我才能回来噢!麻烦你把我外甥和我外甥女照顾好噢……”
郭淑芬说杨芳全的二婶将两娃照顾的很好,前几天她还以家长的身份到学校参加了外甥王钢铃的家长会……”
杨芳全与郭淑芬俩人在电话上聊了近一个多钟,才放下电话,杨芳全原还想问这几天那个此前总是打电话给他的女子,还有没有再打电话给他,可看郭淑芬没有主动提说,就放弃了。
放下电话,杨芳全因心里比较高兴,就又有了喝几杯的欲望,此时已快晚上8点了,正是各饭店顾客比较多的时间,他站到三楼阳台上朝马路对面的那家小型川菜馆一看,发现川菜馆已坐满了顾客。
于是,他下楼到一家卤菜店,买了半斤猪头肉,半只烧鸡,又买了一瓶“西凤酒"拎回招待所的房间,自斟自饮。
几杯酒喝下肚后,杨芳全就又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过往他与刘菊英、周姨在一起生污的幸福时光。

为此,杨芳全决定忙完眼下的这些事后,他虽不方便再去刘菊英的家里,就抽时间去一趟家乡市北郊周姨的家里,从周姨的嘴里打听一下刘菊英的近况,以便稀释自己心里那股对刘菊英浓到化不开的牵挂和思念。
想着、吃着、喝着、就有泪悄无声息地从杨芳全的眼角滑落。
此时的杨芳全,太希望自己心仪的红颜知己刘菊英,能在自己的身边,能与他分享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能在让他头疼的事上,为他出谋划策,他就像是一个长年生活在江边的纤夫,为了生活,他不得不绷紧肩头的纤绳,在江河逆流的滩头上,和一帮穷兄弟们,弓着腰垂下头,紧难而固执地朝前迈进着。
这时,有一只温暖的手,突然搭在了他肩头的纤绳上,为他默默地喊起了号子,让他的浑身,一下子充满了勇气和力量。
可这一切,目前对他杨芳全来说,都是遥不习及的梦想。
平时,只能喝半斤白酒的杨芳全,这晚喝光了一整瓶西凤酒。
眼前的灯,一桌一椅,以及头顶呼呼旋转的风扇,都在他眼前旋转起来,就像他这几天在干打磨抛光时的那飞速旋转的砂轮和布轮,快得让他目不暇接,习习的秋风从窗口吹了进来。眼睛透过窗棂,发现天空闪烁的群星,犹如无数只在飞来舞去的荧火虫,人在他乡,不胜酒力的杨芳全,终于含泪闭上了他那双沉重的眼皮……
当杨芳全一觉睡醒,已是翌日晨9点,他上班迟到了,他揉揉眼睛,到浴室洗漱后,然后,连早餐也顾不上吃,就到招待所的后院,推出自己的已放置多日的自行车,出了招待所大门,朝东狂奔而去。
这是杨芳全自从离开刘菊英她家之后,第一次未能按时起床,自然也就无法按平时那般一样,先到招待所的四楼楼顶练拳习武,然后下楼跑步到厂里再吃早餐。实话说,在吃早餐上,杨芳全绝对没有让老板占便宜,杨芳全每餐的早餐,要吃5个白面馒头,两大碗玉米粥或两碗小米稀饭,以及一小碗凉拌小菜。
8毛钱一餐饭,对杨芳全来说已足够本了。
话说这天,感觉已严重迟到的杨芳全汗流浃背地赶到厂门口,却听不到从厂内车间里传出打磨抛光机“嗡嗡”的轰鸣声,只见一帮工友吃过早餐后,没有换上平时穿的那身脏兮兮黑乌乌的工服上班,而是在宿舍里“叽叽喳喳”地谈论着什么?
这让杨芳全一时甚是不解。杨芳全将自行车推到办公室旁边的大槐树下撑好,就朝伙房走去,他要先吃饱肚子,再去打听今天大家为什么不上班的事儿。
这时,胡宝山看到了他,忙从宿舍里跑过来,尾随杨芳全来到饭堂,表情是一种神秘兮兮的样儿,凑近杨芳全,小声说:“兄弟呀!今天大家罢工了。”
“为啥罢工?”杨芳全一时有点百思不得其解。
胡宝山说你先吃饭,你吃饱喝好,再去看一下老板贴在前面黑板报上的布告就明白了,杨芳全没有再说什么,就打了一碗因打得比较晚而变得有点粘稠的玉米粥,拿了几个馒头和一小碗凉拌剩菜,决定先吃饱再说。
杨芳全吃饱喝足之后,在胡宝山的带领下,看了看贴在厂院中间黑板报上的红纸黑字的布告后,这才明白了工人们突然罢工的原因,布告上是这样写道,各位工友大家好,因供货甲方突然降价,为此,原每支不锈钢钗的工价从原一元八角,降至一元五角,望大家能于以理解支持,下午两点发工资,明天放假休息一天。
看了这张布告,杨芳全也就明白了员工们此次突然罢工是不满工价被降价的原因。
而此时,老板正赵文正蹲在不远处抽烟,时不时瞅一眼杨芳全和胡宝山。
杨芳全小声对胡宝山说:“胡哥,你听我说,你不要看老板,你马上回宿舍,换上工服,劝大家先开工,让大家按老板降价后的工价先把工资领了,预防随后一分钱的工资都领不到,接下来,我们再去找劳动管理部门……”
听杨芳全这么说,胡宝山一下子明白了,就忙回到宿舍和及他的工友进行沟通,而杨芳全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儿,抬手和老板赵文打了一声招呼,就回到宿舍换上脏兮兮的工服,独自一人开工,杨芳全此时干的还是他昨天还没有干完的工件。
杨芳全的这一举动,让老板赵文甚是感动,赵文到车间给杨芳全敬上一支烟,假猩猩地说了他给工人降工价的原因,在杨芳全的打磨抛光机发出“嗡嗡”的轰鸣声不久,原准备罢工的工人们三三两两换上工服开工了。

那么接下来的故事该如何发展呢?欢迎各位读者朋在,针对杨芳全的个性,对该故事做一合理而科学的推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