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妈谈育儿
父母对孩子而言,都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妈妈的角色爸爸替代不了,爸爸的角色妈妈也无法复制
唯一能把孩子教育好的方法,就是父母各守其职、各自发挥出各自角色的优势,然后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长
认识一位妈妈,她本身就已经很优秀了,和儿女的关系也到出门逛街都要手拉着手
在那种养个孩子就跟交个朋友一样轻松的情况下,兰妈认为哪怕孩子爸爸不在身边,妈妈也能一个顶俩地独当一面
没想到,育儿关系已经那么好了,妈妈还带领着儿女们遇到一点小事就求助爸爸
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女儿争取到学校朗诵主持人的机会,回家后又有些泄气,担心会影响发挥,她便自告奋勇成为女儿的主持人搭档,然后还求助性地拉着爸爸当她们的观众
不得不说,爸爸也特别给力
每当母女俩朗诵一片段时,他都热情地鼓掌,然后再拉满情绪地说:“哇塞,谁家的姑娘呀,那么优秀,谁家的媳妇儿呀,美丽又有才华”
而在一番吹捧和情绪价值拉满情况下,母女俩声音越来越洪亮,彼此之间配合也是无缝衔接地带入情感
听完这些,兰妈更加确信了教育需要爸爸妈妈共同参与这件事的重要性
是的,爸爸的角色,妈妈概括不了,妈妈的角色,爸爸也无法复制代替,能做的也是各司其职地把各自角色做到尽善尽美
在这里,兰妈就要分享一个教育的黄金公式了:严妈妈+暖爸爸=孩子幸福成长01
妈妈再伟大
也要一个称职的爸爸
听过一句话:“妈妈所有的伟大,都抵不上有一个称职的爸爸”
讲真的,爸爸一直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也有种特别力量
有个朋友,她曾经就说过一句话给兰妈感触很深:
“妈妈天天骂我,转头就忘记了,可爸爸骂我,那我能写一篇小作文述说委屈,看来亲生、和亲自生的,确实是不一样的”
这番话,听上去或许是在阐述爸爸、和妈妈的不同,可同时也反馈了父亲这个角色在孩子心中的活动:缺乏安全感
有一个喜欢画画的男孩,他画了一幅有关爸爸的作品,可画里的爸爸却“没有手”
刚开始的时候还以为是孩子大意忘记了,可后来和男孩聊天时才知道,原来男孩是故意不给爸爸画手的,原因是在男孩的记忆中,他的爸爸就像是一团模糊影子,看不清五官容貌、抓也抓不住
这个例子给我的感触就很深,一个连爸爸长什么样子都记不清楚的孩子,心中又能有多少安全感呢
认识一个妈妈,特别了不起,一个人手把手把两个孩子带到大,全程没有一个人帮忙
最让人敬佩的,还是她一手抓娃、一手抓事业了,每天忙起来甚至连吃饭都要争分夺秒
本以为,妈妈如此伟大又厉害,教育出来的孩子一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可结果呢,家庭事业两兼顾的过度疲劳下,妈妈很快患上了严重的精神抑郁
她一方面希望孩子快乐成长,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和成长空间,另一方面又为孩子的未来焦躁得睡不着觉,一想到那里又爬起来嚷嚷,指责孩子不好好学习,甚至还语言负面地制造焦虑说:“你现在不好好读书,以后连扫大街的资格都没有”
于是,原本还井井有条的家庭,一瞬间就变得鸡飞狗跳,孩子又哭又闹地指责妈妈不爱他们,妈妈也被气得离家出走
而远在外地打工的爸爸知道这些后,第一时间就是安抚妈妈情绪
等到两个人解开心结后,爸爸也深刻地意识到妈妈身上的焦虑均是源自于一个人承担的东西太多
为了守护那个家,爸爸毅然决定辞掉工作,然后回到老家干起了早出晚归的搬运工作
虽然这份工作比城市的工作还要累得多,但每天回家就可以看到妻儿,一家人有说有笑的一幕也慢慢治愈了妈妈的焦虑、更让孩子有了明显的恋家和归属感
所以,再伟大、再能干的妈妈,都代替不了爸爸的角色,教育孩子也从来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儿
只有父母共同努力,发挥出角色的重要,孩子才能在有爱的环境下成长得更幸福充盈
02
爸爸不作为
会生产出焦虑的妈妈
相信吗?家里若有一个不作为的爸爸,那真的会一步步把妈妈逼疯
认识一个妈妈,在我的印象中她是温柔贤惠的代表,不管什么时候遇到她,都给人一种大家闺秀般的既视感
本以为这样的性格,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少家庭纷争、教育情绪,可再温柔的性格也有发威、心寒意冷的那一天
就在上周日那天,因为婆媳矛盾争吵几句,她负气离家出走了
刚开始的时候,她本来是打算在外面清净一会儿、好调解情绪
可看到手机上蹦出的消息:“你是多么通情达理的人,赶紧回去”
电话里又传出:“多大的事,谁家没有争吵矛盾,谁家婆媳之间不争吵一句”的声音时
她抹了抹眼泪,然后默默地把手机关机,一个人游荡在大街小巷,也不知道走了多久,实在是走累走不动了,就椅座在公园的凳子上忍不住掉眼泪
也不知道哭了多久,心情沉淀了多久,她终于打开手机,然后给丈夫发去了“我们离婚”的消息
丈夫那边也很快打来电话,甚至还用诧异、不能理解的声音去责怪说:“不是婆媳之间的矛盾吗?什么时候变成我的问题了”
一瞬间,妈妈只觉得身心疲惫,然后说:
“那我举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两个孩子需要辅导作业的时候,我让你教一个、我教一个,那时候我就是在求助你,而你呢,每次都说这活儿你干不了,这还只是小学一年级的题目,你说你不会,你觉得我相信吗”
“再拿眼前近一点的说,和你的妈妈发生争吵,我负气离开,你有什么作为吗?并没有,你每天照旧上班,下班还跑去和同事吃饭,所有的事情我一个人经历、一个人承担,再到一个人去消化一切”
“所以,请问我结婚的意义在哪里?难道就是为了吃苦、渡劫的吗”
讲真的,同为妈妈,我完成能理解这位妈妈的崩溃、与无助
如果不是真的累了、心死了,怎么会舍得抛下孩子一门心思要和丈夫一家断得干干净净呢
说白了,还是那个家给她的伤害太深、痛苦太多了,才会从内心排斥,多一秒都不愿意深处其中了
这就是所谓的“丈夫缺席,就会生产出一个焦虑的妈妈”
而在这场家庭矛盾中,始终最悲哀的莫过于“父母犯错,却让无辜孩子买单”
是呀,一个家庭中如果有一个缺席、又不作为的爸爸,真的会一步步把家里面的妈妈逼疯
出生16天早产女婴被抛下人行路的新闻,曾轰动一时
兰妈暂且不论女婴妈妈的行迹,但从母性的角度来说,疯狂举止背后必然有着无法承受的精神折磨
据后面消息透露,妈妈是因为产后抑郁,再加上女儿出生后一直体重太轻又喝不进奶水,在焦虑中还多次向丈夫求助,最后都没有得到安慰和重视
在一次次的冷漠、无助、还有崩溃下,最终才做出了疯狂的行为
所以,爸爸在家庭中有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定位,爸爸能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家庭纷争调解,妈妈才不会在孤立无援中一次一次崩溃,最后走向绝路
孩子的成长、包括经常挂在嘴边的“家和万事兴”,也是如此
没有偏方,只有先有负责人的好爸爸,才后有温柔从容的妈妈,然后共同孕育出勃勃生机的幸福和谐家庭
03
妈妈全方位
会剪断孩子飞翔翅膀
如果说爸爸缺席会摧毁孩子获得幸福的感知能力,那妈妈全方位的包办亦是会剪断孩子飞翔的翅膀
听朋友所说,有一个男孩,八岁了
和他聊天时,他上来就自爆:“我的爸爸妈妈很爱我,家里面什么活儿都不用我做”
原来,男孩在家里就是过着典型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从早上伸手穿衣服、到后面洗脸刷牙、吃饭背书包上学,整个过程都是妈妈在一手操办
男孩要做的,就是重复伸手、和张嘴巴这两个动作
久而久之,全方位的包办,也导致男孩如今都八岁了还连喝个酸奶都洒自己一身
对此,男孩爸爸也一直很担忧,他觉得孩子就应该要学会独立自主,而妈妈却认为:“没有必要去刻意改变什么,孩子长大自然而然就自己会了”
于是,妈妈的过度细心、和全方位包办,就逐渐养出了一个“事事喊妈”的白眼狼性格儿子
比较典型的例子,男孩以前都是妈妈手把手穿衣喂饭
现在八岁了,孩子喊妈喂饭,妈妈说“那么大了,还要喂饭,真丢人”时,男孩当场暴怒,气得把碗扔在地上泄愤
妈妈斥责男孩行为,男孩觉得妈妈不爱他了,甚至还说出很多恶毒伤人的话
最严重的一次,就因为妈妈控制零花钱,没有满足他要买玩具的心愿,男孩就对妈妈拳打脚踢,甚至口吐恶言地说:“你不是我妈妈,我妈妈是奶奶,你为什么不去上班?你赶紧去上班呀,待在家里干什么”
一番话下来,把妈妈气得抱头痛哭,她不明白为什么掏心掏肺养大的孩子,到最后竟然养成了一个仇人
事实上,这就是所谓的过度养育
当妈妈全方位包办孩子的一切,看似是在替孩子扫清成长路上的障碍,实际只会让孩子过度依赖他人而变得越来越软弱,直到因为缺乏自主能力而永远无法长大
所以,最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最好的爱,应该是父母都能各司其职
父爱不缺席,给予孩子家庭高质量的陪伴,母亲幸福柔和,也让家里时刻充盈着幸福的欢声笑语
这种以身作则的影响力,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定海神针,也相当于给孩子插上了自由飞翔的双翅-安全感
04
孩子安全感
是来自父母共同守护
心理专家曾奇峰老师曾说过:“教育孩子没有捷径,只有负责的父亲,才能抚养出健康而内心富裕的孩子”
确实如此,孩子的每一次成长,都应该是一次又一次美丽的盛典,父亲和母亲也是孩子生命中至关重要的影响偏方
认识一位爸爸,她的妻子温柔贤惠,儿子女儿还是班上出类拔萃的尖子生
每次谈及妻子儿女时,都能明显感受到他眼眸里流露出的幸福与骄傲
本以为,这就是优秀家庭所映射出的模子
可结果呢,妻子的温柔幸福,还有儿女的优秀上进,竟然是源自于他从不缺席父爱的高质量陪伴
听爸爸说,他每天早出晚归,有时候忙碌起来连吃口饭都觉得疲惫,可每次看到妻子和儿女时他都会拉满情绪价值
妻子心情不好,他就想尽办法让妻子开怀大笑
孩子说学习太难,他就每天下班回家后抽空陪孩子学习,哪怕手里的工作太多,也会暂时推掉工作先陪孩子解决学习的困难
他们会一起上网查资料、问老师,还会去图书馆验证书中所讨论的知识点
平时如果还有一些时间,也从来不会掏出手机刷视频、玩游戏,而是带着儿女散散步、打羽毛球、玩篮球、画画...
所以,好的家庭氛围,一定是爸爸不缺席,母爱不越界,然后孩子才能生长得独立出色
如果不知道如何做好这点,建议大家记好一个教育好孩子的黄金公式:严妈妈+暖爸爸=孩子幸福成长
其中,严妈妈要做的:
1、放手让孩子长大
2、该立规矩的时候不要心软,说好了每天晚上21:00前睡觉,那到点就要收拾好上床
3、遇到孩子管不好的时候别生气,让爸爸参与进来,换一个人管教,妈妈就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调解好自己的情绪
暖爸爸要做的:
1、孩子管不好的时候别推给妈妈,因为爸爸若管不好,妈妈也不例外
2、妈妈情绪太差的时候不要埋怨,温柔地抱一抱,然后说一声:“亲爱的,辛苦了”,孩子见到后也会从内心觉得妈妈辛苦了
3、孩子淘气的时候别发脾气,深呼吸几秒后,蹲下身子对孩子说句:“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可以和爸爸讲一讲吗”
4、定期组织家庭旅行,如果还有改变不了的疲惫、卸不掉的压力,那就交给能舒缓情绪的一路风景吧
那么,关于教育的黄金公式是“严妈妈+暖爸爸=孩子幸福成长”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