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孩子一定要警惕“羊群效应”,不盲目从众,才能成为领头羊

兰妈谈育儿 2025-04-18 17:27:30

文/兰妈谈育儿

认知元代码中有这样一句话:“99%的人都在被羊群操控,你的选择真的是你自己的吗”

看完这句话,兰妈辗转反侧了好几晚无法踏实安眠

不瞒大家,自己目前也正在经历这样的焦虑

前段时间,因为一些家庭矛盾产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兰妈也一气之下跑到相邻的另一座城市清净几天

本来情绪已经消化得差不多,也打算家和万事兴地回到家里继续过好日子

可这个时候外界的各种声音就来了

婆婆说:“赶紧回来,家里孩子还等着你呢”

公公说:“谁家婆媳之间没有争吵,自己的家务事,不要拿出去让外人知道”

小姑子说:“爱回来不回来,不回来拉倒”

...

一瞬间,本来已经舒缓的情绪再次上了头,心情抑郁地过不去那个坎儿,特别看到有些妈妈把孩子留在老家,她们在外面过得潇洒自在时,脑子里瞬间浮现“我要离婚,我要自由”八个大字

当然了,一时的情绪认知,也间接导致家庭矛盾继续上升

直到争吵越来越激烈,甚至到了已经决定离婚的地步时,闺蜜的一句话点醒了我

她说:“你要问问自己的心,到底是怎么想的,真的能舍下孩子,接受孩子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环境下吗”

就这样,我在所谓的“羊群效应”下,摇摆不定,饱受首鼠两端之苦

也是亲身经历了这件事后,我才明白“羊群效应”对一个人的影响力,成年人都如此,又何况是本身就容易知难而退的孩子呢

想要孩子更坚强、更健康地成长,那一定要早点告诉孩子警惕“羊群效果”

特别是以下几种方法掌握,就可以帮孩子很好地避免羊群效应影响,成为班级领头羊

01

允许孩子说不

清晰认知才能明确自身优势

不得不承认,父母的认知,可以是决定孩子爬多高的攀登绳,也可以是阻碍孩子发展的绊脚石

只有不留余力地帮助孩子自我突破,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托举

认识一个男孩,早年前和堂哥同一年高考落榜,那个男孩当时还比堂哥高一分

在梦想近在咫尺的情况下,男孩打算和堂哥复读再战,准备来年一定要考出好的成绩

可他母亲知道这件事后大力反对,不仅不支持,还一个劲儿地打击男孩

为了实现高考梦想,男孩也赌气说:“那我就勤工俭学,一边打工一边读书”

没想到,男孩的反抗并没有得到妈妈半点怜惜,反而大骂一顿:“还考什么考?我和你爸,我们祖祖辈辈都是在农村生活,不都是这样过的吗?怎么到你这里就是梦想了,你给我老老实实回家种地,然后盖房子、娶媳妇、再生孩子”

值得庆幸的一点,是堂哥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

面对高考失利再复读的事儿,堂哥妈妈的态度也完全相反,听说县里有个退休的高级老师,培养了好几个大学生,她就在大字不识几个的情况下,徒步硬走了三天三夜,最终找到老师不停央求,才让老师破格出山辅导功课

而堂哥呢,得知妈妈付出的一切后,当时就成为他不断上进的动力源了

特别是看到妈妈在雷雨交加的夜晚,由于赶山路而俨然成为一个泥人后,当时就暗自发誓:“一定不能让妈妈失望”

一年的坚定信念、和梦想支撑,也让他在一年之后,成功考上了梦想中的大学

现如今,他也在专业领域内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拿着月入几万的薪资,每天和不同的成功人士打交道

而当初和堂哥一起高考失利的那个男孩呢,依然不服气,反骨地不愿意和父母住在一起,就负气背井离乡,为了证明自己也是一日兼职多份工作,哪里有挣钱的地方,就不要命地往哪里扎堆

日复一日的情况下,身体也早都被蹉跎得不成样子了

所以说,父母的认知水平,是孩子的成长起点,也是孩子未来发展如何的顶梁柱

不想成为孩子发展路上的阻碍,那一定要帮助孩子建立清晰的认知,允许孩子说“不”,特别是孩子满怀期待地想做某件事情时,一定要尽可能地多鼓励、多支持

良人一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你的一句鼓励和支持话,也许就会成为孩子未来发展的天花板

02

坚持每天学习

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判断能力

你的孩子有没有可能成为班上的领头羊,就看孩子喜不喜欢晨读就知道了

也许晨读这件事,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意义并不大,潜意识的认知就是让孩子多做题、就能多提升分数

事实上,大声并坚持每天晨读背后还隐藏着孩子成功的密码

认识一个妈妈,她女儿就是属于那种知识吸收慢、还容易脆弱心理的孩子

都知道,知识吸收慢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失去了想学、认真学的心态与勇气

为了帮助女儿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妈妈也试过了很多方法,可效果都并不是很理想,孩子还是会遇到一点困难就哭哭啼啼地躲在房间里不肯出门

后来 ,还是和班主任沟通时,老师提议每天坚持大声晨读,才让女孩从一个普娃逐渐冲刺到班级靠前名次的尖子生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家长还存在质疑“坚持晨读,就能从普娃变成尖子生吗”

兰妈认为当然不能,晨读的意义并不是一下提升成绩,而是通过增加知识储备的方法提高孩子的判断能力

例子中的妈妈就是如此,听老师建议晨读这件事更是跌宕起伏

让孩子晨读,孩子起不来床

等作业写完了,带孩子去图书馆读书,母女俩也是当场瞌睡起来,甚至直接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看到那一幕,妈妈也不止一次大发雷霆,直到女儿理直气壮地顶嘴说:“你不是也一样睡着了,凭什么只说我”,混乱的思绪才逐渐恢复了平静

原来,孩子学习路上最大的阻碍不是读书到犯困,而是有一个同样会犯困、但只会批评别人的家长

在那种“你可以,为什么我不可以”的不服气情况下,孩子的学习状态可谓是越来越差

也是意识到争吵、抱怨、还有激将法对孩子无效后,妈妈才转换策略,孩子晨读的时候跟着一起大声朗读,带孩子去图书馆读书的时候也是一样,读完一本书后还会交换着阅读,直到两个人因为读书而产生更多有关知识的共同话题时,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投入和热切也是肉眼可见的提升

这也是坚持晨读、坚持学习的意义所在,孩子成为班级领头羊的秘诀就是:知识吸收快+学习习惯好+心态强=跑赢80%的同学

而剩下的20%呢,就是比谁吸收知识快、谁习惯好、谁心态强,还有谁能获得更好资源、更好规划、和更好的运气了

当然了,我们想要孩子从普娃变成领头羊,始终还要记住一句话:“不管什么娃都有自己的极限”,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并起到带动性的榜样

孩子说累了,就对孩子说:“累了就歇歇吧,走,我们去撸串”

孩子说题目不会,就对孩子说:“没关系,看我这笨脑壳也不会,不过我们可以一起查资料问同学,如果实在不会就给老师打电话,老师一定很乐意给我们解答的”

...

03

邀请孩子开会

多些实践有助长期原则践行

听过一句话:“你永远养不出认知以外的孩子”

刚开始还不信,总觉得孩子的成长就是自己事儿,努力就有结果,不努力就等着被社会淘汰

可日积月累的侵染下,我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父母也许可以改变孩子的决定,但绝对不能压制孩子的梦想”

认识一个女孩,在地铁站当安检员,每逢提起自己人生时,自述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没能活出自己,又在一次次被操控中活成了父母的另一个版本

原来,女孩虽然出身农村,但好在努力、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在各项校内比赛中还获得了大大小小的奖项

在那个时候,她所学习的金融专业也算是比较抢手的市场紧缺了

特别是大学毕业后,很多大公司还纷纷向她抛出橄榄枝,就在所有人以为她会大展身手、前途不可限量时,她却突然放弃大好前途,跑回老家做起了地铁安检员工作

对此,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包括兰妈在内,都劝她:“寒窗十载不就是为了实现更远大的梦想,为什么要放弃大好前途”时,她的回答是:“只想要一份离家近的安稳工作,大城市竞争太大,朝不保夕”

讲真的,对于女孩的这份认知,兰妈至今都觉得有些可惜

与此同时,她还告诉我,她之所以放弃大城市的优渥工作,主要是父母从小时不时灌输“体制内工作的难得之处”,身边但凡有这样的亲戚,那基本上就夸上天了

从小到大,父母的梦想也是希望她能找到一份这样的工作,当身边有了这样的机会,那自然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实现得来不易的梦想

那个时候,女孩刚毕业,金融梦才刚刚开始,可她从小的认知就是母亲说什么就是什么,习惯性思维也导致她下意识地接受了母亲的决定

再后来,本以为,她自己的人生也就那样了,会一直安稳、平淡度日

可不管什么时候,我们始终都无法忽略梦想的影响力,十几、二十几、三十几,甚至到了四十几岁,曾经心心念念的东西只会化作遗憾和执念深深隐藏在内心

特别是在岗多年,经历了一日又一日的平凡与平淡后,她开始慢慢变得反骨起来,和母亲会经常顶嘴,一言不合也会萌生要辞职、出去单过的想法

终于有一天,大战一触即发,她偷偷辞掉工作、关掉手机后,就背起行囊一个人跑到另一座城市打拼

直到,相隔一千多公里,她终于尝到了自由的味道,似乎连风迎面吹来都显得格外温柔

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得出,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标配,他们的未来也具有无限放大可能

不想孩子兢兢业业也无法体会到踏实与快乐,那一定要足够尊重孩子的决定,让他们的成长可以多一些实践机会:

.比如,家里需要做出某些决定时,就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参与家庭会议的讨论,在一次次投票决定和认知改变下,孩子慢慢也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

.又或者,平时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可以多向孩子提一些思考性问题,当孩子养成遇到事情就勤奋思考的习惯与认知后,他们的大脑会越用越灵活、思想也不会轻易被他人所左右

所以,爱孩子就不要束缚他们,更不要盲目从众地剥夺、限制孩子的人生

当我们能做到足够的尊重、理解、还有包容时,你会发现孩子身上闪闪发光的地方会越来越多,对所谓从众的羊群效应自然也会具备一定免疫能力

那么,关于一定要让孩子警惕羊群效应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0 阅读:5

兰妈谈育儿

简介:专注于育儿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