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就因记录女儿考研成功的喜悦,意外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原来,这位女儿是大家庭中首位考上研究生的孩子,父母因自身条件限制,无法为女儿提供更多资源与帮助,女儿从考研复习到报考,全程都靠自己摸索前行。
最终,女儿成功上岸 985 高校的研究生,妈妈的文字中满是对女儿的骄傲与自豪,文章结尾,妈妈写下 “愿我家宝贝研学之路前程似锦” 这样饱含祝福的话语。
这本是一位母亲再正常不过的情感表达,却在评论区掀起轩然大波。
不少网友冷嘲热讽,质疑 “考上研究生就前程似锦” 的说法,更有人调侃 “研究生扩招的口就像棉裤腰”,言下之意是觉得考研上研究生这件事,不值得用如此美好的词汇来形容。
还有许多自称 “过来人” 的网友纷纷泼冷水,有人质疑 “考研上岸” 的说法,指出不少研究生毕业后依旧面临就业难题;甚至有人发表 “女孩子考研还没有找对象重要,年龄不饶人” 这般令人咋舌的言论。
面对这种情况,有网友为这位母亲和孩子打抱不平:“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心仪的学校,母亲不过是表达一下喜悦、对孩子努力的认可和对未来的祝福,用得着这样给人浇冷水吗?自己过不好还见不得别人努力向上吗?什么人啊?该你蜷缩在阴暗中发抖、哭泣。这位女孩,加油👏祝你取得更好成绩。这位母亲,您教育了一位好孩子,足以让您骄傲,不必在乎苍蝇蚊子臭虫嗡嗡嗡。”
也有网友犀利地指出那些冷嘲热讽之人的心态:“都是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的!你厉害考一个试试?找得到找不到工作那是后话,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至少人家有机会!” 但同时,也有来自现实的声音,比如 “普通本科考 985 研究生,如果是文科生的话,准备考公,考编制吧,在民企的话不好混,我在深圳,研究生大把的,大家都是普通人还不是 35 岁失业”,从侧面反映出就业市场的残酷现状。
父母在社交媒体晒娃,即便带有一定炫耀心理,也是人之常情。子女成就的背后,是父母对教育的殷切期望。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成长轨迹,或早早就业,或继续深造,或投身创业,我们不能用单一标准评判他人的人生选择,这无疑是一种偏见。
教育的意义绝非某一项成就就能简单概括,考上研究生不是终点,找到好工作也不是。真正的教育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人生积累解决问题的工具,其意义需要漫长的人生去检验与思考。而阶段性的成功,无论是考上理想学校,还是找到称心工作,都是人生重要的里程碑。家庭内部对这些成就的庆祝,不仅能分享喜悦,还能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励他们继续奋进。
在这个社交媒体发达的时代,我们应给予他人更多善意。当别人分享喜悦时,送上祝福远比泼冷水更有意义。
毕竟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努力生活,这份努力本身就值得尊重。那位因女儿考研成功而满心欢喜的母亲,她的骄傲与喜悦不应被冷嘲热讽所淹没,而应得到理解与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