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晚,鲁商福瑞达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瑞达”,证券代码:600223)发布的2025年一季报的“成绩单”透着一丝凉意:8.76亿元营收,同比下降1.6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0.51 亿元,同比下降14.10%。
在剥离房地产业务后,曾经高速增长的化妆品业务在对比中显出端倪。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12月限额以上化妆品类零售额为4357亿元,同比下滑1.1%。
更扎眼的是,经营活动现金流从2024年同期的正向3.78亿元,暴跌至今年的-1.175亿元,资金链骤然紧绷。当“双轮驱动”的医药与化妆品业务双双显露疲态,这家企业的转型阵痛正浮出水面。
化妆品高增长神话褪色,营销狂欢难掩增长乏力
年报数据显示,2018年-2024年,福瑞达的化妆品业务营收分别为2.21亿元、3.133亿元、6.89亿元、14.95亿元、19.69亿元、24.16亿元和24.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17%、41.84%、119.83%、117%、31.68%、22.71%、2.46%。
从数据可以看出,福瑞达化妆品业务在2018年至2021年期间实现了高速增长,尤其是2020年和2021年,同比增长率均超过100%。但之后增速大幅下滑,2024年增速更是降至个位数。
目前化妆品板块仍是福瑞达“门面担当”,5.26亿元收入占总营收六成,颐莲喷雾销量同比飙升69%,瑷尔博士定制礼盒、珂谧胶原次抛等单品频登人气榜。然而,光鲜背后暗藏隐忧:
化妆品板块整体营收为5.26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5.44亿元同比下降3.3%,毛利率也从62.19%微降至61.06%。这一板块内部的品牌分化愈发明显,且呈现出较为残酷的局面:颐莲品牌凭借2.50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25%,成为支撑板块的“门面担当”;然而,瑷尔博士品牌营收为2.36亿元,同比暴跌20.07%。
与此同时,其他品牌收入也出现缩水。这种分化态势最终导致化妆品板块整体下滑,也凸显出公司过度依赖单一爆款产品的风险。即便颐莲喷雾销量飙升69%,也难以弥补因品牌发展不均衡所造成的失衡格局,反映出福瑞达需要进一步优化品牌矩阵,避免因过度依赖某一爆款而导致整体业绩的不稳定。
销售费用的高企,无疑是福瑞达一季度财报中的一大隐忧。
张凌赫的代言、“十个勤天”的IP联名,这些流量玩法确实为福瑞达带来了短期的销量增长,但背后付出的代价却是沉重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暴跌410%,这一数字令人触目惊心,也直接暴露了福瑞达在品牌建设上的短板。
品牌沉淀不足,是福瑞达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福瑞达似乎过于依赖流量和短期的营销手段来吸引消费者,而忽视了品牌内涵的深度挖掘和长期积累。这种“烧钱换增长”的模式,虽然能在短期内提升销量,但一旦流量成本攀升,用户忠诚度难以维系,曾经的爆款产品能否继续支撑公司的长期增长,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长期来看,品牌建设需要的不仅仅是流量和短期的销量增长,更需要的是品牌价值的沉淀和消费者信任的积累。福瑞达需要在品牌建设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逐步提升品牌的溢价能力,从而摆脱对流量营销的过度依赖。只有这样,福瑞达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的长期增长。
医药与原料:转型口号响亮,业绩回应冷淡
医药板块方面,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08亿元,同比下降0.92%,毛利率微降至54.80%。尽管福瑞达力推组织变革、全渠道拓展,但功能饮料上市、数字营销部组建等动作更像“小步快跑”,难掩创新药研发滞后的尴尬。
原料板块虽以0.86亿元收入实现同比2.4%增长,毛利率从29.74%跃升至39.54%,但“医药级转型”仍需时间验证——透明质酸原料销售额增长32%看似亮眼,但39.54%的毛利率仍为三大业务最低,且高度依赖展会营销与客户开发,技术壁垒尚未转化为定价权。
现金流警报拉响
2025年第一季度-11.75亿元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如同一盆冷水浇灭所有乐观想象。即便手握26.9亿元现金储备,但若持续“失血”,新品研发与市场扩张必将受限。
技术牌能否打破僵局?
唯一令人稍感欣慰的是研发投入——2025年第一季度的研发费用达4178万元,同比激增27%,新增专利14项、创新原料7项,超玻胶原微球等黑科技已落地产品。然而,当化妆品依赖营销输血、医药增长青黄不接时,重金投入的研发能否快速转化为业绩增量?财报中“47个新产品上市”的数据,反而暴露了产品线冗长、爆款稀缺的隐患。
清扬君点评:
转型从来都不是一场轻松的请客吃饭,而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硬仗。福瑞达在化妆品板块靠流量营销撑起了半边天,却在研发转化效率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医药板块看似声势浩大,却始终未能真正落地生根,原料转型之路更是布满荆棘,道阻且长。如今,竞争对手们正在成分创新、渠道下沉、跨境出海等领域加速布局,抢占市场先机。福瑞达若还仅仅依赖“喷雾+次抛”这种单一的爆品逻辑,恐怕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久立足。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风险由投资者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