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在我国的历史可以说是非常深远,很早就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来形容清明时节的天气,清明节我们一般都会祭奠祖先,出门踏青,以表示缅怀和纪念。我国已经把清明节定为法定节假日,因此我们也很期待这个节日的到来,不过有人说,今年的清明节似乎不能上坟祭祖,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今年清明不能祭祖?
如果别人告诉你:这个清明,你不能进行扫墓和祭祖,你一定会觉得这个人疯了。
今年的清明是阴历二月十五,不过却是闰二月的十五,阳历4月5日。
的确,这一次的清明节和以往不同,这次的清明节刚好是在农历闰二月。但问题是,既然是农历闰二月份,就不能在清明节的时候去上坟扫墓,这里面到底有何特殊之处?
二、闰二月习俗不能祭祖
这种传说在民间流传开来,是源于两个俗语,一个是:“闰二月清明添土祸事接连出”。
我们都知道,在清明时节,扫墓并不只是为了对祖先进行一次单纯的祭祀和抒发内心的悲痛。
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将先人的坟墓进行修缮,因为我们的先人一直以来都崇尚土葬,而风吹日晒和各种虫子动物进行活动,坟墓表面难免会出现损坏,因此每年清明节去祭奠祖先的时候就会修缮坟墓,让先人们安心,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先人有言:“农历闰二月,不可动工。”除此之外,还必须停止一切包括搬迁、结婚、建造房屋等工作。等二月份结束,才能继续之前的动土还有其他婚丧嫁娶的大事。要不然,一些意料之外的麻烦就会一次又一次的找上门来,就好像狗皮膏药甩都甩不掉。
第二句:“闰二月清明上坟祸临门。”
这种说法可以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古人有云:“清明在农历二月份,不可以上坟。”若是不听从,非要上坟,那下场就是灾难性的,让人寝食难安。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的人都选择了暂时不去上坟,毕竟没有人和灾祸过不去。
从这两个俗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是坚决不会在农历二月份扫墓的。这主要是由于两种历法的不同,所以一年中的每一天都不一样,久而久之,就很难对上了。
三、罕见的闰二月
闰二月是一个非常少见的月份。通常来说,农历的闰二月是十九年一次。一个婴儿,从生下来到十九年,才过一次闰二月。这种东西,何止是稀有,简直就是珍贵啊!
而在2023年之前,上一次的闰二月发生在2004年,而下一次就到了2042年,19年之后的大家都已经多少岁了呢?
闰二月的稀有根据先人们留下的日历推算,在未来的一段日子内,闰二月将会变得很难见到。
由于其发生次数将逐渐减少,在25-28世纪,每个世纪只有一次闰二月;在29到44世纪基本都没有出现过闰二月。
现在我们所处的这个“闰二月”,将是后世只能从教科书中读到的一部分历史。
以2023年为例,一整年的公历为365。但是如果用阴历来算,一年中的日子就是三百八十四日。
为了使阴历的长短与阳历的长短相近,古代人采取了在19个阴历年中加上7个闰月的办法。这样算来,一年中一共有十三个月份,一整年通常为三百八十四或三百八十五天,称为“闰年”。因此,十九个阴历年与十九个阳历年所占的长度基本相同。
至于那多出的一个闰月,则被先祖称之为“虚月”。在“虚月”中办人生大事,那就是对祖先的不尊重。当着老人家的面“玩虚的”,那后果可想而知。像是破土动工,像是结婚,像是搬迁,每一件都是生命中最关键的一件事,都最好不要在闰月这个“虚月”中去做。
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祖先们才会觉得,闰二月的时候,即使是清明也不能给祖先扫墓。所谓的“闰二月”,指的是两个农历二月,也就是所谓的“重二”,也就是说,不管什么时候都要重复一次,这是一件很不吉祥的事情。
三、闰二月应该什么时候祭祖?
这就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不能在清明的日子里扫墓,那么,还能在什么时间祭奠祖先?
而在此之前,先辈们就已经有了应对之策。可以提前,也可以推迟。清明前后十日左右,都可以进行祭扫。如果有特别的情况,甚至可以再进行推迟。
然而,所谓的俗语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闰二月”和灾祸没有任何关系,这只是一个狭隘的时代观念。
总结:闰二月与祸事并没有必然的关联,所以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已经不再在意这些,不过老一辈人还是非常重视这种传统文化的。对于这种传统,我们也要尊重,希望以后我们的传统文化能一直流传下去。
对此,大家都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评论。
确实有这种说法
今天是四月一号,我们那里都去扫墓了,提前了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