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去世,我妈与小姨不再给娘家钱,舅舅急了:我儿子房贷咋办?

晓七姑娘 2025-04-27 22:11:06

01

我叫林芸,今年42岁,初中文化,离异,现和女儿相依为命,在一个南方小县城的服装厂上班,做的是缝纫工,工作累但还算稳定。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里兄妹四个:舅舅是老大,下面是我妈,再是小姨和最小的舅舅。

我们这边有个老传统—— 重男轻女 。

外公外婆一辈子都觉得只有儿子才是“传宗接代”的人,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

小时候我就见惯了娘家这边的“偏心”。 外公最疼舅舅,尤其是大舅舅,一口一个“我儿啊”,而我妈和小姨,从小就是干活的命 ,不管是种地还是养猪,家里一有啥事,永远是她们两个上。

那时候我不懂事,还以为这就是理所直到后来长大了,看清了很多事,才明白我妈这些年到底吃了多少苦。

外公去年冬天病重住院,那时候我们一家人轮流照顾,真正花钱和出力的,还是我妈和小姨。大舅舅呢?推三阻四,说自己要照顾孙子,小舅舅也装病,说腰疼不能久站。

外公去世后,很多矛盾也随之爆发了。

02

外公去世那天正好下着雪,村里简陋的屋子里冷得刺骨,我妈和小姨站在灵堂里,脸上没什么悲伤,更多的是疲惫和麻木。

办完丧事的第三天,大舅舅就把我妈和小姨叫到了堂屋,说要商量点事。

“大妹、三妹,咱爸走了,可咱这个家还得维系下去。”大舅舅点了根烟,靠在椅子上说。

我妈冷冷地看了他一眼:“大哥,你想说什么?”

“咱这老屋快塌了,你看看墙角都裂了,我想把它修修。再说,我儿子不是在城里买了房嘛,房贷还差点钱,能不能……你们帮衬点?”

我妈没吭声,小姨却先炸了:“大哥,我们这些年给娘家贴的钱还少吗?咱爸生病住院,花了十几万,都是我们姐妹俩凑的,你和小弟一分钱没出,现在人走了,你还张口就要钱?”

大舅舅脸一沉:“三妹,你这话说得难听了点吧?我不是没出,是家里实在困难。我儿子上有老下有小,压力大啊!”

小姨冷笑了一声:“那我们就不难?我女儿今年考大学,我得花钱;二姐身体不好,还不是硬撑着上班?”

那天的争吵一直持续到晚上,我妈一句话也没说,等人都散了,她才低声对我说:“芸儿,从今往后,我不再出一分钱给娘家了。”

我知道她是下了狠心。

但这才只是开始。

两个月后,大舅舅来了县城,说是要来“坐坐”,其实是来借钱。那天我正好也在家,大舅舅一进门就笑嘻嘻的:“芸儿啊,舅舅来了,今儿咱们吃顿好的。”

我妈脸色不太好,倒了杯水递过去:“有事就说吧,别绕弯子。”

大舅舅放下茶杯,有些不好意思地搓着手:“芸儿啊,舅舅这不是实在没办法了吗?你表哥房贷差点钱,能不能……你们帮帮?”

我忍不住开口了:“舅舅,你们家买的是市里的大三居,首付几十万,你们不是早就准备好了?怎么还差?”

他支支吾吾,说是装修超了预算,又说最近手头紧。

我妈这时候坐直了身子:“哥,我们不是不讲情分,可你得讲点理。以前爸妈在,我和三妹每年都给家里寄钱,买药、看病、修房你们管过没有?现在爸不在了,咱这份亲也该清清楚楚了。”

大舅舅脸一下子就变了:“你说这话还有点良心不?我从小当你们是亲妹妹看,咱爸才刚走,你就翻脸不认人了?”

我妈冷笑了一声:“从小?你当我们是妹妹的时候,怎么从来不让我们吃好的,穿新的?我们上学你拦着,说‘女孩读书没用’,让我十五岁就去厂里打工,供你家儿子读大学。你说得出口,我都替你脸红。”

我在旁边听得心酸又愤怒。小时候的事我不记得太清楚,但我妈的手永远粗糙,肩膀永远酸痛,这些年,她含辛茹苦撑起一个家,不就是因为“娘家靠不住”吗?

后来,大舅舅走了,临走时摔门而去,说:“你们不帮可以,但以后别指望我管你们的事!”

我妈只淡淡回了一句:“这几十年,我们哪次指望过你?”

小姨也来了电话,说她那边也遭了同样一顿“亲情绑架”。小舅舅找上门,说要帮外甥娶媳妇,让小姨出个“见面礼”,小姨当场怼了回去:“我嫁出去了,不是你们的提款机。”

其实我们都知道,娘家这些年对我妈和小姨来说,早就不是“靠山”,而是“负担”。每次逢年过节,不是让买年货,就是借钱修房、看病、娶媳妇。

可只要你稍微说个“不”,他们就觉得你“没良心”、“不孝顺”。

最讽刺的是,外公临终前说的一句话,被我妈记了一辈子:“你们姐妹俩命苦,都是因为你们命里没个好男人。”

可她从没想过,我妈命苦,不正是因为这个家从来没把她当回事?

小姨那边也是一样。她年轻时在外地打工,被老板骗了感情,还背了一屁股债。回家后,大舅舅一句“丢人现眼”,就让她“嫁个老实人”了事,从头到尾没人关心她的感受。

这些年她靠自己养大儿子,供他上大学,结果现在娘家人又来借口“亲情”,想从她这里再榨点什么。

我们这些做晚辈的,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我曾问过我妈:“你还会回娘家吗?”

她摇头:“回去干啥?听你舅舅数落两句,说我们‘翻脸不认人’?”

我笑了:“妈,不回也好。我在这儿就是你的家人。”

她笑了笑,眼睛里却有泪光。

03

外公去世后,娘家的“亲情”也渐渐冷了。

大舅舅和小舅舅不再来找我妈和小姨, 她们的日子,反倒过得轻松了许多 。不再有每月的帮衬,不再有“借钱”的电话,也不再有那种“理所当然的索取”。

我妈说:“人活一辈子,不是非得靠亲戚,真正可靠的,是自己拼出来的日子。”

是啊,亲情不是索取的理由,更不是绑架的借口。

我妈和小姨,用半生的忍让,换来了后半生的清醒。她们没做错,她们只是在为自己的人生争一口气。

这个家,虽然不再完整,但心却踏实了。

而我,也知道了一个道理:

亲情若不能互相扶持,那就不如各自安好。

1 阅读: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