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培养了两位接班人,为何最终选择江泽民?晚年道出真实原因

漫步时光旧梦 2025-04-16 17:24:51

在邓小平的生涯里,“接班人”问题承载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性。为了国家的持续稳定与繁荣,他未雨绸缪,早早地着手培养潜在的领导者,并且一次性地培育了两位杰出的接班人选。

但为啥邓公最后会挑中江泽民呢?这背后有啥原因?

1979年,邓公搞了个中央书记处,重点考虑起了“老一辈和新一辈领导”的换班事情。

在新一辈的领头人里,邓小平觉得,像那些老革命家那样勇往直前、敢于开拓新局面的年轻人真是越来越稀罕了。这些年轻的干部啊,一直都在很舒服的环境里待着,虽说每个人都是顶尖学府出来的高手,但经历的大风大浪实在太少了,心志也不够硬朗。

所以,邓公决定让更多有能力的年轻人到中央去任职。

1985年9月会议结束后,不少年轻干部被调到了北京。邓公亲自挑了两个“有为青年”,打算好好栽培,让他们成为未来的“领头羊”。不过,在一段时间的锻炼和观察后,邓小平发现这两位候选人在不少地方,尤其是政治立场和思路上,都有些不足之处。

就在这时候,邓小平注意到了江泽民。那时候,江泽民是副厂长,虽说官儿不大,但在工厂里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工人们喜欢,领导们也看重他。

有次,邓公来咱们这儿看看情况,厂领导就跟他说:“江副厂长,那家伙,干活真是一把好手。虽说在厂里没待多久,但给咱厂带来的好处可不少。”

邓公特意把江泽民叫到跟前,江泽民为人实在,给邓公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回到中央,邓公一脸高兴地对其他领导说:“我瞅着有个小伙子不错,既有本事又有胆识,我觉得他能挑大梁。”

没多久,有了邓公的帮助,江泽民就进了中央,成了一名中央领导。

为了培养江泽民等新一代领导人,邓小平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主动向中央提出了辞职申请,心中满是对年轻人的期望与信任。他的想法很简单: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可以留给年轻人,让他们成为新一代的革命力量,继续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奋斗。

江泽民是邓老精心栽培的领导人,他做起事来很有老一辈革命家的那股子味儿,但在政治和思想方面,他又像年轻人一样敢于尝试,充满新意。

1989年,江泽民带领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团队正式组建起来。

邓公早已不再处于领导岗位,但他还是把新一批的领导人都召集到身边,很认真地告诉他们:“你们现在组成了一个新的领导班子,一个好的班子,必须有个靠谱的主心骨,得让大家都信服,一起使劲儿,为人民、为国家多出力,多干实事。”

说到为啥邓公偏偏就看中了江泽民,这还得从他晚年的一次考察说起。那时候,邓公在路上直接讲明了背后的道理。

我特别看重江泽民同志的人品,也很认可他的工作能力。我觉得,江泽民同志和他的团队选的路肯定没错,把国家的未来交给他们,我心里踏实。

邓公的抉择被现实证明是对的,江泽民接手后,咱们国家一天比一天强大,开启了全新的历史阶段。江泽民圆满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使命。

196 阅读:118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