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历史浓缩于一图!哪些国家沧海桑田,哪些国家已不存在?

漫步时光旧梦 2025-04-14 16:39:15

不久前,桃花石杂谈翻到了一张清朝老书里的画儿,就是下面这个:

这张图叫做各国商船旗帜图,我查了查,发现它是清末时候商务印书馆出的中学地理书《瀛寰全志》里带的地图册《瀛寰全图》中的一页。这本书应该是在1904年到1912年这段时间里出版的。这里说的“商旗”,其实就是海上用的旗子,各国船只靠它来表明自己是哪个国家的。到了近代,很多国家的海上用旗和国旗都一样,所以这张图也可以看作是清末时候一些独立国家的国旗样子。

大家如果好好瞅瞅这些图片,会发现有些国家的名字和国旗,跟现在咱们说的那些国家,名字和旗子都一样。但也有些国家的名字看着好像有点印象,瞅瞅国旗,大概能蒙个差不多。不过还有些国旗和国名,真让人一头雾水,比如日斯巴尼亚、散散勒法多、撒莫、庚哥、门德内格罗、德勒斯法勒这些。所以今天呢,桃花石杂谈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些图片里到底都是哪些国家,那些让人认不出的国家,它们到底是谁?

肯定的是,这张图里最显眼的就是清朝的旗子,清朝在1890年起就采用了这面长条形的黄龙旗做国旗。除了清朝的旗子,还有几面旗子也挺好认,像美国、法国、巴西、古巴、比利时、土耳其、巴拉圭和秘鲁的,因为这些国家的中文名和旗子跟现在差不多,有点世界地理常识的人基本一眼就能瞅出来。

肯定的是,大家伙儿对排在第一行头两个位置的德国和英国都很熟。但你们瞧瞧,图上这两个国家的旗子,跟现在它们用的可不一样。咱们现在看到的德国国旗,是黑、红、黄三条横杠从上到下排着的。但图上这个旗子,虽然是三色旗,却是黑、白、红三色组成的。为啥会有这种差别呢?这其实跟德国在20世纪经历的几次政权大变动有关。图上这旗子是德意志帝国的国旗,一开始是普鲁士带头的北德意志邦联用的,后来普鲁士把德意志地区都统一了,这旗子就成了德意志帝国的国旗。

1919年一战结束后,德意志帝国就没了。后来,德国成立了魏玛共和国,他们选了19世纪上半叶德意志邦联用过的那面旗子当国旗,而这面旗子,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德国国旗。

图上除了德国,还有位于第二行第六列的葡萄牙情况也挺像。葡萄牙在1830年到1910年那会儿,用的就是这面旗。后来到了1910年,葡萄牙的王室被掀翻了,这旗也就不再用了。

英国跟德国的情况差别挺大。咱们刚才讲了,这幅图是“各国商旗图”,说白了就是各国的海上旗帜。大部分国家的国旗和海上旗帜是一样的,但也有不一样的,英国就是个例子。图上这面英国旗,就是他们的海上旗帜,叫“红船旗”。可能大家觉得这旗有点眼生,但它其实一直用到今天呢。

这个图里显示的是瑞典的一面旗帜,它是两行两列的设计,那时候被瑞典用作海上旗帜。不过跟英国不一样,瑞典的这面海上旗帜只用到1905年,后来就换成现在的国旗样式了,海上用的也是这个新图案。哥伦比亚的情况跟瑞典有点像,图上这旗子是哥伦比亚在1861年到1886年间海上用的。

下面咱们聊聊那些国旗或国名有变动,但还是比较容易识别的国家。首先得提的就是俄罗斯和丹麦,大家一眼就能瞅出来。为啥这两个国家的称呼会变呢?说白了,就是咱们中文里翻译外国名字的习惯变了。像以前可能会说俄国,但现在正式场合都用俄罗斯了,丹麦这个名儿倒是没变。

另外,图里的荷兰、哥斯达黎加、乌拉圭、利比里亚、瑞士、保加利亚、智利还有罗马尼亚这些国家,它们的中文名字有变动,但国旗还是老样子,所以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猜出来。

除了那些国旗一点没变的国家,图上还有些国旗改动挺小,名字翻译也稍有变动的国家。像挪威,以前可能叫哪威;意大利,过去或许叫义大利;墨西哥,有人可能记得它叫美希哥;摩洛哥,旧名可能是摩勒哥;尼加拉瓜,以前可能念作尼嘎拉瓜;还有塞尔维亚,以前可能叫色斐亚。这些国旗的小变动,大多是因为王室被推翻或者别的政权变动造成的。

还有啊,图里的阿根廷、危地马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和海地的中文名字都改过了。不过呢,这些国家在图上用的都是它们的海军旗。

看这张图,五排六列的旗帜,估摸着很多朋友一眼就能认出是希腊。但奇怪的是,它的国名竟然叫希利尼。这背后啊,其实是个跟宗教有关的误会。“希利尼”这个词,是从欧洲那边的Grecian变过来的。一开始,它专门指那些说希腊语,被希腊人同化的犹太人。可后来,在基督教的《新约圣经》里,这个词被用来称呼所有的希腊人。结果,中文里头也一度用“希利尼”来代表希腊。不过,这个误会没多久就被纠正了。所以现在,“希利尼”这个名字已经很少见了。

还有一个国家,它在表格里是3行1列的位置,名字叫日斯巴尼亚,可能大家听起来都不太熟悉。但说实在的,日斯巴尼亚其实是清朝末年那会儿对西班牙的一个称呼。要是较真儿的话,比起“西班牙”,“日斯巴尼亚”这个译名其实更接近西班牙语里西班牙的发音España。只不过呢,因为这个名字用的人不多,所以到了近现代,它也就慢慢没人用了。而在这张图上,展示的旗帜是西班牙在1785年到1927年这段时间里,海上用的旗帜。

图上那个有七行五格的地方叫门德内革罗,其实说的就是现在的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黑山。在意大利威尼斯那边的方言里,门德内革罗就是“黑色的山”。虽然黑山是个斯拉夫国家,但它以前被威尼斯统治过。所以,国际上大家都习惯用威尼斯方言的那个“黑山”来叫它。最近几年,咱们中国也开始用“黑山”这个直译的名字来称呼它,这样一来,它就成了咱们汉语里少数几个直接翻译外国名字的国家之一。

在这个图表里,你还能看到两个亚洲国家,它们不仅国旗换了,连名字都改了。一个是位于第二行第一个的暹罗,另一个是第五行第二个的波斯。这两个国家啊,在近代史上可没被西方列强完全当成殖民地,一直都是独立的。它们改名字的事儿,都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暹罗这个国家,1939年把名字给换了,变成了泰王国。有人研究说,“泰”这个词在以前的泰语里,就是“人”或者“自由人”的意思,后来还成了泰族的名称。

1935年,波斯正式变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伊朗。其实啊,以前大家老把伊朗叫成“波斯”,但这是外面的人这么叫的,伊朗人自己一直都管自己的国家叫“伊朗”。你知道“伊朗”这词啥意思吗?就是“雅利安国”,所以这名字其实就是伊朗人自己民族自豪感的体现。到了1930年左右,纳粹把“雅利安”这个概念给炒火了,但他们的意思都歪曲了。这让伊朗人很不爽,觉得得在国际上给自己正正名。于是,1935年,伊朗就告诉全世界,以后都叫我们“伊朗”了。图上这两个旗子,一个是泰国1843年到1916年用的国旗,另一个就是波斯在1906年之前海上用的旗子。

图上那个四行两列标着的是萨摩亚,它是个太平洋上的岛国。近代时候,萨摩亚东边的地盘被美国给占了,但西边那块地儿它一直自个儿管着。图上那面旗子是萨摩亚在1887年到1889年间用的。

另外,这张图还弄错了两个国家的首都和国名,说的是散散勒法多和散多明哥。按照现在的叫法,这两个地方应该是圣萨尔瓦多和圣多明哥,它们分别是中美洲萨尔瓦多和多米尼加的首都。图上那两面旗子,一面是萨尔瓦多在1898年到1912年间用过的国旗,另一面是多米尼加的海军旗。

最后,咱们聊聊这几个一百多年来变化挺大的国家。先说那个二行四列提到的奥国。可能有人会说,这不就是奥地利嘛,名字换了个中文叫法而已。但其实,这儿说的奥国不是奥地利,而是奥匈帝国。奥匈帝国和奥地利名字听起来像,但实际上差别大了去了。那时候,奥匈帝国的地盘有六十多万平方公里,不光包括现在的奥地利,还有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以及巴尔干半岛上的几个小国。而现在奥地利的面积,才八万平方公里,跟奥匈帝国根本没法比。图上这面旗子,是奥匈帝国在1919年散伙之前的国旗。

这张图里,有个旗帜挺扎眼,它是蓝底上带着三排黄星星,总共四行。这旗一开始可不是啥国旗,它是国际非洲协会用的。这个协会啊,是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在1876年弄出来的,就是想找个名头去占领中非。协会成立没多久,也就一年吧,利奥波德二世就派兵去中非,占了块大地盘,起了个名叫刚果自由邦。这么一来,这块地方表面上看着像是独立国家,所以也就被画进了这张图里,用的就是这面旗。后来这个地方经过好多事情,变成了现在的刚果民主共和国。

接下来,咱们聊聊最后那个挺有意思的旗帜——五横六纵的德勒斯法勒旗。为啥说它有意思呢?因为这个国家背后的故事挺曲折。说起来,德勒斯法勒其实是欧洲词Transvaal的中文叫法。但你要直接提Transvaal,估计很多人都得挠头,不知道这是哪儿。现在啊,这个词儿一般被叫做德兰士瓦,它代表的是南非北部的一个省份。

1852年的时候,一帮布尔人在现今德兰士瓦省那块地方搞了个国家。布尔人嘛,就是那些荷兰来的移民跟南非当地人混一块儿形成的新民族。他们建的这个国家,正规名字是南非共和国,但大家伙儿平时都喊它德兰士瓦共和国,所以地图上就写成了德勒斯法勒这个名字。

这个国家成立后好几十年,主要就是在跟英国人死磕,不停地打仗,就是不想被英国殖民地给吞了。尽管德兰士瓦在跟英国人的那场布尔战争中,让英国人吃了不少苦头,但说实话,他们跟那时候如日中天的英帝国比起来,还是差得太远了。所以到了1902年,第二次布尔战争打完,他们还是没能顶住,最终被英国给占领了。

这旗子看起来像是德兰士瓦的国旗,但如果你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它跟德兰士瓦的国旗有所不同。德兰士瓦的国旗上面是红色,下面是蓝色,而这旗子上面却是黑色,下面是红色。实际上,这旗子根本就不是德兰士瓦的国旗,而是在1882年到1883年期间,布尔人在德兰士瓦和英国殖民地之间建立的一个小国家——歌珊国的国旗。

歌珊国其实是些布尔殖民者从英国佬和南非当地部落那里抢来的地盘。但这国家运气不咋地,只撑了一年就没了。后来呢,它就跟另一个布尔人的小国家斯泰拉兰合并在一起,成了斯泰拉兰合众国。可这个新国家也就撑了两年,最后被德兰士瓦给吞并了。所以说,歌珊国最终也是落到了德兰士瓦手里。

因此,歌珊国的旗帜可能跟德兰士瓦国旗太像了,最后歌珊国就被并进了德兰士瓦。再加上那时候清朝末年的中国编辑,可能对这段历史不太清楚,所以在这张图里,歌珊国的旗帜被误认为是德兰士瓦的国旗给放了进去。说到这里,关于这张图片的事儿,桃花石杂谈就给大家介绍完了。别看就这么一张图,背后的历史故事可不少,不知道大家看完有啥感想呢?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