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我们党不光建立了省级的省委,还在省委上面搞了个中央分局。就拿东北中央分局来说吧,它管着黑龙江、吉林、热河、松江、辽东、辽西这六个省份。那时候,东北局的领头羊是高岗,他当书记,副书记则是李富春。
高岗在东北解放这事儿上可是立了大功。从1948年辽沈战役打完,一直到1954年大区制度被取消,他都是东北的头儿。那时候,他不光是东北局的书记,还同时管着东北行政委员会,权力大得很,地位也相当高。
好了,高岗的事情先放一边,咱来聊聊东北局那时候还有哪些人,他们后来都干啥去了?在高岗之后,东北局里还有其他几位重要的成员。这些人都是谁呢?他们后来的职业生涯又是怎样的呢?咱得知道,那时候东北局里的成员,个个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有的继续在党内担任要职,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有的则转战到了其他领域,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具体说来,有的人后来成了政府部门的领导,手握大权,为民谋福;有的人则投身于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反正啊,这些东北局的成员,个个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发热,为国家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先聊聊第一位,东北局的副书记李富春。他是咱们共和国经济建设方面的关键人物。在东北局刚成立那会儿,李富春就已经是副书记了,是东北野战军领导层的核心成员。
李富春在东北那会儿,主要负责的是东北的财贸大事,比如第四野战军的后勤保障,就是他一手操办的。到了1950年4月,李富春回到了中央工作,没多久,中央人民政府就成立了,他直接当上了国务院副总理,还兼着国家计委的主任,是正国级的大官呢。
林枫,这家伙可不简单,他是原来北方局的开创者,老家在黑龙江望奎。革命那会儿,林枫大部分时间在河北打拼。后来北方局没了,他就去了东北,当上了东北局常委,一跃成为东北局的大腕儿领导。
林枫这人特别有能耐,他在东北工作时,硬是把重工业给全面搞活了,深受东北老百姓的喜欢。到了1954年4月,林枫被调到中央去工作,没过多久,他就当上了中央副秘书长,成了副国级的大官。
张秀山,老家在陕西神木。他是陕北那块革命根据地的开创者,以前做过陕甘边特委书记,在陕北红军里,算是个老党员了。
在打仗那会儿的解放战争年代,张秀山跟着高岗一起来到了东北。那时候,他被任命为辽宁省委书记,不光参与还主导了东北的经济建设工作。
1954年,高岗出了问题,张秀山也因此被扯进去,丢了官职还被抓了起来。但后来,中央给他翻了案,他又回到了工作岗位,做了中央顾问委员会的一员,级别是副部级。
在张秀山之后,东北局的第四把手换成了李卓然。李卓然是红军里头很有分量的政治干部。在长征那会儿,他负责红五军团的政治思想工作,给中央红军的发展添了不少力。
跟张秀山他们不一样,李卓然一直帮着管我们军队的宣传工作。到了解放战争那会儿,他当上了东北局的文化部长。后来新中国一成立,他又变成了中央宣传部的部长,并且特别受党中央的信任。
1989年11月9号那天,李卓然因为生病,在北京去世了,他活了90岁。
第五名是凯丰,老家在江西萍乡。凯丰啊,他是那个有名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里的一员。他脑袋里装满了理论知识,还去过苏联留学,所以在中央挺受欢迎的。
周桓,这位开国上将,接替凯丰之后,成为了东北局的第六位常委。他很早就踏入了东北这片土地,担任军政干部。在辽沈战役打响前,周桓已经是东野的政治部主任了,深得林总的信任与倚重。
四野部队往南走后,周桓就被留在了沈阳负责后方事务。后来东北局进行了重新组建,他就被任命为东北军区的副政委,还进了常委班子。
周桓在高岗那件事情上可是帮了大忙。东北局没了之后,他就去了辽宁省政协,当上了副主席,级别是副部级。
汪金祥,老家在江西弋阳,以前当过东北局公安部的头儿。他还是闽浙赣那块革命根据地的老资格创始人之一。红军那时候,他可是福建省的副主席,在省委里那可是挑大梁的。
在解放战争那会儿,汪金祥从山东调到了东北干活。没过多久,东北局在沈阳重新搭建起来,他就当上了东北人民检察长,还兼着公安部部长,是正儿八经的正部级干部。
刘锡五接棒汪金祥,成为了东北局的最后一位成员。他来自河南孟县,在新中国诞生后,挑起了吉林省委书记的大梁,是东北局里的资深人物。
刘锡五早年在大革命那会儿,一直在东北工作。后来“九一八”事变一闹,他就进了关内,慢慢在北方局里挑起了大梁,成了关键领导人物。
新中国成立后,刘锡五当上了吉林省委书记,还兼任东北局的组织部长等要职。到了1970年2月28号那天,他在郑州因为生病去世了,去世时67岁。
总的来说,东北局刚开始那会有8个主要成员,里头有一个人做到了国家最高的职位。汪金祥、刘锡五、张秀山他们三个,还分别当过好几个省的老大。他们都是咱们的老英雄,老百姓会一直记得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