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长子邓朴方,北大跳楼致终身残疾,余生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漫步时光旧梦 2025-04-16 17:26:37

过了好一阵子,邓朴方慢慢睁开了眼。他瞅瞅四周,心里一琢磨,自己是物理专业出身,很快就认出来了,这地儿是北大专门放放射性垃圾的实验室。要是再在这儿多待会儿,那肯定没命了。

他忍着伤痛,硬撑着站了起来,心里琢磨着得把实验室的门给打开。可这门,死活就是打不开,像是被焊死了一样。他也不清楚自己究竟被困在这儿多久了,只觉得脑袋晕乎乎的。要是再不想办法出去,那可就麻烦大了。

邓朴方把整个实验室翻了个底朝天,最后发现窗户居然没关紧。他使了点劲儿,窗户锁就轻易地被推开了。可问题是,这是在四楼啊,要是跳下去,不死也得重伤。

留下来,那就是等死;往下跳,说不定还能搏一搏活下去的机会。

邓朴方挪到窗边,瞅着底下的水泥大道,心里头一阵发晕,眼前直冒金星。他赶紧闭上眼,两手捂着头,一咬牙就从窗口跳了下去……

邓朴方到底挺过来了没?他以后的路又该咋走呢?

【艰苦年代出生】

1944年,邓朴方在山西的左权县呱呱坠地。那时候,抗日战争打得正激烈,日军拼了命地想要反扑,局势紧张得很。

邓朴方是卓琳和邓小平的宝贝儿子,他还有个亲姐姐,名叫邓林。那时候,抗日战争打得特别激烈,卓琳总是跟着邓小平到处跑。因为太过劳累,加上吃的喝的都没保障,卓琳身体不太好。等到邓朴方出生时,卓琳奶水不够,小家伙饿得直哭,卓琳看着也只能心疼地掉眼泪。

后来,多亏了战友的搭把手,卓琳在左权县的麻田村找到了一户人家。这家人正巧也添了新丁,孩子妈奶水挺足,愿意帮忙喂养卓琳的小家伙。

在那个不容易的日子里,邓朴方多亏了村里那些热心肠的人的帮忙,这才勉强挺了过来,没被饿死。

邓朴方出生都快两年了,名字还没定下来。邓小平觉得给孩子起名这事挺重要,得找个安稳时候,坐下来好好琢磨。可邓小平工作太忙,老是在前线忙活着,起名这事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往后推。他们就先给孩子起了个小名,叫“胖胖”。

到了1945年的时候,刘伯承和邓小平因为工作上的事儿,被安排住在了一间农舍里,一个住在东屋,一个住在西屋。

那时候,“胖胖”已经能自己走路了,总是一摇一摆地从这房间走到那房间,脚步声哒哒响。刘伯承瞧着“胖胖”那活泼劲儿,就问正在忙活着洗衣服的卓琳,孩子正式的名字是哪个字。

卓琳瞅着在家里晃来晃去的“胖胖”,突然感觉这孩子都这么大了,竟然还没个正经名字。她只好实话实说,名字的事儿还没琢磨好呢。

这时候,邓小平在屋子里瞅着胖胖,开口说道:“咱现在站的地儿是太行山,要不就直接叫它‘太行’咋样?”

其实,选择“太行”这个名字,不光是因为这儿就是太行山的地界,更重要的是,这儿可是华北敌后抗战时候的大脑中枢。这儿的太行山老百姓,个个都有着豁出命去、啥困难都不怕、打死也不退缩的劲儿。邓小平心里头清楚得很,他也真心盼着以后胖胖能有这股子精神。

不过卓琳突然笑了,她对邓小平说:“你这是打算直接拿走刘师长儿子的名字呀?”

邓小平突然明白了什么,他拍了拍自己的脑袋,转头对刘伯承笑道:“师长,你瞧这孩子,名字还没取呢,我这脑子,取名这事儿还真不擅长。”

刘伯承大声笑了起来,说:“你的本事还差得远呢。”

邓小平讲道:“大伙儿老说‘刘邓’是一家,那这个孩子就算是你的亲侄子,你得好好给他琢磨个名字才行。”

一般来说,家里小孩的名字都是由老一辈的人来定的。邓小平让刘伯承来给孩子起名,这事儿就足以看出他们两家关系有多铁。

刘伯承答应了这件事,他拿起笔,在屋子里走了几步,然后转过身对着“胖胖”说:“胖胖,到我这儿来。”

“胖胖”甩着它的小短腿,哒哒哒地往刘伯承那儿跑。刘伯承见状,一把将胖胖搂进怀里,随后拿起笔,在纸上嗖嗖写了四个字:憨厚规矩。

这时候,邓小平也走到了桌子旁边,瞧见刘伯承又拎起了笔,特意把“朴”和“方”这两个字给圈了出来。

刘伯承提议道:“咱给娃取名叫朴方咋样?就盼着他这辈子能实实在在,品行端正。”

邓小平直点头称赞,他轻轻捏了捏“小胖墩”的鼻尖,笑道:“你以后的名字就叫朴方,邓朴方啦。”

“小胖墩”那会儿虽然还不明白咋回事,但瞧见邓小平跟他闹着玩,他就开心地拍起了两只小胖手,嘻嘻地笑个不停。

卓琳看到后也乐开了花,笑着说:“看来胖胖是真的爱上这个名字喽。”

从这事儿就能瞧出来,邓小平和刘伯承俩人的关系铁得很。他俩,那可是中国近代史上响当当的“最佳拍档”。

【一跃而下、终身残疾】

邓朴方出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也在那个混乱的时代长大。这一路走来,他经历了数不清的艰难困苦,但跟之后遭遇的磨难比起来,那些苦头好像根本就不算什么了。

新中国成立后,1962年,邓朴方走进了北京大学的校门,他那时决定攻读的是工科物理里的原子核物理专业。要是这样一直走下去,邓朴方肯定会成为在科技领域给国家带来大贡献的顶尖研究人才。

到了1968年,情况开始有了变化,邓朴方碰上了一些不公平的事儿。

有个学物理的学生想了个挺狠的招儿,说要把邓朴方关到存放射性废料的那个实验室里头。

接着,他们把不省人事的邓朴方带进了实验室,把门锁得严严实实,一点逃跑的机会都没给邓朴方留。

邓朴方睁开眼,从昏迷状态里缓过神来,立马就瞧出了自己在哪儿。接着,就出现了之前说的那一幕,他为了保命,不得不从北大的楼上跳了下去。

在那次意外里,邓朴方本能地缩起身子,护住了脑袋。可即便这样,由于冲击力太大,他还是伤得不轻,第十一、十二胸椎受到了重创,第一腰椎也骨折了。

邓朴方一着地,身子就因骨折变得歪歪扭扭,地上流了好大一摊血。

邓朴方的好友把他抬上平板车,推着四处寻找医院。他因为骨折疼得特别厉害,已经陷入了昏迷,血不停地往外流。

可那时候他的情况真的很棘手,好几家医院都吓得不敢要。他们差不多把整个北京城的医院都跑遍了,愣是没找到一家愿意接收邓朴方的。

最终,是聂元梓担心会出岔子,所以坚持要求北医三院必须接纳邓朴方。

但是,虽然北医三院收下了邓朴方,可他们并没打算给他治病,只是简单开了点消炎药。结果,过了一宿,邓朴方的病情反而更重了。

邓朴方毕竟还是个活生生的人,医院实在不忍心看着他在痛苦中离世,就决定给他做脊柱穿刺手术。不过,要做这个手术,还非得有家里人签字才行。于是,医院就通知了邓朴方的妹妹邓楠,让她过来签个字。

邓楠一瞅见哥哥,眼泪立马就哗哗地流了下来。她压根儿没想过,那个以前总是笑眯眯、活泼开朗,还是北大毕业的优秀哥哥,咋就突然变成了这副模样,脸色白得吓人,呼吸都轻飘飘的,整个人蜷在床上。但那时候,她没法儿哭,也不允许她哭,只能硬着头皮,手哆嗦着在治疗同意书上签了名,接着就被旁边的人给领走了。

于是,邓朴方只能独自留在医院接受医治,他连续高烧了三天,跟病魔和死神顽强斗争。

后来,医院紧急给邓朴方动了手术,想尽力保住他的命。但遗憾的是,因为耽误的时间太久了,加上他当时的身体状况特别差,结果邓朴方的残疾从11号胸椎骨一直扩散到了7号胸椎骨。这样一来,他胸口以下就完全失去了知觉。虽然邓朴方捡回了一条命,可他却变成了高位截瘫。

邓朴方捡回一条命后,就让他出院了。邓楠她们姐妹俩出手,把邓朴方安排到了北京大学校医院去养身体。邓楠她们姐妹轮流在校医院照顾邓朴方。

1971年10月份,邓朴方的身体终于完全康复了,之后他就被安排去了北京清河镇的慈善地方。他被领进了一间大房间,里面已经有十几个残疾人躺着。这么多人挤一块儿,但房间里的气氛却特别沉闷,就像是有什么重东西压在心头,让人透不过气来。

这大屋子里头,就摆着俩小火炉子,那时候还是一月,北京冷得跟刀割似的。邓朴方莫名其妙就被带到这儿来了,啥保暖的衣裳都没带,就只有慈善组织给的一床被子,还有一套黑不溜秋的棉衣棉裤。

邓朴方是个重度瘫痪的病人,没亲人在身边照顾,而且住的地方条件还特别差,想想都知道,他在这儿遭了不少罪。

后来,这事儿传到了周总理耳朵里,他立马行动起来,忙前忙后地安排,最终把邓朴方送回到了邓小平夫妇那儿。周总理盼着邓朴方能在那儿得到好好的照顾。另外,他还亲自给301医院打了电话,请那边的专家给邓朴方瞧瞧病。

但因为伤得太重,加上这几年日子过得挺难,邓朴方的身体状况已经无法挽回了。大夫讲,要是当初受伤后能赶紧治疗,之后再好好照顾着,他可能最多就是大腿那儿不太方便,不会像现在这样,从胸部以下都动不了了。

1980年,多亏了大家的帮忙,邓朴方有了去美国看病的机会。美国的大夫给他身体里装上了金属架子,就像给他打造了一副钢筋铁骨。从那以后,邓朴方就能坐起来了。

尽管经历了重重困难,但当邓朴方终于能从床上挣扎起来,坐在轮椅上望向窗外的世界那一刻,他眼眶湿润,泪水滑落脸颊……

【涅槃,余生专注一件事】

可能因为自己经历过风雨,邓朴方后来总想着给别人挡挡风避避雨。

那时候在北京的一个慈善组织里,邓朴方碰到了好多和他情况相似的残疾人朋友,他们看起来都挺失落,没什么精神。

邓朴方现在能自己坐起来了,他心里就在琢磨,要是那时候其他人也能像他这样恢复过来,那该多好啊。

邓朴方心里琢磨着,打算搞个中国残疾人康复中心。他琢磨着,这样能帮到不少残疾人恢复身体,就算不能全好,能有点进步也是好的嘛。

王树声将军的儿子王鲁克和几个伙伴商量后,跑去跟卫生局、民政那些部门的头头们开会聊天,大家一起讨论想办法。经过好多轮的争取和努力,终于在1983年3月15日那天,王鲁克他们成功地把中国康复中心的筹备小组给建起来了。

邓朴方带领的团队,仅用一年时间就成功搭建起了康复中心。紧接着第二年,他们又创立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邓朴方的全力推动下,这个项目进展得十分迅速。

邓朴方致力于“助残事业”,希望这个计划能让全中国的残障朋友都受益。他把原本对物理学的热爱,全情投入到了这个新方向上。

1988年3月11号,邓朴方把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中国残障人协会,还有中国盲、聋、哑人的协会都整合到了一块儿,搞了个新的组织,叫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到现在,新中国都成立39年了,咱们国家的残障人士终于有了自己的专门组织。以后他们有啥事儿,不管是想跟政府说说,还是想找社会帮忙,都有地儿了。遇到啥困难,全国人民都能伸出援手,一起帮他们渡过难关。

邓朴方搞的那个残疾人机构,三年来成绩斐然。他们帮了50多万盲人重见光明,给16万多脊髓灰质炎患者做了矫正手术。而且,在全国各个省,他们建了26个省级以上的聋儿康复中心,还有1300多个专门给心理、智力有障碍的人工作的地方,以及成千上万的社区康复站。

到如今,这种康复机构是越来越多了,而且也变得越来越正规和专业。

【后记】

邓朴方先生的不懈努力和坚持,真的给中国好几百万残障朋友带来了新希望,让他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援助。邓朴方,他虽坐在轮椅上,却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他的强大。这就是英雄本色,是了不起的成就,让人由衷地佩服。

0 阅读: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