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电动车购买者已将目光从单一的续航指标,扩展到覆盖日常各种用途的综合体验。广汽本田P7便是在此趋势下,基于云驰智能纯电W架构构建而来。车辆特别引入了“八大场景解决方案”来应对多样的使用需求,并致力于融合本田传统的驾驶质感与电驱动特性。这款中型SUV的目标用户群兼顾了家庭日常使用和对操控有偏好的驾驶者。从车辆设计、人机交互到内部空间规划及主被动安全,P7试图提供一个整合方案,探索何为“电动时代新驾趣”。其实际表现如何,还需从用户角度深入审视。

广汽本田 P7 的前脸采用了当前电动车流行的封闭式设计,视觉中心是点亮后颇具辨识度的本田徽标。解锁车辆时,贯穿式灯带会呈现动态流动效果,其内部集成了超过千颗微型透镜单元,使得灯光点亮时更显细腻和层次感。隐藏式门把手设计上有一个小细节,弹出时会向上翘起 15 度,实际体验中,这种设计在低温天气下确实有助于避免结冰影响,方便了北方用户的日常使用。

车身侧面线条给人流畅动感的印象,车顶轮廓从 B 柱后开始略微下沉,设计时考虑到了对后排乘客头顶空间的影响。车辆配备了 21 英寸的轮毂,造型着眼于降低风阻,辐条上设计了导流凹槽,理论上有助于减少高速行驶时的能耗,不过用户反馈这些凹槽也比较容易积存泥污,清洁起来需要多费些心思。值得一提的是,车门下沿采取了全包覆式设计,雨雪天气上下车,裤腿不易被门槛蹭脏。


车尾部分,由128颗LED 灯珠组成的贯穿式尾灯在刹车时会展示动态点亮效果。后保险杠下方整合了功能性的扩散器,并非纯粹装饰。后风挡玻璃的倾斜角度经过权衡,既要保证后备箱有合理的开口大小,也要确保后雨刮器能有效贴合清洁。颜色选择上,星际灰和皓月白两种漆面呈现出的质感获得了不少用户的认可。数字外后视镜显示清晰,视野可自动调整,并保留了切换至传统镜面模式的选项,增加了使用灵活性。


在智能化交互方面,广汽本田 P7 配备了一块 12.8 英寸的中控屏幕。其语音助手系统在实际体验中,响应速度较快,官方数据显示能在 0.5 秒内处理指令,并且能识别包括四川话在内的地方方言。车辆内置了多种场景模式,例如通勤模式下可预设开启座椅通风,而针对带孩童出行的场景,系统能一键调暗天幕亮度、播放舒缓音乐,并细心地调整空调出风,避免直吹,这些细节考虑提升了实用性。生日模式下的灯光秀则增添了些许个性化氛围。



空间布局遵循了本田的 MM 设计理念(乘员空间最大化,机械空间最小化)。基于 2930mm 的轴距,车内空间利用率达到了 85.8%,后排乘客的膝部空间为 820mm,提供了相对宽裕的腿部活动范围。后排座椅具备一定的调节功能,支持 18 度前倾和 10 度后仰。车顶配备的 1.85 平方米智能调光天幕采用了 Low-E 镀膜,能有效隔绝 99% 的紫外线。


储物和乘坐舒适性方面也体现了日系设计的一些特点。全车共设有 23 处储物空间,包括中控台的隐藏式抽屉、带制冷功能的电动滑移扶手箱以及能容纳 1.5L 饮品的门板储物格。后排座椅放倒后,后备箱容积可扩展至 1485 升,足以应对装载大件物品的需求。座椅本身采用分层发泡工艺,坐垫厚度达到 80mm,并提供了三档可调的吸风式通风和加热功能,旨在提升长途乘坐的舒适感。

广汽本田 P7 在电动化上展现了这家老牌车企的技术储备。其核心在于能源系统,采用了来自宁德时代的 90 千瓦时电池组,并支持 800V 高压快充架构。官方给出的 650 公里续航里程是一个参考基准,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在严苛低温(零下 30 摄氏度)环境下,电量保持率仍能达到 87%,这对于冬季用车场景下的续航稳定性是不错的表现。

充电效率方面,官方数据显示 10 分钟快速补能可以增加约 200 公里的行驶里程,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长途出行的补能焦虑。当然,对于日常使用,若具备家庭充电条件,夜间充满,次日即可满足通勤需求。不过,任何电动车的实际续航都会受到驾驶习惯和环境因素影响,北方用户在规划行程时,结合实际情况预留续航空间总是更稳妥的做法。
动力表现上,P7 的双电机四驱版本拥有 4.6 秒的零百加速能力,但本田似乎更侧重于动力的平顺可控性。许多试驾反馈提到,其加速过程被调校得相当线性,接近于传统燃油车的驾驶感受,减少了电动车常见的突兀感。配合 ADS 全时自适应减震系统,该系统能以每秒 1000 次的频率监测路面并调整阻尼,有效过滤路面颠簸,提升乘坐舒适性,即使后排乘客也不易感到不适。

底盘结构采用了前双叉臂与后五连杆的悬挂组合,结合前述的 ADS 系统(支持 5 种阻尼模式切换)和 50:50 的前后轴荷分配,旨在实现操控灵活性与乘坐稳定性的平衡。官方提及车辆过弯时侧倾角减少了 15%。此外,针对中国路况优化的 FCD 制动感知技术,官方标称实现了 37 米的百公里制动距离,并使低速制动过程的线性度提升了 40%,有助于改善部分电动车在低速跟车时的顿挫体验。


广汽本田 P7 在安全配置上考虑周全。被动安全层面,车内共装备了 13 个安全气囊,其中包括一个用于减轻侧碰中前排乘客相互碰撞风险的前排中央气囊。针对电动车核心的电池安全,其电池包外部采用 12000 吨一体化压铸铝壳体保护,在侧面柱碰测试中,电池舱变形量控制在 3 毫米,并支持在最深半米的水中行驶。主动安全方面,车辆搭载了 DMS 驾驶员监测系统,除监测疲劳状态(如打哈欠)外,还能感知驾驶员的血压、心跳等生理指标变化,一旦发现异常,会通过座椅振动进行提示,辅助提升行车安全。




这套系统的感知硬件包括 5 个毫米波雷达和 12 个超声波传感器,用以构建车辆周边的环境模型。官方资料提到,在光线不足的乡村道路等场景下,系统具备探测前方约 200 米处移动目标(如行人或电瓶车)的能力,并在必要时通过轻微的转向辅助,帮助驾驶员与障碍物保持约半米的安全距离进行避让。对于新手驾驶员较为头疼的停车问题,其自动泊车功能支持包括 45 度斜列车位在内的多种车位类型,能自动完成转向操作。不过,有用户体验反馈,在雨天使用时,后视摄像头的清晰度可能会受水滴或泥点影响,需要留意清洁。

广汽本田 P7 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侧重于提升日常驾驶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尤其针对国内复杂的交通环境进行了优化。在高速公路行驶时,启用导航辅助功能后,系统能较好地维持车辆在车道中央,并能在判断安全的情况下自动执行变道超车。一个比较实用的细节是,在接近导航规划的收费站或出口前约两公里处,系统会主动、平缓地引导车辆向右侧车道并线。在拥堵路况下,其跟车功能表现比较细腻,能够以较小的距离跟随前车缓行,起步和刹车控制得相对柔和,有助于缓解频繁启停带来的疲劳感。

从购买决策角度看,广汽本田P7 在预售阶段提供了一些优惠措施,例如每日现金补贴和若干次免费基础保养,这些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用户的初期持有成本。在同价位区间(约 30 万元级别),相较于特斯拉 Model Y 可能在续航上有优势但内饰设计相对简洁,或小鹏 P7 在智能化功能上更前卫但品牌历史积淀不同,P7 试图提供一个均衡的选择。它可能更吸引那些既希望体验电动化技术,又对传统汽车制造商的制造工艺和长期可靠性有较高信任度的消费者,期待车辆在多年使用后仍能保持较好的状态。
P7 的开发思路似乎着重于解决用户在实际使用中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而非单纯堆砌功能。例如,考虑到北方冬季门把手可能冻住的情况而做的优化设计,以及通过悬架和动力系统的精细调校来减轻乘坐时的晕眩感,这些都体现了对用户体验细节的关注。这种做法表明,像本田这样的传统车企在进入智能电动车领域时,倾向于将自身在车辆工程和用户需求理解方面的积累,应用于提升电动车的日常使用便利性和舒适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