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上一手好牌打烂的人也不在少数,像我们所熟知的吴三桂、李自成、袁世凯等人都是,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历史上所留下的痕迹太重了,是以让后世在细数一手好牌打烂之人的时候习惯性地就会忽略李密。
可以说在隋唐的那一段乱世中,李密是最接近皇位的。李密起事之初那可是比李渊的起点更高,在当时的农民起义中,绝对是佼佼者。遗憾的是因种种原因让他最后走向了失败。

众所周知隋文帝称帝也是很容易的,几乎是没有付出什么惨重的代价就坐上了皇位。当然在这其中也离不开关陇集团的帮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谁不想坐。因为隋朝得到皇位太过于容易,让其他人的心中也产生了一种想法。

毕竟他杨坚都能坐上皇位,那我为什么不行呢,尤其是关陇集团中人,对此更是有感触,毕竟他们要地位有地位要兵有兵。当地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没有人会不产生二心,尤其是隋炀帝杨广和他的父亲杨坚晚年很像,一样的多疑和猜忌,让这些大臣们心中都很有意见。

尤其是到了隋炀帝统治后期,这些人心中更是蠢蠢欲动,想要推翻隋朝的统治,自己坐上那至高无上的位置。其中杨玄感就是最坐不住的一位,他早就受不了杨广的统治了,于是就准备起兵,将秦王杨浩推上皇位。

值得一说的是此时还未到混战的时候,这不杨玄感的叔叔就劝说他,当前时机还不对,虽说在杨广的统治之下,百姓们的生活艰难,但毕竟开皇之治也是历史上有名的盛世,盛世还是能够延续几年的,杨广也没有完全地丧失人心。

杨玄感也是一个听劝的人,于是就决定等几年,几年后杨玄感自觉时机已到于是就决定起兵反隋,李密和杨玄感两人有私交,并且此时天下也已经是大乱的前夕,若是能够选择一股正确的力量,成事后加官进爵那也是不用说的。

本身就不甘度过碌碌无为一生的李密当即就去到了杨玄感的麾下,成为了他的军师,帮助他出谋划策。不得不承认的是早期的李密确实是有能力和远见的,这也是为什么会说他的失败可惜的原因之一。

杨玄感本就是贵族出身,他的眼界和谋略也是那些农民起义将领没有办法相比的,此时杨玄感的手中有着整整十几万大军。当时李密给杨玄感出了三个计谋,分为上策、中策和下策。上策就是攻占幽州,占领辽东这一重要位置后,等待隋军弹尽粮绝之际。

中策则是夺取关中,利用关中有利的地形和丰盈的粮草固守,以此为根基谋取后期的发展。下策就是攻打距离最近的洛阳,但洛阳的驻军是隋朝手中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部队,战争的走向也是一个未知数。

不用说大家也知道杨玄感最终选择了那一条路,杨玄感兵败后,李密就投靠了瓦岗寨,在当时的农民起义势力中瓦岗寨是其中实力最强的,并且在李密来到后又将瓦岗寨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贵族出身的李密无论是在眼界还是号召力都是农民起义军的将领没有办法比拟的,这也是为什么说农民起义具有局限性的原因之一,李密在进入瓦岗寨后,很快就凭借其自身的影响力劝说了附近的很多小势力加入到瓦岗寨中。

其实早在大汉就能够看出世家门阀对于王朝的影响力,这不在晋朝更是衍生出了“王与马共天下”之说,上文也说了隋朝的建立就离不开这些世家。李密虽说没有李渊这么大的影响力,但他怎么也是一个世家出身,还是有一定的政治资源的。

李密在加入了瓦岗寨后,他的成绩也是很瞩目的,首先就是帮助首领夺取了洛口仓,这是隋朝的粮仓之一,隋朝作为公认“富裕”的王朝,甚至在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时都比不上隋朝。
李密固然是会收买人心的,在得到了粮仓后他并没有私自占有,而是将这些粮食都无偿地给百姓,一时间在民间的声誉瓦岗寨甚至超过了隋朝。随之而来的就是全国各地的青年壮士来到瓦岗寨投奔。

最初本只有十几万人的瓦岗寨一时间竟然超过了三十万人大关,成为三支起义军中势力最强大的,当然李密的能力不仅是在政治上,在军事上也是如此。这不在对抗张须陀的时候就是李密亲自带军设伏,成功地解决了瓦岗寨的一大对手张须陀。

此时的李密在瓦岗寨那也是要功绩有功绩,要战功有战功,要声望有声望,接下来是什么也不用说了。为什么之后会有这么多人慕名而来,也正是因为瓦岗寨在李密的手中将名声打出去了。

此时李密在瓦岗寨的地位已经巩固到一定程度了,是以他就建立了自己的队伍,是瓦岗寨中最强大的一支队伍。值得一说他虽说是贵族出身,但是在李密的身上看不出任何的骄奢,对自己的部下也很是体贴。

战利品他也从不会私吞,而是将他们都奖励给手下的士兵们,在军中李密的声望是很高的,虽说李密此时并非是瓦岗寨的首领,但实际上也和首领相差无二了。翟让也不是什么看不懂局势的人,于是他就顺水推舟将首领的位置让给了李密。

可以说李密的改变也就是从此时开始的,他将翟让给杀了也是没有办法磨灭的。甚至能说是他人生的一个污点。
三、一败涂地虽说翟让将位置给了李密,实际上李密并不放心,怎么说他也是一个外来户,在瓦岗寨中很多都是翟让的心腹。

是以在一次庆功宴上,李密就将翟让给杀了,这件事的影响可就大了,毕竟在瓦岗寨中很多老人最初都是跟着翟让干的。这也为之后的败局埋下了祸端,很多翟让手下的老人心中对李密都有意见。

其实若是李密能够一直带着瓦岗寨众人取得战果,结果也或许会不一样。毕竟在杀了翟让后李密也就开始着手收复人心。李密既然连翟让都容不下也能够看出此时的他心中已经是充满了猜忌的。

他一边用重利诱惑翟让手下的老人为他所用,一边又不信任这些人,对于一些重要的位置他都放上了自己的人。他的这个举动只能维系表面的平静,虽说对他的统治有好处,但这些将领们私下对他也都有意见,并非是真正的效忠。

就在此时一个巨大的战略失误让瓦岗寨自此再也没有翻身的可能性了,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李密竟然忘记了当年杨玄感的前车之鉴还想要攻打洛阳,此时守卫洛阳的正是王世充,不得不说的是最开始李密确实是取得了成功。

但是总的看就知道这是多么致命的战略失误,若是他能够先占领长安,还会有李渊什么事?在他和王世充对峙的这段时间中,李渊早就不声不响地占领了长安。
虽说王世充并非是一个军事奇才,甚至连李密也比不上,但是在守城方面王世充是一把好手,此时的李密早就听不进去劝说,一意孤行,做出了一系列错误的决策。

让很多本就对他有意见的大将果断地和他站在了对立面,单雄信就是最好的例子。不懂得集中兵力的李密,最终被王世充打败。
结语对于李密的失败,后世也总结出了很多的原因,其中不可忽视的就是他性格的缺点,过度地自信,缺乏远见和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