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观点:中国和马来西亚同为亚太重要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是千年结好的邻居、以心相交的朋友、合作共赢的伙伴。
这个4月,友好的风,吹遍大马。也为那些出海科技企业,带来了更多利好消息。
早前,大疆的农业无人机,就已经飞到了马来西亚的油棕园中。油棕幼树病虫害只能依靠人工,效率低下、管理成本居高不下。2020年,马来西亚引进了大疆农业无人机,大大降低虫害问题,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油棕产量。
华为拿出压箱底的Net5.5G技术,拿下砂拉越州郊网改造大单,5G覆盖率将达98%。
中兴凭借“超紧凑基站”技术,让马来西亚雨林深处的原住民部落,也能视频问诊。
科技合作的“黄金十年”:从基础设施到创新生态
中马科技合作并非新命题,但近年来的深度与广度正在发生质变。
马来西亚第一副总理扎希德接受采访表示:截至2024年6月,中国企业在马制造业投资项目已达531个,投资额达797亿林吉特(约合人民币1303亿元),创造就业机会超8.88万个。这一数据背后,是合作模式从单一基建输出向创新生态共建的战略转型。
华为的布局最具代表性。2024年新加坡峰会上,华为云发布华为云Stack8.3,展示了新的技术进展,提供涵盖13个类别的100多项云服务。华为云正在通过技术创新与区域合作,不断推动东南亚数字化转型。
字节跳动2024年计划投资约100亿林吉特(21.3亿美元)在马来西亚建设人工智能中心,同时追加15亿林吉特(3.2亿美元)用于扩展柔佛州的数据中心运营。不仅提升了马来西亚在AI基础设施领域的地位,也彰显了字节跳动对区域市场的长期承诺。
除华为、字节跳动外,更多中国汽车企业正以差异化优势切入马来西亚市场。
2024年6月,极氪宣布正式进入马来西亚市场。之后在12月,极氪009和极氪X 在马来西亚正式发售。按照计划,极氪将在马来西亚布局六家门店,覆盖吉隆坡、雪兰莪、槟城、新山等地,同时也将在吉隆坡、柔佛、槟城陆续开设服务中心,为当地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和售后。
这种深度本地化的合作模式,使得中国技术能够真正扎根马来西亚市场。
而站在历史维度,中马科技合作正在书写发展中国家技术协作的新范式。
产业优势互补:技术输出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匹配
中马科技合作的另一大核心利好在于产业互补性。马来西亚作为东盟重要经济体,拥有成熟的制造业基础、开放的市场环境和英语普及优势,但本土科技企业仍面临核心技术不足的问题。
而中国企业如华为、吉利等具备全球领先的研发能力和供应链体系,能够填补马来西亚的技术空白。
以通信行业为例,华为在5G、光通信等领域的技术积累远超马来西亚本土企业。2023年,华为就与马来西亚多家电信运营商合作推进5G网络建设,不仅提升了当地的通信基础设施水平,还带动了本地就业和技术培训。
类似地,吉利通过入股宝腾汽车并引入新能源技术(如智能网联汽车和电池技术),帮助马来西亚汽车产业从传统燃油车向电动化转型。这种“中国技术+马来西亚市场”的模式已成为双边合作的典范。
预测未来利好:政策红利、人才交流、标准共制
未来中马科技合作将迎来更广阔的政策空间与发展机遇。
在政策支持方面,马来西亚有望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包括放宽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人才与技术交流或将迈上新台阶。两国正在推动建立更紧密的科技人才合作机制,“中马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的规模有望扩大,华为与马来亚大学共建的AI联合实验室模式将在更多高校复制推广。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模式,将为科技创新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撑。
在技术标准领域,中马合作将向更高层次迈进。双方有望在5G通信、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开展标准协同创新,共同制定适应区域特点的技术标准体系。
这种从技术合作到标准共建的升级,将进一步提升两国在全球科技创新体系中的话语权。
总之,当华为的5G技术助力马来西亚工厂实现远程运维,当大疆的无人机帮助小农户提高收成,这些具体而微的合作成果,比任何宏大叙事都更有说服力。
随着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合作年的启动,这场跨越南海的创新联动,注定会为区域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
对于敏锐的企业而言,当下也正是把握马来西亚——这个东盟数字枢纽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