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在16世纪就能漂洋过海到达遥远的美洲大陆?又是什么样的贸易网络,让大量美洲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明朝中国,改变了东亚经济格局?
所有这些事情要从西班牙人在菲律宾建立的殖民据点,以及他们开辟的跨越太平洋的航线开始讲起。1565年,西班牙探险队闯进吕宋,接着就占领了宿务岛。1571年,他们拿下吕松岛,并修筑了马尼拉城。这个以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命名的殖民地,最后发展成了连接东西方的重要贸易枢纽。经由这些举动,西班牙人慢慢稳固了,在菲律宾的统治力量,把这片土地纳入到全球贸易网络当中。马尼拉渐渐变得繁荣,成为非常关键的商业中心。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这一延续了近250年(1565-1815)的商业活动,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条稳定的跨太平洋贸易航线。每年装载着中国丝绸和瓷器的大帆船从马尼拉出发,横跨浩瀚的太平洋,抵达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接下来载满美洲白银返回。
这条航线的开辟并非一件轻松之事。西班牙船队得在那复杂且多变的太平洋风向与洋流之中,去寻觅最佳的航路。从马尼拉到阿卡普尔科的这段旅程,船只首先要向西北航行,到达北纬32°至37之处接着顺着洋流横渡太平洋,而后沿加利福尼亚海岸向东南行驶,此过程大概需要5至6个月。若回程,就沿着北纬12°左右航行,仅仅需要3个月左右。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经历了自由贸易和限制贸易这两个阶段。1565年至1593年,是探索以及自由贸易的时期,而且商人竟然不需缴纳进出口关税。随着贸易规模的逐渐扩大,西班牙王室开始担心白银外流以及本土产业受到冲击的问题,所以从1593年起便实施了一系列限制措施。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每年差不多有1到2艘的巨大帆船,在马尼拉和阿卡普尔科之间来回航行。每艘船能装载300到1000吨,有时候还能达到2000吨。回来的时候,装满货物的大帆船,一般会携带10万到40万匹的丝织品,总价值大概在200到400万比索左右。到18世纪末,中国丝绸这类商品竟然占了墨西哥进口总额的63%。
持续不断地流入亚洲的美洲白银,成为拉动明朝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经估算大概有两成新西班牙白银,而且在整个大帆船贸易时期,进入中国的拉美白银总数,达到1亿比索。数量众多的白银输入,促使了明朝万历年间白银货币化的最终达成。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不单是商品的买卖,还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它使中国的丝绸、瓷器以及家具等物件,成为了墨西哥上流社会的高档货。墨西哥的贵族们,在自家屋里摆放着从中国来的器物,并且墙上挂着字画。贵妇人则因为穿着由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而觉得很骄傲。甚至还出现了一种叫“中式连衣裙”的新样式服饰,这种服装把东西方的设计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这一贸易路线的开通,使得马尼拉成为了汇聚四方产物的中转站:北方来的中国丝绸和瓷器,南方来的香料,西方来的棉花,以及东方送来的美洲白银。这个时候阿卡普尔科也从一个破旧小镇发展成为重要港口城市。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早期全球化实践的典型呈现。它把欧洲、美洲亚洲和非洲,这四大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建出了一个跨越海洋的商业体系,而且大大加快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以及相互借鉴的速度。秉持开放且包容的贸易理念,利于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能有力地促进文明之间的互动与学习。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实际意义,不光体现在它带来的商业利润上,还反映在它所搭建起来的跨文化联系里。事实上这档贸易在那时候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就跟一条纽带似的,把完全不一样的文化领域紧紧地连接到了一起,并且给后面的文化互动提供了条件。不但促进了经济的进步,还大大地推动了不同文明之间沟通交流。它不单单是一种商业举动,更是一场深刻的文化交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