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山林间的奇妙博物之旅
在 1869 年的早春时节,我踏上了这片充满神秘气息的川西土地,开启了一段令我终身难忘的探索之旅。那是一段被云雾与山林环绕,满是新奇发现与意外惊喜的时光。
3 月 4 日,天空阴沉沉的,却丝毫没有阻挡我探索邓池沟周边的热情。
当我在山林间穿行时,一只类似欧洲品种的鹡鸰进入了我的视线。毫不犹豫地,我举枪射击,精准地将其击中。
这一幕让当地的几个猎人瞠目结舌,他们难以置信有人能在如此远的距离外射中这样敏捷的鸟儿。他们的燧发枪口径很小,装填着自制的火药和铁砂,而且火药和铅弹上都不垫塞物,这使得他们的枪射程有限。不过,他们在猎捕大型动物时会使用铅制圆柱体子弹,倒也展现出了他们的狩猎智慧。

这一天,我还收获颇丰,捕获了一只漂亮的黄胸鹀,以及其他几只不知名的鸟,甚至还有一只小巧玲珑、红棕色的老鼠,它总是生活在田野里,对人类的住所避之不及。
次日是1869年3月5日,天气愈发阴沉,先是下起了雨,中午前后又转为了雪。气压计显示 584 毫米(晚上 2 点),温度计的指针停留在 4℃。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我的猎人们却给我带来了意外的惊喜——一对绿尾虹雉、一只雌性的白腹锦鸡和一只模样漂亮的新发现的野猫。这些美丽而珍稀的动物,仿佛是大自然赐予我的珍贵礼物。
我与猎人们商量着购买当地的大型哺乳动物和角雉的事情,只是由于种种情况,我不得不付出比当地正常价格贵五六倍的钱,可即便如此,我也不愿错过这些难得的标本。
接下来的几天,天气依旧阴沉,但每一日都有新的发现。
3 月 6 日,虽没有下雨,天气却凉爽宜人,气压计在下午 4 点时显示为 588 毫米。这一天有人给我带来一只长吻鼹,它和我在四川彭县河坝场(音译)看到的那种极为相似,这让我不禁对这片土地上生物的相似性与多样性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3 月 7 日,大雾弥漫,气压计(上午 9 点)为 586 毫米。我又收获了两种新奇的鸟类。一只棕耳鸦雀,与我以前在北京打到的那种颇为相像,可我查阅了众多描述,却始终找不到能与之完全匹配的品种,这让它显得更加神秘;还有一种非常奇特的新画眉,它的嘴是明亮的黄色,尾巴、翅膀、头部和颈部都是深邃的黑色,而身体其他部分则是极为明显的棕黄色,猎人们说这种鸟在这些山区的森林里并不罕见,可在我看来,它独特的模样简直是大自然的杰作。
到了 3 月 8 日,上午阴天,晚上便飘起了雪花。我爬上临时住所上方的山林,期待能有新的收获,可惜并未如愿,那里只有数量众多的灰胸薮鹛和斑翅凤鹛。
不过,它们有趣的叫声倒是给我带来了不少乐趣,那多样的声音,仿佛是在远远看到来人时就开始的调侃,柔和悦耳,让人陶醉。
在到达邓池沟之前,我在温暖的大川河下游白石河山谷里采集到了一种开着紫色花朵的报春花。
而如今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同属的植物正含苞待放。我知道,真正的报春花属植物在北京周边是没有分布的,那里生长的是属于其他属的报春花科植物。在这寒冷潮湿的高山草甸上,我还发现了一些高大伞形科植物的干枯茎,它们让我想起了白芷。
此外,我还看到一些工人在忙碌地砍伐和焚烧各种灌木和草本植物来制作草木灰。他们告诉我,这些植物比木本植物能产生更多的土碱,尤其是那些类似我们款冬的菊科植物,在这些山谷里大量生长,成为了制作草木灰的主要原料。这看似平凡的劳作场景,却让我看到了当地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这段在川西山林间的探索经历,就像是一场与大自然的亲密对话。每一种动物、植物,每一个发现,都让我对这片土地的神秘与丰富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期待未来还能在这里揭开更多大自然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