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国际关系中实实在在的情形。
就拿朝鲜这个国家来说吧,咱们以前可是帮过他们大忙的,算是对他们有恩。但1969年,咱们中国遇到了大麻烦,他们不单不帮忙,反而还想趁机占咱们便宜,真是让人心里拔凉拔凉的!
1969年那会儿,朝鲜到底在忙活些什么事情呢?
【中朝之缘】
从元朝那时候起,朝鲜这个位于半岛上的国家,就一直是我们最铁心的附属国,没哪个能比得上。
在中原国家的外交名单里,朝鲜始终是中国最铁的外交好友,没有哪个国家能比得上。
两国能建立起这种紧密的宗藩关系,不光是因为朝鲜性格温顺、行事低调,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
从元朝那时候起,北京就变成了咱们国家选都城的头号种子。
对一个国家的都城来说,安全这事儿,历来都是各朝各代必须正视的大事儿。
北京在地形上看就像一只正在翱翔的大鸟,它的左边是蒙古和新疆。所以老早以前,左公就说了:守住了新疆,就等于守住了蒙古;守住了蒙古,那就等于是保卫了北京城。
朝鲜的东北部就像是它的右边防线,守住朝鲜就等于守住了我们的东北,而守住东北,又是为了保卫咱们的京城。
从甲午海战一直到抗日那会儿,日本已经反复给我们证明了这条不变的道理。
所以,从明清时期一直到新中国,只要朝鲜那边遇到问题,咱们中原的王朝都会伸手帮忙,就连那个被人说成是烂泥扶不上墙的清政府,也照样会出兵相助。
但到了近现代时期,这块地儿慢慢地就不再受我们管辖了。
甲午海战结束后,日本顶替了我们,成了朝鲜的老大。
二战打完后,朝鲜这块地方就成了美国和苏联的争夺地盘。
1950年的时候,金日成得到了他新认的大哥斯大林暗中的点头,一个人挑起了朝鲜那边的战火。没想到,这一搞,美国人竟然也插手进来了。
可就在金日成被麦克阿瑟逼得快要撑不住时,他原本指望能伸出援手的老大哥却站在一旁,不管不顾,任由朝鲜自己挣扎求生。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是中国派兵去朝鲜帮了他们一把,这样金日成才没变成亡国的领袖。
因为抗美援朝这场战争,中国在六十年之后,又一次成功地在半岛地区发挥了自己的影响力。
经过那件事情,金日成心里清楚了,苏联虽然强大,但在军事上可真没准儿,靠不住。
到了紧要关头,还是得指望咱们中国的老大哥站出来。
可那时候,中国挺穷的,没法帮朝鲜战后重建,所以朝鲜在经济上就只能靠苏联了。
从那以后,金日成就玩起了两边讨好的把戏,在中国和苏联间使劲儿找平衡点。
当中苏两国关系和睦那会儿,这种两边都沾点光的做法,其实也没啥大问题。
要是两国关系闹僵了,金日成就得头疼了,得在两边做个选择。
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接掌大权。他刚上台那会儿,因为国内政治局势复杂,所以特别想跟咱们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搞好关系。于是,他给了我们好多工业上的大帮忙,这种支持力度,以前可从来没见过。
中苏两国的交情,从那以后变得特别铁,整整好了五年,就像蜜月期一样。
1958年发生了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那档子事后,咱们和他们的关系就直线下降了。
赫鲁晓夫想借着对我们的帮助来捞好处,甚至想插手我们的领土问题,结果被毛主席坚决地挡了回去。
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僵,最后彻底闹掰了。
1960年,中苏两国就连装出来的友好样子,也不想再装下去了。
那年6月份,赫鲁晓夫直接说了,要把所有的苏联专家都撤回去,从那以后,咱们两国的关系就算是彻底断了。
第二年,赫鲁晓夫就去找金日成商量,想拉着朝鲜一起跟中国对着干。他们两个人一拍即合,签了个《苏朝友好合作条约》。这个条约说白了就是,只要苏联或者朝鲜中任何一方挨打了,另一方就得二话不说地帮忙,提供军事上的支援。
你说朝鲜和中国关系好,不就是因为想靠中国给军事上的帮忙嘛。但现在,有个更强的帮手给朝鲜撑腰了,朝鲜就不用那么依赖中国了。
朝鲜半岛这事儿,咱们得守着底线,美国人别想插手,苏联人也同样没门儿。
东北那边本来就被苏联人围得严严实实的,要是再加上朝鲜,那就真的是一点缝隙都没有了。
赫鲁晓夫一走,周总理紧接着就到了朝鲜,他提出想跟朝鲜也签一个友好合作和互相帮助的条约,就是《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这时候,金日成心里头可清楚了,他深知朝鲜对中国到底有多重要。
如果局势真的变得一边倒,中国要是被惹急了,直接出兵应对,那可就糟糕了。
按照《苏朝友好合作与互相协助协定》的要求,两边都不能跟对方视为敌人的国家去签结盟的条约。
不过,金日成担心会引火上身,在深思熟虑后,最终还是决定跟中国签订了这个协议。
《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其实跟苏联人的那个条约挺像的,主要就是通过书面的形式,把中朝之间那种自带的保护关系给正式确定下来了!
要说一下的是,这个协议到现在都还在起作用,而且它是我们国家从建国到现在,签的唯一一个关于军事同盟的协议。
从那以后,中国和朝鲜就像结拜兄弟一样,彼此称呼对方为血盟之友。两国的关系好得不得了,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亲密的时期,就像新婚夫妻的蜜月一样甜蜜。
【同床异梦】
可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个所谓的血盟,竟然就只有短短三年的有效期。
1964年那会儿,咱们中国成功搞出了第一颗原子弹,这事儿传到了朝鲜,金日成听后高兴得不得了。
不过,咱们国家原子弹都成功爆炸了,他为啥在那儿瞎乐呵呢?
金日成觉得咱们是铁打的兄弟,你的东西我拿来用,我的东西嘛,那当然还是我的。
老兄,你家的核武器研发技术,能不能也给兄弟我透露透露啊。
金日成满心希望地去找周总理,提出了一个不太合适的要求。结果,他立马就被浇了一头冷水。
这次被拒绝,金日成心里真是受到了重创!
打那以后,中朝两国就不再提什么血盟的事儿了。朝鲜那边呢,开始搞了个叫主体思想的东西,说白了就是得靠自己,自己说了算,不能再靠别的国家了。
这个主要观点是针对谁的,大家心里都有数!
尽管朝鲜现在情况不太景气,但他们的官方发言还是时刻强调着他们的核心理念。
就在中朝两国关系慢慢变差的时候,他们那边的老大哥也碰到麻烦了。
就在原子弹爆炸那阵子,苏联共产党里头的大佬们突然搞了个大动作,赫鲁晓夫硬是被勃列日涅夫给逼退了,直接让他回家养老了。
当那个消息传到中国高层耳朵里时,他们起初以为中苏关系恶化主要是赫鲁晓夫一个人在捣鬼,觉得苏联那边的其他同志其实还是不错的。
不过,去莫斯科想表示友好的那个使团,很快就吃了闭门羹。
柯西金他们态度冷淡地说,咱们虽然跟赫鲁晓夫不对付,但在对待中国这事儿上,咱们看法是一样的。
这句话说完,中国人心里头最后那丝盼头也没了。
那时候,中国的地理位置处境可真是差得没法说,海上被美国这个大海上强国给堵得死死的,陆地上又被苏联这个庞然大物团团围住。
这种同时打两场仗的情况,真是让我们头疼得要命。
眼看苏联那边已经靠不住了,咱们只能转头去美国那边找找破解困局的办法了。
从那以后,我们就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不管是公开的还是私下的,都在向美国那边传递想要改善关系的信息。
说真的,那时候的美国总统约翰逊,可真是个爱打仗的主儿。
约翰逊之前的总统,就是肯尼迪,他那时候想跟赫鲁晓夫联手,搞一个美苏一起管理的路子,想着能管管国内那越来越疯狂的军工圈子。但没想到,这主意太过超前,没被人看好。
约翰逊自己有亲身体会,因此,他一当上领导就打算“整改问题”。
约翰逊当总统时,为了巴结军工大佬,他下决心挑起了越南那场大战。
因此,这个时候的美国,铁定不会想和中国缓和关系。
1969年,中国终于等到约翰逊下台,迎来了中国人民的老相识尼克松掌权,中美之间的关系这才开始有了缓和的迹象。
现在越南战争已经拖了四年,美军明显快撑不住了。尼克松一上任,就开始盘算怎么从越南全身而退,很显然,能帮他达成这个心愿的,只有越南背后的支持者中国。
另外,当尼克松成为领导人那会儿,正好是苏联攻势凶猛、美国转为防守的关键时刻。苏联那时候国力正盛,达到了顶峰,反观美国,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动摇和欧洲共同体的兴起,忙得不可开交,焦头烂额。
美国想跟中国拉近关系,好让他们能在冷战里翻身,不再那么吃亏。
尼克松一当上总统,就悄悄地朝中国递出了友好的信号:说白了,咱们不能老把中国晾在一边,不让她加入世界这个大家庭。
这个迹象我们肯定察觉到了,于是我们也给了对方一个暗示:珍宝岛那次事件。
1969年年初,尼克松当上了美国总统。
1969年3月份,中国和苏联在黑龙江那个叫珍宝岛的地方,打了一场小规模的军事冲突。
这次的事儿,简直就是摆在明面上了。瞧瞧,我跟苏联现在这关系,你还担心咱俩能和苏联缓和吗?
中美两国间的暗送秋波,让勃列日涅夫心里头很不是滋味,特别窝火。
苏联那边放出话来,说要用核武器对付中国,他们不光嘴上这么说,心里还真是这么想的,打算付诸行动。
或许有人会好奇,国际间的分分合合不是挺常见的吗?苏联咋就这么较真,感觉输不起呢?
这事儿不能全怪他,苏联那时候真的是经不起输了。
长期以来,不管是以前的苏联还是现在的俄罗斯,心里头对中国都藏着一个不好说出来的担心。
西伯利亚地区占了俄罗斯四分之三的国土,但那儿人烟稀少。莫斯科为了管好这块地方,就靠一条西伯利亚大铁路连着,挺不容易的。
在这片地的南边,有个国家人口多达6亿,他们有能力随时让西伯利亚大铁路停运。
这表示,如果中国有意,它能随时占领这片土地,并让汉族人成为西伯利亚的主要居民。
俄罗斯能在欧洲保卫自己的国土,但要是西伯利亚被占了,那可就难找回来了,因为丢了那地方,再想夺回来真的不容易。
因此,中苏关系恶化后,苏联直接调动大军,上百万兵力对中国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压力。
大家可能都想错了,他并不是想打败中国,实际上,他是因为害怕中国。
在勃列日涅夫看来,珍宝岛那场冲突,就是中国给美国发了个信号,说中国有能力撼动苏联西伯利亚的地位!
啥都别说了,干脆消失算了!
【恩将仇报】
勃列日涅夫不光在国内下令要对中国动手,还拉上了朝鲜的金日成,打算一起围攻中国。
中国东北那边,工业挺发达的,资源也丰富,朝鲜你看了不心动吗?
金日成说,中国对我来说就像是最亲的家人和朋友,得增加援助!
勃列日涅夫很爽快地说,你之前欠我的那笔军费贷款,可以推迟再还。这次战争的所有开销,我们苏联全给你扛了。
都到这个份上了,金日成还能讲啥呀,中国对我们的恩情再大,也比不上苏联给的好处多呀!
恩情太重,这辈子没法还了,那就下辈子再报答吧!
珍宝岛那事儿一出没多久,朝鲜的新闻机构就急着跳出来,不分青红皂白地全怪到了中国头上。
同时呢,他们也在国内搞起了舆论攻势,拼命抹黑咱们中国,想把咱们在朝鲜战争里的贡献给淡化掉,甚至还故意把志愿军从历史课本里头给剔除出去。
这仅仅是前奏罢了,紧接着,朝鲜竟直接将大军调动到了中朝边界的鸭绿江畔,摆出一副随时准备战斗的样子。
你这急性子,简直快赶上当年的苏联了!真是白疼你这么久了!
金日成这次真的是下了狠心,把事情做得一点退路都不留,看起来他是铁了心觉得中国这回没救了。
碰到朝鲜的挑衅,我们这边赶紧让军队准备好,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开打,另一边呢,也启动宣传手段,给朝鲜来点“思想回笼”。
朝鲜的不少民众都亲身经历了那场残酷的战争,虽然金日成可能选择将其尘封于记忆深处,但他们心里却始终铭记着那段历史,忘不了!
没多久,金日成费尽心机掀起的舆论风波就悄悄平息了,老百姓的心逐渐向中国这边靠拢,开始同情起中国来。
同时,美国、中国和苏联之间的激烈较量,正悄悄发生转变。
勃列日涅夫这人挺实在!在打算对中国使用原子弹前,他怕闹出啥大误会,竟然先跟美国人打了声招呼。结果没想到,美国人转头就把这事儿告诉我们了。
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毅然决定实施“换家”策略,并公开表示,一旦面临核攻击,将带领民众转战至西伯利亚,开展游击战争。
肯定的是,中国的核武器绝不会对准我们的友好伙伴,它只会全力针对东亚的美军基地进行打击。
美国人无缘无故在家就摊上了大事,最后也不得不站出来为中国说话,放话表示,攻击中国就等于攻击美国。
看到这个不要命的架势,勃列日涅夫心里犯起了嘀咕。
最后也只能无奈地收起架势,悄悄撤退。
这可真是让金日成头疼了。
这次他可真是把中国得罪狠了,要是中国以后找他算账,他有再多条命也不够赔的。
还好那时候咱们中国讲究的是大局为重,没跟他过多计较。
周总理在清明节那天,也就是四月五号,借去朝鲜祭扫的机会,轻松地帮老金解除了心里的害怕。
两边表面上看起来又和好了,但心里到底有没有芥蒂,那就只有老天爷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