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算命大师袁树珊:铁口神断评点大人物,自己一生算命却不信命

赵婧瑶说历史 2025-04-24 10:18:32

在民国那会儿,江浙地方有个挺有名的算命先生,叫袁树珊。这位算命高手跟何应钦、吴佩孚这些大腕都挺熟的,就连蒋介石都特别信赖他,还特意请他给自个儿的媳妇儿宋美玲算算命。

挺让人惊讶的是,袁树珊到了晚年,居然跟儿子说要把那些算命的东西都给扔掉,这到底是为啥呢?咱们今天就来简单说说他的事情。袁树珊这人,一辈子都在给人算命,可到了老年,他却突然转变了想法。他告诉儿子,别再留着那些算命用的东西了,都得处理掉。这事儿听起来挺让人纳闷的,毕竟他干这行这么多年了。那他为啥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其实,这可能跟他的人生经历和感悟有关。或许他觉得自己活了这么大岁数,看透了很多事情,觉得算命这事儿虽然能给人指个方向,但终究还是得靠自己去努力。又或许,他是想让儿子别再走他的老路,去追寻自己真正喜欢和有意义的事情。总之,袁树珊晚年的这个决定,确实让人挺意外的。但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老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豁达态度。咱们今天就聊到这儿吧。

【相面大师铁口神断,为蒋介石算命、点评吴佩孚】

1930年那会儿,中国正处在危急关头,陆军上将何应钦晚上悄悄去找了一个叫袁树珊的人。这家伙在江浙一带挺有名,是个看相的高手。

那时候,何应钦特别受蒋介石器重,名声大得很。他俩聊到深夜,本来半信半疑的何应钦,听了袁树珊那毫不含糊的预测后,简直是惊呆了,心里头佩服得五体投地。过后,何应钦还特意把袁树珊介绍给了蒋介石。

民国时期,蒋介石可是个大人物,地位非常高。他对风水、面相这些东西特别着迷,还结交了不少自封的“江湖高人”。

袁树珊经何应钦引荐给蒋介石后,老蒋心里琢磨着,得瞧瞧这家伙到底是浪得虚名,还是真有两把刷子。

有一天,袁树珊在家里瞧见何应钦领了个男士进门,他一眼就认了出来,那是大名鼎鼎的蒋介石。见到这么大的官儿,袁树珊既没上去巴结,也没装得高人一等,他那种不低头也不傲慢的态度,反而让蒋介石挺瞧得上。

为啥这样一位大人物会亲自来找自己呢?袁树珊心里跟明镜似的,他之前也给蒋介石和他老婆宋美龄算过命,说的那些事儿后来都一一灵验了,因此深得蒋介石的信赖。

这事儿一传开,好多军阀、政商界的大佬都想见见袁树珊,请他给自己出出主意,其中最上心的就是那个大军阀吴佩孚。

吴佩孚很看重袁树珊,所以他专门派了个姓黄的军官,拿着他亲手写的信,长途跋涉跑到镇江去找袁树珊。那信里头,吴佩孚就说了,想让袁树珊出来帮他,当他的得力助手。

除了书信,那位姓黄的军官还带来了一大堆金银财宝作为重礼。看到这么多贵重得不得了的礼物堆在那儿,袁树珊心里头却一点没动摇,他直接把这些礼物原样退给了那位军官,还撂下这么一句话:“吴大人高兴,我就跟着沾光;吴大人发怒,我可就害怕了。”

这句话换种说法就是“我以后的荣辱都挂在吴佩孚一个人身上了”,这其实就是说跟着大佬混,风险大得很,就像跟老虎待一块儿,得小心翼翼。

考虑到对方是个大权在握的大军阀,袁树珊这么说,一方面是为了保全自己,另一方面也是想让对方有个缓和的余地。很显然,他对吴佩服这个人有十分清晰的认识。

简单来说,民国时期的好多大人物都去找袁树珊算命看相。这个算命先生到底是何方神圣?为啥那些大人物都那么追捧他呢?

【出生于清朝末年,从小跟随父亲学医】

1881年,袁开昌这个镇江的中医,迎来了他儿子的诞生。那时候,天上突然下起了大雨。袁开昌觉得这事儿挺有纪念意义的,于是就给儿子起了个名字,叫袁树珊。

袁开昌是这样说明给儿子取名的缘由的:儿子的名字寓意着得到上天的恩赐,就像水的滋养,总比没有强。他期望儿子如果能安心读书,接受命运安排,就一定不会给家族丢脸。从这里不难看出,他有着一种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性格。

袁开昌在镇江开了家中医馆,名叫润德堂。等袁树珊长到能记事的时候,他老爸就常带他出门,而那润德堂,自然就成了小家伙最常溜达的地儿。

他老爸对中医挺着迷,慢慢地,他也开始对中医有了点兴趣。袁开昌瞧见儿子有接班的意思,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于是就把自己一辈子的本事都一股脑儿教给儿子。

那时候,清朝虽然已快走到尽头,但考科举仍然是很多人梦想翻身的好机会。袁树珊呢,他一边抽空跟着老爸学医术,一边还在忙活着准备科举考试。

袁树珊多次科举考试都没考上,心里特别失落。再加上那时候清王朝已经快要崩塌,各种新奇的想法满天飞。他一合计,干脆就不考科举了,决定踏踏实实跟着老爸学医。从16岁起,他就走上了给人看病治病的道路。

袁树珊这人吧,读书真不太行,但在医学这块儿,那真是天生的一把好手。短短几年时间,他的医术突飞猛进,很快就成了大家口中的神医,名气传遍了周围好几个村子。结果呢,来找他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

“学习外国先进技术来对付他们”的风气席卷了整个中国,袁树珊成功考入了京城的大学,接着还跑到日本去深造。

他到国外闯荡了一番,长了不少见识。回到镇江后,他一边给人看病,一边忙着写书。那段时间,他还出了几本讲中医的书,大家都特别喜欢。

在中国的老传统里,看相、风水还有阴阳五行这些玩意儿,跟中医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们都是中医基本理论的组成部分。袁树珊对这些东西特别着迷。

之后,随着西方学问在国内慢慢被大家接受,不少人觉得,只要是来自西方的,那就是棒的。

大坏蛋汪精卫不光想取消中医,有的地方还真下了决心,要立法把中医给禁了。那会儿,中医可真是走到了悬崖边上,能不能活下去都成了大问题。

袁树珊和众多中医同行都不赞同废除中医,他们觉得中医是咱们中华文化里特别重要的一块儿,得好好传承和发展。但可惜啊,他们的意见就像蚊子叫,压根儿没人理睬。

有一回,汪精卫的母亲病了,找了许多西医都没能治好。这时,有名望的中医施今墨老先生主动上门,说他愿意试试给汪精卫的母亲瞧瞧病。施老先生开了几帖中药,病人喝了之后,病情很快就有了起色。

汪精卫在真正见识到中医文化的深厚底蕴后,决定撤销废除中医的提案。与此同时,袁树珊创作的《中西相人探原》这本书,得到了谭延闿的肯定,这也使得废除星象、占卜以及阴阳五行相关规定的决定没能实施。

《中西相人探原》这本书一出世,不光是给传统文化救了急,还彻底扭转了袁树珊的人生轨迹。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很多人对将来心里没底,尤其是那些有权有势的大人物。他们读了袁树珊写的书后,都抢着去向他求教。慢慢地,他在上海的名声就越传越响了。

【一辈子算命不信命,乐善好施弘扬传统文化】

在那以前,袁树珊还在坚持他的医学之路。后来,何应钦把他介绍给了蒋介石。因为给蒋介石算了八字,他的名声又大涨了一截,这才让他下定决心完全转行。

蒋介石对袁树珊颇为赏识,这让他的事业迎来了新的机遇,渐渐成为了民国时期首屈一指的相士。正因为名声在外,吴佩孚也特地请他来为自己相面。

袁树珊以前也给一个叫郭岐的人算过命。那时候,郭岐还只是个小营长。后来南京被攻陷了,他的上级领导打算逃到重庆去。逃难的时候,他们一行人刚好经过上海,就想着找袁树珊给算算命。

郭岐本不信鬼神那一套,但领导一番好言相劝,他还是把自己的出生年月日告诉了对方。袁树珊瞅了一眼,冷不丁地说:“郭先生啊,你到了40岁那年,怕是要升官发财,还得去沙漠里打仗呢。”

郭岐对这种说法压根儿不买账,他觉得沙漠离自己太远,怎么可能跑那儿去打仗呢。

袁树珊瞧他一脸不信,就又说:“你以后会在沙漠打仗吃败仗,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但别担心,最后会没事,晚年过得挺美满的。”

那时候,郭岐才三十多岁,对袁树珊说的话根本不当回事,觉得那都是瞎扯。

40岁那年,郭岐冷不丁就被提拔成了师长,紧接着他就带着部队去了伊犁驻防。这时候,他突然回想起很多年前别人给他算过的命,心里头的态度也由原来的全然不信,变成了有点信又有点不信。

1945年那会儿,伊犁地区闹起了战乱,有人竟然背叛了。郭岐带的队伍,差点儿就全体牺牲了,损失惨重。

在沙漠里头,喊破喉咙也没人应答,感觉自己就要撑不住了,就在这时,一小队敌人发现了他,直接把他给带到了他们的营地。

一个军队的领头师长要是成了敌人的俘虏,那情况多半不妙,但郭岐却挺走运。刚被抓不久,两边就开始交换俘虏了,郭岐就这么被换了回来。

过了好些年,蒋介石他们一伙人决定从重庆跑到台湾去,郭岐也跟着他们去了台湾安家。到他老的时候,孩子们对他特别好,很孝顺。

郭琦年纪一大,就老会琢磨起袁树珊给他算命的事儿,心里头直嘀咕,那位大师真是有两把刷子,太厉害了。

你可能不知道,袁树珊这辈子给好多大人物出过不少力,但他自己却从来不相信命运这回事。为啥这么说呢?

袁树珊这人,与其说他是个算命高手,倒不如说他特别懂人心。他曾经说过,来找我问事儿的人,说白了就是三种:一种是走到头儿没路可走的了;一种是心心念念就想着名啊利的;还有一种,就是碰上过大事儿,受过挺大打击的。

这位算命的老先生来自中医世家,其实他更像是个心理学高手,对人的心思摸得透透的。

袁树珊到了晚年,回到老家盖了所小学。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在于,它不收学费书本费这些。而且啊,来这儿念书的孩子,还能白拿笔墨纸砚这些学习上的东西。

在打仗那会儿,尽管袁树珊手头紧巴巴的,但他还是咬牙坚持资助那所小学。后来,学校越办越大,他还特地买了20亩地作为学校的产业,并且给学校换了个新名字,叫做伏羲小学。

袁树珊死活不让儿子去学算命看相那套,他觉得这玩意儿太玄乎,没啥真凭实据,大都是靠瞎猜。要是孩子从小就搞这些,以后肯定没啥大出息。

他告诉儿子,等自己不在了,希望他能把医学事业继续下去,但坚决要把算命那一套给扔掉。

袁树珊用简单的16个字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态度:种十亩桑树,耕十亩田地,半天看病,半天读书。从这句话里,不难看出这位命理学大家对自己有着明确的认识。

现在,大家更看重袁树珊早些时候写的医学书,像《人体健康常识》《治病小妙招》《针灸疗法手册》这些,他传下来的医学书籍至少得有九本。

袁老辈子最大的爱好就是啃书本,直到他晚年那会儿,一直都在使劲儿推广中医文化,因此赢得了大家的敬重。至于他给人算命那点事儿,也就成了大伙儿饭后闲聊时的一个乐子,没太当回事儿。

关于这事儿,你咋看?有啥不一样的想法没?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