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雨等VS秒进校!河北小学早到禁令家长发言:理解但可以灵活调整

爱分享的鱼大大 2025-04-12 21:36:54
开头:

近日,河北某小学门口挤满学生、家长,7:40校门紧闭,风雨中孩子们缩着脖子跺脚,家长焦躁地刷着手机算时间——上班要迟到。但人群中,几位老师牵着自家孩子径直刷卡进校,头也不回。这一幕被家长拍下,火速冲上热搜:“凭什么教师子女能进,咱们孩子只能淋雨干等?”

正文:

校方解释,7:40开门是为避免学生过早入校无人看管,防止乱跑受伤引发纠纷。教师因需提前到岗备课,子女随行进校“顺带看管”,既减轻拥堵又规避责任。

可是家长质疑:若安全是初衷,为何教师子女“提前”不被视为风险?校门口机动车道旁,数百学生挤成团,风吹雨淋反而更危险。

校方坦言,限定源于对安全事故恐惧。曾有学校因学生提前入校磕碰被索赔,如今“一刀切”成自保手段。但家长反驳直戳痛点:“过去学校是孩子第二个家,现在却像防贼一样防着学生。”当教育者将责任边界划得泾渭分明,家校关系也从协作滑向对立。

一位家长算一笔账:8点上班,送完孩子等到7:40,通勤时间仅剩20分钟,迟到风险陡增。而教师子女“特权”,更凸显规则对普通家庭不公。有网友犀利评论:“这不是安全限定,是特权限定。” 当校规与社会现实脱节,家长愤怒便有现实土壤。

有孩子家长客观发言:进校时间确实该提前10-20分钟,老师提前进校布置教室和学习任务可以理解,也反问老师孩子提前进去就不想要陪护吗?最后该家长也表示学校保安还是很好的,呼吁大家也多多包容和理解。

江苏常州曾因雨天拒学生入校遭批评,到底教育局要求特殊天气启动应急预案。廊坊十五小目前协调交警疏导,但长远看,增设遮雨棚、分批次入校或招募家长志愿者,或许比僵化限定更有效。教育学者指出:“安全不应是冰冷借口,而是温暖前提。”

结尾:

当校门变成划分责任红线,咱们是否正在用“安全”之名扼杀教育温度?倘若你是家长,会选择理解校方苦衷,还是坚持要求灵活调整?又或者,你有更好搞定方案?评论区等你共享智慧!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的内容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没有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潇湘晨报:

0 阅读:24

爱分享的鱼大大

简介:读书、看报、爱分享,欢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