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老汉收留20多岁流浪女,并生下一儿子,十年后老汉:后悔不已

何仪阅览趣事 2025-03-08 04:18:35
偶遇流浪女

2000年,黎亚勋刚准备上床休息,忽然听见院子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动。独居了二十多年的他警觉地坐起身,摸索着拿起门后的锄头,蹑手蹑脚地往院子走去。

一个瘦小的身影正蹲在鸡窝旁,笨拙地摸索着什么。黎亚勋举着锄头靠近,才发现那是个衣衫褴褛的女孩,她似乎已经很久没有洗漱过,头发凌乱地盖住了大半张脸。

听到脚步声,女孩惊慌地抬起头,嘴角还沾着生鸡蛋的蛋清。

黎亚勋放下锄头,问道女孩从哪来,女孩却受惊了一样,慌乱地往后退缩。黎亚勋看清了她的脸庞——虽然沾满了尘土,却掩盖不住稚嫩清秀的面容,看起来也就十五六岁的样子。

老人心中一软,转身回屋拿出剩饭和一件干净的旧衣服。女孩像是饿极了,三两下就把饭扒完,却还是警惕地打量着四周。

黎亚勋烧了一锅热水,让女孩去简陋的厕所里清洗。

经过一番询问,黎亚勋得知女孩叫杨小平,至于其他的信息,她要么说不清楚,要么就语无伦次。老人察觉到,这个女孩的精神似乎有些异常。但看她这么年轻,又孤苦伶仃的,实在不忍心赶她走。

第二天一早,黎亚勋就带着杨小平去了村委会。

村干部们认出这个女孩,说她已经在附近游荡了一个多月。每次有人问她家在哪里,她就会变得激动不安,有时还会歇斯底里地大喊大叫。几番周折下来,也没能问出个所以然。

大家都知道黎亚勋是个老实本分的光棍汉,四十多岁时经历过一次短暂的婚姻,之后就再没成家。如今年过六旬,膝下无子,村里人看在他平日为人厚道的份上,都劝他收留杨小平。

黎亚勋犹豫了,他年纪大了,本想找个清净的敬老院安度晚年。但看着杨小平乖巧的样子,又想到自己膝下空虚,确实需要个依靠。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决定收留这个女孩。

随后的日子里,黎亚勋细心照料着杨小平。他教她做家务,陪她说话,还常常给她买些新衣服。虽然杨小平时常会发病,行为古怪,但大多数时候还是安分守己的。

经过三年的朝夕相处,黎亚勋对杨小平产生了感情。他考虑要不要和杨小平组建家庭,但又担心世人的闲言碎语。毕竟他们相差四十多岁,而且杨小平还有精神疾病。

传宗接代的渴望和对晚年生活的担忧,最终还是让他做出了这个重要决定。在村里人的见证下,黎亚勋和杨小平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守望相依

婚后不久,杨小平就怀孕了。黎亚勋又喜又忧:他马上就要当父亲了,可自己已经六十多岁,不知还能照顾这个家多久。

杨小平19岁那年,他们的儿子黎光友降生了。乡亲们都说,这孩子的父母虽然年龄相差悬殊,却生得白白胖胖,讨人喜欢。黎亚勋抱着襁褓中的儿子,沧桑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生产之后,杨小平的精神状况每况愈下。她时常会在半夜惊醒,神情恍惚地在屋里走来走去,嘴里念叨着一些含糊不清的话。

她似乎认不出自己的孩子,有时还会突然变得暴躁,对着襁褓中的婴儿又哭又闹。

为了保护妻子和孩子的安全,黎亚勋每当下地干活时,就只能把杨小平锁在屋里。杨小平在墙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我要回家”四个字,笔迹凌乱却字迹工整,看的出她曾经受过良好的教育。

家里的日常起居全都落在黎亚勋肩上。早上天还没亮,他就要起床烧火做饭;白天要下地干活,还要抽空回来照看妻儿;晚上还得给妻子洗脸、梳头。

唯一让黎亚勋感到欣慰的是,当邻居家传来音乐声,杨小平就会露出难得的笑容,她会随着音乐起舞。

黎光友渐渐长大,变得特别懂事。虽然只有几岁,却已经知道帮爸爸分担家务。看到母亲发病时,他不会像其他孩子那样害怕逃开,而是会轻轻地握住母亲的手,安慰她。

即便母亲认不出他,他依然会每天给母亲一个拥抱。

村里人都说黎家父子命苦,但黎亚勋从不这么想。他告诉儿子,不管别人怎么说,都要好好照顾母亲。在他看来,杨小平不是一个累赘,而是上天赐给他的礼物。

期间虽然有人劝黎亚勋把妻子送去精神病院,但他始终不忍心这样做。他宁愿自己多吃些苦,也要让妻子在家人的陪伴下生活。

直到后来,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一只眼睛也几乎失明,黎亚勋担心自己离开后,妻儿该何去何从。

转机渐显

2013年的一天,76岁的黎亚勋拄着拐杖,带着一把锄头爬上了村后的小山坡。

10岁的黎光友放学回家没见到父亲,打听得知父亲上山后,赶忙追了上来。当他看到父亲正在挖掘的土坑时,立刻明白了什么。他立马冲上前去,抱住父亲泣不成声地恳求父亲回家。

这一幕被恰好在附近采访的记者看到了。当地媒体此前就听说过这个特殊的家庭,这次终于有机会深入了解他们的故事。

在征得黎亚勋的同意后,记者跟随他们回到了家中。推开门,杨小平正蜷缩在角落里,屋内陈设简陋,墙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迹。

这个场景让记者们深受触动,他们决定要帮助这个家庭。通过媒体的报道,黎家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整个湖南省。报道播出后,社会各界的援助纷至沓来。

当地民政部门为黎家申请了低保补助。一家医院主动联系黎亚勋,表示愿意免费为杨小平进行治疗。经过诊断,杨小平的病情并不严重,只要坚持治疗就有康复的希望。

在医院里,杨小平接受了系统的治疗。

医生发现她的病因可能与早年的创伤经历有关,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她的状态逐渐有了好转。特别是在进行音乐治疗时,她表现出异常的专注,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学舞蹈的日子。

治疗期间,黎亚勋和儿子每天都会去医院探望。看到妻子的病情一天天好转,黎亚勋的眼睛里重新焕发出了光彩。黎光友也比从前更加开朗,在学校里学习更加刻苦。

后来,发生了一场暴雨,导致黎家的老房子垮塌了。一家三口不得不暂时借住在村里的废弃教室里。但这次的不幸,反而成了转机。当地政府得知情况后,立即组织力量帮助重建房屋。

各界的援助源源不断,黎亚勋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不停地向每一个帮助过他们的人鞠躬致谢。通过媒体报道的持续跟进,杨小平的身世之谜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她清醒时会提到的父亲名字杨国兵,至于其余有效信息,杨小平统统忘记了。

终见曙光,幸福重聚

2014年,杨小平的家人在电视新闻中认出了她。他们循着线索来到湖南平江县时,杨小平正在收拾晒好的衣服,她的精神状态比起之前已经好了很多。

见到阔别多年的亲人,杨小平先是一愣,随后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她的家人告诉黎亚勋,杨小平从小就有精神方面的问题,16岁那年发病后就离家出走了。

家里人找了一段时间,但因为种种原因,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这个解释让黎亚勋明白了为什么当初找不到杨小平的家人。但令所有人意外的是,当家人提出要接杨小平回去时,她却躲在黎亚勋身后,怎么也不肯离开。

杨小平的家人观察了几天,看到黎亚勋虽然年迈,却依然细心照顾着妻子的起居;看到黎光友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给母亲一个拥抱;也看到杨小平虽然还时常发呆,但在照料家务时已经有条不紊。

最终,他们尊重了杨小平的选择。

临走前,杨小平的家人留下了联系方式,承诺会经常来看望她,也会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帮助。这个结果虽然不够完美,却是对各方最好的安排。

新房子建好后,黎家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在医生的指导下,杨小平开始服用调理身体的药物,病情得到了明显控制。

黎光友在父母和老师的支持下,选择了外出务工。他说,要趁着年轻多赚些钱,好让父亲能够安享晚年。每个月,他都会准时把工资的大部分寄回家,剩下的存着,准备将来给父母看病用。

参考资料:

1、老汉自称收留精神残障少女已十余年并育一子,律师:不是温情故事 澎湃新闻 2021-12-16

0 阅读:13

何仪阅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