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理发店开始倒闭潮!明明没有电商冲击,为啥还会自己干到黄?

司空知山海 2025-04-14 13:51:06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电商时代,实体集体受到冲击,AI时代,大量商铺关店。

但谁能想到,越干越黄的不是饭店、超市、手机店,而是Tony老师的理发店。

理发是必要的生活类服务,是无法被电商替代的。

那为什么还有大量理发店干不下去,被迫关门呢?

理发店困境

在南京的某条街上,有位网友吐槽曾经经营了多年的理发店忽然关闭,如今想理发,都不得不去更远的地方。

后来在团购平台上,他找到了那家店的新地址,并靠地图导航来到一幢写字楼里。

以前,这家理发店只是藏在巷子里的普通理发店。

进入写字楼之后,不但装修风格变成了北欧样式,甚至还采购了咖啡机,为顾客提供免费咖啡。

这种变化让消费者有些意外,不过很快,他就明白了变化背后的代价:

理发价格比以前高了。

以前10分钟高效完成洗剪吹,如今延长到了半小时。

虽然同样是理发,但老板坚称时间的增加并非毫无道理,而是要为客户精修更符合个人特色的发型。

理发店改头换面后,价格更是涨了一倍,到了60块钱。

对此,消费者不禁感叹,羊毛出在羊身上,自己只是想理个发而已,没想到涨得这么离谱。

理发是一项技术性工作,虽然有一定门槛,但是门槛并不高。

理发店作为服务类的商家,本身就是以赚钱为目的。

由于理发拥有强需求长周期的属性,所以很多店面就面临着利润方面的困境。

了维持理发店的持续发展,有的店选择升级服务,招揽更多客户,而有的店会直接选择涨价,提升单次客单价格。

当然也有既提升技术水平又提高单价的现象。

在多种且复杂的行业状态下,各理发店的服务单价陆续上涨,几乎是攀比式地推出各种附加服务,尝试从客户手中赚到更多钱。

在2020年的相关报告中,美发客单价相较于两年前,直接提高了2.9%。

女性客户的客单价更是到了百元级别,而且男性也到了95元。

理一次头发要花掉百元上下的价格,任谁都觉得代价太高。

消失的理发店

除此之外,还有的理发店也推出了会员卡服务。

即让客户办理会员卡,并预存一部分钱,换取一定程度的折扣。

这种会员制的销售方式虽有较好的出发点,但也变相加重了一些社会乱象,比如理发店反复推销会员卡,或者半强制要求客户办卡。

从实际出发,预存款项到会员卡,本身就是具有风险的事。

此前曾有一条曝光的消息,苏州的王某开了一家理发店,上线了会员卡活动。

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这家理发店先后换了三个老板,最后直接关闭店面,带着会员的钱跑路了。

虽然这种现象不是行业常态,但是理发店的乱象,却可以从中略见一斑。

在另一边,北京的姚先生也在理发的事情上发愁。

他家附近有家快剪店,因为经常光顾,所以店员一见到他,就铆足了劲推销会员卡。

后来姚先生实在架不住对方的推销,就充了3000块钱。

这家店的单次理发价格是90块钱,用了会员卡,价格一下降到68块钱,相较之下确实省了一部分钱。

不过后来理发店里的工作人员总是换来换去,这让姚先生对理发店的经营状态产生了深深的疑虑。

理发店的姜店长明白客户的顾虑,但是也不得不想办法推销产品。

据他说,理发店的水电费、房租、人工费以及一些物料,都是持续花钱的部分,如果理发价格不涨,那么他们很可能赚不到钱。

有点规模的理发店,不会让理发师全程为客户服务。

比如客户进店,会有专门的洗头工负责洗头,理发则由理发师主理。

如果客户想染发或做更细致的工作,就必须再雇一个做烫染相关工作的助手。

如此一来,理发店的起步人员数量就是3人,一个月的人工费用就是五位数。

如果不想办法多赚点钱,可能连招的员工都养不起。

在店铺与客户双向诉求都无法满足的情况下,一些小规模的快剪店也应运而生。

这些店的面积通常不算大,收费标准也远比普通理发店便宜。

记者透露,上海某些快剪店价格能卷到二三十块钱,相当于一碗面的价格,可谓是性价比直接拉满。

在价格冲击下,那些所谓的精剪店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总结:

近两年,我们经常能看到有些理发店开着开着就消失了。

不能否认,其中有一些店面或许搬到了其他地方,但是大量高度同质化的理发店,注定是没有出路的。

很多人吐槽电商冲击了实体,但很多实体通过转型守住了线下优势。

而受影响较小的理发店,却在种种困境中迷失了方向。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理发行业将面临洗牌,破而后立的孕育出全新的行业规则。

参考资料:

《Tony老师的大困局》21世纪经济报道

《定价高、推销多.....让理发师好好理个发怎么这么难》工人日报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