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急了,宣布制裁中俄,俄对华作出重要承诺,中方一句话亮了

司空知山海 2025-04-16 03:20:21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上个月对俄罗斯发出“最后警告”,这个月又开始向中国发难,特朗普调整政策决定“中俄一起制裁”。

美国突如其来的制裁,将会对中国和俄罗斯产生什么影响?俄罗斯对华做出“要多少有多少”的承诺,对我们又有什么意义?

特朗普上台前和上台后都说出过要“联俄制华”的话,指责拜登不该将俄罗斯推给中国,准备拉拢莫斯科对华抗衡。

然而他最近做出的一系列措施,已经明显打破了这一框架。

3月下旬美国作为中间人,在沙特首都利雅得拉拢俄罗斯和乌克兰进行新一轮谈判,并未达成有效的结果。

马上快到特朗普所谓的“停火日期”,俄罗斯的行为让他大为光火。

威胁如果普京仍然执意不想谈判,那么美国将会对俄罗斯采取行动,这不容商量。

1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特使威特科夫在圣彼得堡举行了会晤,双方进行了新一轮磋商。

这场会谈内容虽然没有公开,但结果很尴尬:

俄罗斯这边的口风是“不应期待会谈会取得突破性成果”,美国那边的口风是“美俄朝着解决乌克兰问题又迈出了一步”。

两句空话一总结,结果当然就是没谈成。

这也不出乎意料,因为俄罗斯上个月就回应过不满意美国“偏袒乌克兰”的立场。

俄占区的土地美方又反悔表示“归属未定”,再加上他们支持英法派兵去乌克兰当维和部队,俄方自然不可能接受这些条件。

谈判刚一结束,美国就给了俄罗斯一记“重拳”:

12日美国政府以“俄罗斯实施有害的外国活动”为借口,宣布延长对俄罗斯在美资产的冻结和制裁,为期一年。

虽然美国媒体认为特朗普这一举动只是“略施惩戒”,不是抱着与俄罗斯翻脸的动机而来的,但他们的举动已经让莫斯科察觉到了不安全感。

普京原本对特朗普的态度表现尚可,但从上个月开始俄美交流的次数已经越来越少了,所谓的“联俄制华”自然也越来越远。

与此同时,美国还在“双管齐下”对中国下手。

特朗普在10日宣布中国码头不执行美国发布的“伊朗石油禁令”,将被美方纳入制裁名单。

该事件的奇怪之处在于,美国所谓的“伊朗石油禁令”是二级制裁,通常制裁的是企业和船东方,这和中国的港口业务根本不搭边。

一些观点认为,中国今年大幅度减少了美国油气的进口,结果不久后美国就宣布制裁中国石油码头和航运,这其中有因果关系。

美方正在采取“马六甲战略”组织演习行动,试图从控制马六甲海峡开始,堵死我国的海运能源通道。

美国在新加坡的樟宜海军基地拥有一定的军事设施和驻军,这使其能够对马六甲海峡的航运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干预。

而我国无论是从澳大利亚,还是从中东运输石油能源,船队都高度依赖这一航道,美国的军事威慑可能导致我国能源运输船只在通过海峡时面临阻碍。

虽然中方这些年已经大幅度多元化战略能源的储备和进口方向,但海运这条通道仍然受到美国很大的威胁,不可不重视。

之前有观点提出“绕道”的方式,可以多绕行几百海里走印度尼西亚穿行。

但问题在于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石油等重要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大量的石油进口需途经马来西亚等“美国驻军”地区。

所以最完美的解决方法,就是不依赖海运进行进口,保证供给不会经过美国的势力区。

此时俄罗斯有好消息传来,12日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安德烈·鲁登科表示:

在当前的局势下不排除美国对华石油供应降为零,那么中国会否购买更多俄罗斯石油的问题,取决于中国自己的选择和利益考虑;

中国需要多少石油,俄罗斯就准备向中国输送多少石油,这是中国朋友的选择。

俄罗斯这边给中国吃了一颗定心丸,如果能从俄罗斯大量进口,用陆运方式运输的话,能很大程度上保证能源安全。

值得注意的还有,王毅外长之前曾表态“中俄合作无上限,中俄永不为敌”,这是对中俄双方友谊的肯定。

在这样关系稳定的前提之下,俄罗斯对中国做出了“无限制供应石油”的承诺。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中国需要保证的是能源“安全”,这就要求我们不能过度依赖任何一个国家。

毕竟能源是一个国家的命脉,过度依赖会有很大的风险,尤其是如果因不可抗力被切断,会造成灾难性影响。

所以我国当前的多元化战略仍然会执行下去。

参考资料

《俄罗斯最新涉华表态:“中国需要多少,俄就准备提供多少”》鲁中晨报

《佩斯科夫:普京与美特使会面是俄美总统会晤的第一步》北青网

《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 将美对俄部分制裁措施延长一年》央视新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