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万万没想到,日本再次偷袭珍珠港,日本突然抛售800亿美债

倩倩珠珠 2025-04-15 08:40:53

今年4月,全球金融市场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美国国债遭遇史诗级抛售,这里面的核心原因自然是特朗普的一系列关税政策,使得30年期收益率冲破5%大关,创下1981年以来最大单周涨幅,更戏剧性的是,这场危机的导火索竟直指美国最亲密的盟友日本。

一边是日本政府高调宣称“绝不拿美债当谈判筹码”,另一边市场传言日本对冲基金疯狂抛售引爆连锁反应,当美债“安全资产”神话摇摇欲坠,这场金融地震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权力博弈与时代变局?

蝴蝶效应

4月9日东京午盘,一笔神秘的美债抛单引发海啸。

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90分钟内飙升20个基点,日本30年期国债同步暴涨至2004年以来最高水平。

市场嗅觉敏锐者立即捕捉到异常:抛售集中发生在亚洲交易时段,且日美国债罕见同步暴跌,矛头直指日本机构。

日本农林中央金库的“60倍杠杆爆仓”传闻不胫而走。

这家掌控着日本农业命脉的金融机构,被曝因重仓美股遭遇特朗普关税冲击,不得不在4月8日夜间疯狂抛售超千亿美元美债补仓。

尽管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次日紧急辟谣,强调减持仅为“汇率干预储备”,但市场注意到:

2025年第一季度日本已悄然减持美债近800亿美元,恰与日元汇率保卫战时间线高度吻合。

而更深层的战略调整也浮出水面。

面对日元汇率持续承压,日本央行正将美债持仓从“长期投资”转为“流动性储备池”。

1.07万亿美元的美债头寸,既是应对货币危机的弹药库,更成为隐形的金融威慑力量。

当美国试图通过24%汽车关税打压日本经济命脉时,东京交易员鼠标轻点引发的债市动荡,竟迫使白宫暂缓关税政策。

这种“金融核威慑”效果,远超传统外交抗议。

美元霸权裂痕里的攻守道

可以说这场危机暴露出美债体系的致命软肋。

36万亿美元债务规模下,4.5%的利率意味着每年1.62万亿利息支出,相当于美国联邦收入的26%。

而且今年还有9万亿美债到期。

日本此番抛售导致美债收益率飙升20基点,直接增加美国年付息成本800亿美元,相当于五艘航母的建造预算。

更危险的是,6月即将到期的6万亿美元债务需要再融资,若持续遭遇抛售潮,美国或将面临技术性违约风险。

市场结构嬗变加剧危机传导。

对冲基金的“基差交易”规模已达2019年峰值的两倍,这些通过百倍杠杆套利现券与期货价差的资本巨鳄,在波动加剧时被迫平仓,形成“抛售-暴跌-强平”死亡螺旋。

而日本机构投资者的集体转向更具象征意义。

作为美债最大海外持有者,其持仓策略从“被动持有”转向“主动调控”,标志着美元信用基石出现松动。

美国试图多管齐下化解危机:财政部启动“隔夜回购工具”日吞千亿抛盘,酝酿“优先兑付主要债主”方案,甚至施压日本央行维持超低利率。

但这些措施恰似在溃堤前用胶带修补裂缝。

当日本投资者单周净抛售2.5万亿日元外债创五个月新高,当中东土豪通过伦敦暗盘抄底时,全球资本正在用脚投票重构金融秩序。

这场美债风暴绝非偶然。

日本抛售背后,是各国对美元霸权离心力增强的缩影。

中国连续6年减持美债至7590亿美元,同时狂揽583亿美元黄金;

沙特、巴西推进人民币石油结算,动摇石油美元根基。

而美国试图用关税大棒维系霸权,反加速了金融反噬。

当前格局恰似1914年前夜的金本位崩塌——旧体系难以为继,新秩序尚未成型。

对于中国而言,保持战略定力至关重要:

既需利用美债利息收益反哺科技国防建设,更要通过数字货币、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等“钝刀割肉”方式重塑货币体系。

当日本在美债战场意外撕开突破口,历史正在见证,单极金融霸权谢幕的序幕已然拉开。坚持原创不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作者,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信息来源:

《日本股市跌幅扩大!日经225指数跌超3%》证券时报

《美债遭大幅抛售!3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4.95%,创1982年来最大周线涨幅》时代周报

0 阅读:2

倩倩珠珠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