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与其内耗自己,不如外耗别人

青柠的异想记 2025-04-27 03:38:28

很多中年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明明工作已经很累了,回到家还要强撑笑脸;

明明心里委屈,却不敢表达,怕影响关系;

明明对某些事情不满,却选择沉默,怕被人说“矫情”。

这种“自我消耗”的状态,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内耗”,指的是一个人把大量精力浪费在自我纠结、压抑情绪、过度反思上,导致身心俱疲。

现在的中年人,尤其容易内耗,原因有三:

①责任感过重,上有老下有小,不敢任性,怕影响家庭稳定。

②社会期待高,中年人要“成熟”“稳重”,情绪外露会被视为“不靠谱”。

③自我价值感降低,年轻时敢闯敢拼,中年后却开始怀疑自己,怕被淘汰。

于是,很多人选择“忍”。

忍工作压力,忍家庭矛盾,忍人际关系的委屈。可问题是,忍久了,情绪不会消失,只会变成身体的病。

1、情绪不会消失,只会转移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并在未来以更丑陋的方式爆发。”

就比如说,我的朋友老张,40多岁,在公司是出了名的“老好人”,从不拒绝同事的请求,哪怕自己加班到深夜。

直到某天,他突然在会议上情绪崩溃,摔了笔记本,辞职走人。后来才知道,他长期压抑的愤怒和委屈,最终以“爆发”的形式释放。

内耗的尽头,往往是身体或心理的崩溃。高血压、失眠、抑郁、焦虑……这些病,很多都是“忍”出来的。

2、与其内耗自己,不如“外耗”别人

这里的“外耗”,不是指无理取闹、伤害别人,而是学会合理表达需求、释放情绪,不让负面能量淤积在自己心里。

所以,大家要学会:

①学会“麻烦”别人

中国人讲究“万事靠自己”,但人到中年,该示弱时就示弱。

工作太累?和同事商量分工,别硬扛。家务太多?让伴侣和孩子一起分担。心情不好?找朋友倾诉,别憋着。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适度的“求助”反而能增强人际关系,因为别人在帮你时,也会获得价值感。

②敢于表达不满

很多人怕冲突,所以选择沉默,但健康的愤怒是一种自我保护。

同事推卸责任?直接指出问题,别替人背锅。伴侣忽视你的感受?平静表达需求,而不是冷战。

亲戚干涉你的生活?温和但坚定地划清界限。

③接受“不完美”

中年人的焦虑,常常来自“比较”,别人升职了、别人孩子成绩好、别人家庭幸福。

但真正的成熟,是接受自己的局限,允许自己“不够好”。

做不到“完美父母”?没关系,孩子需要的是真实的陪伴,不是满分家长。

事业没达到预期?没关系,人生是长跑,健康快乐更重要。

人际关系有摩擦?没关系,不是所有人都要喜欢你。

接受生活的不完美,生活反而会更美好。

3、如何减少内耗?

可以试试下面几个方法:

①写“情绪日记”

每天花10分钟,写下:今天让我不舒服的事是什么?我当时为什么没表达?如果重来,我会怎么做?

这个练习能帮我们觉察情绪,把情绪释放出去,减少压抑。

②设定“心理边界”

比如说,下班后尽量不回复工作消息,跟家人明确表达出,哪些事需要共同承担。

在交际方面,以自己的舒适度为准则,不喜欢的事直接拒绝,别勉强自己。

正如哲学家尼采所说:“对待生命不妨大胆一点,因为你终将失去它。”

③培养“关我屁事”心态

别人怎么看你?关我屁事。别人的生活比我好?关我屁事。有人不喜欢我?关我屁事。

中年以后,学会“自私”一点,世界反而会更轻松。

年轻时,我们总在讨好世界;中年后,该学会善待自己。

与其累死自己,不如“麻烦”别人。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0 阅读:32

青柠的异想记

简介:从心理学的角度,理性解决亲密关系、家庭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