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晓得一片面包得卖多少钱吗?整整25万马克,多得连车都装不下。
看过希特勒相关视频的朋友,肯定对那句话记忆犹新。
一战打完后,德国作为输家,背上了2380亿马克的巨额欠款。可那时候的德国,经过大战的摧残,简直就像被炸成了烂摊子,老百姓一贫如洗,整个国家经济都快垮了。
在眼下这种情形里,经济增长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更甭提那些高得吓人的巨额赔偿了。
但是,到了1933年,希特勒走上了台面,当上了德国的总理,纳粹党也夺取了国家的控制权。短短三年工夫,希特勒就让德国变得强盛起来。
那么,希特勒到底是怎么取得这些成就的?他用了啥招儿,让德国从一战后的低谷爬了出来,还顶住了那会儿全球闹得沸沸扬扬的经济危机,一跃成为世界上工业实力第二强的国家呢?
【魏玛共和国的困境】
一战落幕没多久,德国就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那就是魏玛共和国,它象征着民主的到来。但话说回来,那时候虽然民主制度开始建立,可德国遇到的难题却是一大堆,根本没法忽视。
德国打了败仗,得给协约国赔好多钱,这钱多得吓人,差不多是它们国家一年生产东西总值的一半还多。为了凑够这么多钱,德国没办法,只能一个劲儿地印钞票,结果搞得通货膨胀得厉害,钱都不值钱了。
那时候,通货膨胀厉害得吓人,数字高到离谱,据说都破了一万亿%的大关。你想想看,一美元居然能换到一万亿德国马克,这事儿多荒唐啊!
老百姓的血汗钱和盼头在货币缩水时全没了。好多上班族一眨眼功夫就啥也没了,家没了,生活也毁了。中产阶级呢,大多也都掉进了穷得没边的深渊,满心绝望。
德国那时候经济陷入大麻烦,国家权力也大大削弱。法国军队趁机占领了德国很重要的工业区——鲁尔,直接拿走了德国13%的煤炭。这事对德国经济打击特别大,而且还让德国老百姓的民族自豪感很受伤,社会上因此开始有了很多不满的情绪。
说到政治,魏玛共和国搞的是议会民主那一套,总统得听国会的。不过呢,各个政治团体为了自己的利益争得不可开交,结果一到关键时刻,这民主制度反倒成了绊脚石。
政府内阁老是换人,导致好多本该用来拯救经济的决策都没法好好执行。这样一来,老百姓对政府的失望和不满就更厉害了。
战后,那个被大家寄予很大希望的民主制度,走得特别艰难。老百姓的日子过得非常苦,都希望有个厉害的领头人能来救救德国。
这也给希特勒以后能崛起悄悄铺好了路。
【德国大批国民失业】
1929年10月份,一场大规模的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席卷全球。在这之前,德国经济靠着美国的支持发展得挺快,但这下子可惨了,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逐渐陷入了恶性循环里头。
原材料价格大跌让企业赚钱少了,好多公司都快撑不住了,面临倒闭的风险。投资者一看这形势,吓得赶紧把手里的股票都卖了,股市就这么一直往下跌。银行呢,也变得谨慎起来,贷款条件严了,结果企业和个人想借钱都借不到了。
在全球这场经济大风波里,德国的工厂生产快速下滑,日子越过越不容易。
危机越演越烈,德国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苦。以前热闹非凡的街道,现在空荡荡的,大家的生计也都遇到了大问题。
现在很多年轻人找工作挺费劲,只能靠爸妈的退休钱来维持生活。
大家伙儿为了能吃上口饭,一个个排成了长龙,就等着领点儿面包来垫垫肚子。银行存款被锁死了,拿在手里的钱贬值得厉害,跟掉进了无底洞似的。
过去那些属于中产阶级的家庭,如今也变得一贫如洗。
失业人数飙升,社会问题越闹越大,政府处理起来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总统和国会在怎么解决问题上吵得不可开交,互相甩锅,说对方没办好。
经济提振措施推行艰难,走得有点偏了轨道。掌权党内纷争连连,议会成了喧闹市场,政府运作停摆。老百姓只能干巴巴瞅着国家往垮塌的悬崖边滑,啥也做不了。
整个社会对将来感到特别没盼头和心慌。大家老想着战前那些快活日子,但一想到眼下的难处,心里那点希望立马就灭了。老百姓对政府已经不抱任何指望,社会乱套也是早晚的事。
这场风波把德国带到了关键时刻,命运的大变局近在咫尺。
【独裁者的诞生】
1930年那会儿,德国经济糟糕透了,老百姓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大批人没了工作,连养活家人都成了大难题。
老百姓盼着有个厉害的领头人,能把经济乱摊子收拾好,让德国再次站起来。这样一来,那些能迅速拿出办法、手段强硬的头儿就有了出头之日。
1933年1月份,德国总理的位置被纳粹党的头头阿道夫?希特勒给坐上了。希特勒这人,演讲那是一绝,特别会煽动大家的民族主义热情。他跟老百姓保证,要让德国重新站起来,变得更强。
他在讲话里鼓动民族情绪,说德国人是优秀民族,有权利管理欧洲。这些话很对不少德国人的胃口,让他拉拢了众多支持者。
希特勒当上头儿后,立马搞了些办法来稳住局面,还真拉拢到了一些老百姓的支持。
他搞掉了民主制度,搞了个一党说了算的体系,还禁止了反对党的活动,不让有不同意见的人发声。他设了个特别法庭,随便就抓那些持不同政见的人,让那些反对他的人自己就不敢再讲话了。
另外,希特勒干脆不给战胜国赔战争那笔钱了,这让德国压力小了不少。他把国内好多企业都变成了国有的,赚的钱也都进了政府的账。而且,他还使劲儿发展军工产业,为以后可能开打的仗提前做准备。
他呼吁女人们回家照顾家庭,教育子女,同时鼓励男人们踊跃参军,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让德国那动荡不安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得到了缓解。
后来,希特勒又开始攻打其他小国家,抢他们的东西来给自己搞资源。他拿民族主义当幌子,说这是为了让德国再次强大。在他的煽动之下,德国的军队人数越来越多。
在希特勒掌权后,德国经济竟然慢慢恢复了活力。但令人惊讶的是,希特勒这时候却在偷偷策划一个更大的坏主意,正是这个主意,要把德国推入无边的黑暗之中。
【“以战养战”】
一战打完后,德国在凡尔赛和约里被要求赔好多钱,这使得国家钱包空空,老百姓生活也过得很苦。希特勒一上台就说,他得想办法搞定德国的经济大问题,把赔款都还清,还得让德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
为了达到那个目的,他靠着独裁统治的权力,大力插手管理经济事务。
从1933年到1938年期间,纳粹政权着手搞了一大堆大工程,比如建高速公路、铁路还有机场这些。这么做的好处就是,一下子给好多人提供了工作机会,很快就把失业这个大难题给减轻了不少。
那时候,希特勒使劲儿推动军工业发展,打算重新把武器搞起来。他搞了个口号,说大家得“拼命干活儿备战”。他还强调,老百姓得时刻把备战放在第一位。就这么着,那段时间国家的经济嗖嗖往上涨,GDP每年都蹦跶两位数,大家都叫它“经济大爆发”。
不过,这个“奇迹”背后的不好一面,也开始慢慢浮现了。
希特勒为了增强军工实力,不顾民众福祉,大力打压轻工业。更骇人听闻的是,他命令手下对犹太人实施无情虐待,大肆抢夺他们的财富。
从1936年起,希特勒就开始琢磨怎么绕过凡尔赛条约里对军备的限制,然后他开始大力加强德国的军力。到了1939年,他瞅准时机,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野心勃勃地向欧洲各国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靠打仗去抢占领的地方的资源,一开始确实能占到不少便宜。可苏联的反击比希特勒想的要猛多了,德军就这么被一点点拖垮了。仗越打越久,德国的经济也被军事开销压得喘不过气,最后就垮了。
到了1945年那会儿,盟军大举反攻,德国被打得连连败退,最后实在没法子了,只能投降,啥条件都不谈了。希特勒那套“边打边抢”的法子,压根没让他赢,反倒是把整个国家都给拖垮了。
依靠抢夺和打仗来拿资源,靠一直攻打别人来壮大自己,这样的好日子肯定长不了。德国因为挑起二战,吃了大亏,希特勒那时候搞的那个所谓“经济飞速发展”就到此为止了。
【结语】
希特勒这辈子坏事做尽,他发动了大战,惹毛了全世界,害惨了无数人,成了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大坏蛋。
不过,他在短时间内,用狠辣的方式,让德国的军事和工业实力迅速增强。但这种增长就像烟火一样,闪亮一时后就消失了。